别再着急建党建品牌了,4个原因劝退还没想好的你!
近些年,很多基层党组织把建立一个党建工作品牌作为本单位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标志。似乎有了品牌在手,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就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其中是一种误解,也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作为建立过n个党建品牌的党小建来说,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想奉劝一些执着于建党建品牌的单位别再做了。原因主要有4个——
原因1。多数综合性的党建品牌,其实就是对工作的重新归纳整理。很多基层党组织在建立党建品牌时,都习惯性地认为应该把基层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统筹进去。似乎唯有兼容并包,站位和水平才足够高。但越是这样,所谓的品牌越没有特色。道理很简单,要落实的党建工作的范围基本上是固定的,大家都一样,怎么出特色呢。那就只能在分类整合上下功夫、在起个好听的名字上下功夫。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品牌方案和单位的党建工作总结也差不多少,就是这个原因。
这就好像去分一筐菜,以不同搭配的方式放到篮子里,或者把篮子换成陶瓷盆、不锈钢的盆。菜还是那筐菜,无论怎么分类整合、载体创新,菜都没有变过。那么,这么做就没有意义了吗。也不全是,因为这种大面儿上的整合,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系化,但这其实算不上是品牌,因为没有特色。而如果你硬是要在归纳整理上“新奇特”,那大概率会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冲突,你的品牌在理论层面出现错误,也就是个笑话了。
在党中央的制度文件、重要讲话、会议报告中,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党建品牌”这四个字的;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制度文件当中,仅出现过“文化品牌”、“学习品牌”,这就是细分,避免了兼容并包造成的特色缺失。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以上是4个不建议执着于建党建品牌的原因,也是品牌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原因,这4个算是比较突出和普遍的。本文也并非是说党建品牌完全不能建,而是有条件的建、没有条件的不能硬来;建品牌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不是做出个样子货来博取一时的称赞。品牌的形成也应该是瓜熟蒂落的,而不是画出一个瓜放在地里。
对于建立党建工作品牌,这两年很多单位有一哄而上的趋势,也因此出现了不少的臃肿品牌、泡沫品牌、空心品牌、雷同品牌,这背后作祟的就是形式主义、牺牲的则是一众基层党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与其如此,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某一项工作做实做透作出效果,成效多了,品牌自然也就形成了。
来源:小建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