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加强人民法院执法执勤车辆管理工作的报告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贯彻落实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情况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创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甘林护函[2011]391号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紧紧围绕“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题,对管理局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当前保护区管理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展开了广泛讨论,对今后如何促进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保护区概况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1982年建立的省级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面积扩大28倍后,于200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以保护荒漠天然植物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古人类文化遗址和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荒漠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由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处级建制,隶属省林业厅领导,内设六个职能科室。下设七个保护站,由管理局
和民勤县政府双重管理。2007年9月,机构组建完成,保护区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规。
管理局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7人,其中研究生3人,在读研究生4人,本科14人,大专14人,中专2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3人。
二、成绩与经验
管理局成立以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保护区管理局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克服新建单位基础差、底子薄等诸多困难,坚持一手抓机构创建、一手抓资源保护,全力抓好宣传、管护、项目、科研、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党建文明等重点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精心组建机构和队伍,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理顺各方关系,强化资源保护,全力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保护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明确方向理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
针对保护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管理局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逐步理清保护区工作思路,提出了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处好两方关系,建设三大体系,实施四大战略,抓好五大项目”
的总体思路,即。紧紧围绕植被保护这一中心;处理好保护区与上级领导、与地方政府及周边群众的关系;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施依法治区、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项目建区战略;抓好生态公益林项目、封沙育林(草)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产业建设项目、基础建设项目。坚持“创业、完善、提高、推进”的工作方针,突出外抓公益林管护、内抓机关建设两大重点,将五年的工作压缩到四年,全面建设,整体推进,努力开创保护区工作新局面。
(二)积极沟通协调,理顺局站管理体制
管理局下属7个保护站隶属保护区管理局与民勤县政府双重管理,人事、财政供给由民勤县政府负责,保护业务管理由管理局负责;为此,管理局积极与民勤县委、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有利于单位建设和管理,以互帮互利,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为目标,理顺管理局与各保护站的管理体制;建局以来,新筹建保护站4个,于2010年配齐了各保护站领导班子,保证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效果抓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始终坚持把宣传作为保护区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和长期性重要
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爱鸟周”专题宣传活动,在保护区主要道路沿线、所在地附近设臵大型宣传彩门3个、宣传墙7个、指示牌、警示牌等200多个,护林员在日常护林巡查时佩戴巡护袖章,摩托车插挂巡护小旗等,发挥护林和宣传双重作用;编印了保护区画册,创办了《连古城自然保护》期刊,制作了宣传专题片,建立了保护区网站、展厅、沙盘模型等;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对外宣传报道,扩大保护区的社会影响,为保护区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多措并举抓管护,加大资源保护修复力度保护区坚持以林为本的方针不动摇,紧紧抓住植被保护这个中心不放松,全力维护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强化以生态公益林为核心的植被资源保护工作,把资源保护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大生态、大民勤”的意识,对生态公益林区、保护区沿田临路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实施工程围栏封育,累计完成工程围栏900km。采取护、封、造、管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和扩大植被资源,加大补植补造和治沙造林力度,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补植补造和“三北”工程造林2086hm2,人工模拟飞播造林2000hm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累计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334hm2。建立森林防火和植被管护“双线四级”管理体制,在重点区域地段设立了护林防火警示牌、
宣传牌200多块。加强资源监测工作,强化林地保护和管理,全面清理查处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稳步推进禁牧工作,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工作走上正规。
(五)加快进程抓执法,依法保护求实效
一是管理局成立以来,加强执法建设,起草上报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草案)》,配合省厅组建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成立了林政执法稽查大队,加强保护区执法人员培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地及植被资源的行为,使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植被资源呈现出恢复扩大的良好态势。
二是积极开展保护区林地征占用的调查摸底和核查清理工作。经检查清理,保护区2005—2011年度依法征占0起,违法占用1起(民勤县红沙岗煤矿建设项目违法占用保护区宜林地40.36公顷,矿井及生产区占用林地21.33公顷,办公及生活区占用林地14公顷,道路及辅助设施占用林地5.03公顷);2006以来全区无依法或违法征占用保护区林地事件,不存在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等违法违规情况。
三是通过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清理查处,加大执法力度,基本上禁止了捕猎、采石、挖沙、取土等现象,游牧滥牧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止,保护区周边社区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自然保护工作成效显现。
(六)项目建区抓基础,稳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管理局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原则,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按照争取建设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立项申报一批的原则,上下联动抓项目,依靠项目促发展。先后争取并实施了保护区一期、二期工程、生态公益林、能力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三北工程、退耕封育等16个项目,争取单列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走项目建区的路子,以大项目促进快发展。
(七)内引外联抓科研,走科技兴区之路
保护区始终把科技兴区作为提升保护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积累基础资料、填补空白的一项重要工作,举全局之力,扭住不放,狠抓不懈。
(八)内强素质抓学习,创先争优树形象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抓学习提素质,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学历教育,管理局共有26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其中7人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3人毕业,本科在读及毕业11人、专科8人,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显著提高。有1名同志被选拔为甘肃省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分期分批组织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和下基层实践锻炼,组织局、站负责人、业务人员先后赴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站、省
内兄弟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局机关修订完善了40多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约束人和管理各项事务。完善考核办法,建设节约型机关,努力形成一个高效运作、节俭和谐、富有朝气的机关形象。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局党委成立了3个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工会、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组织,积极组织“献爱心、送温暖”和帮扶活动,开展文明单位和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管理局荣获“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由于保护区总经营面积达389882.5hm2,占民勤国土总面积的1/4,周边涉及民勤14个农牧业乡镇,保护区界与农区、牧区形成了复杂的犬牙交错态势,仅区界、道路、岔口等总长度就达820km;亟待治理的重点地段面积达30000hm2,保护与治理的任务重、难度大。二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保护区基础设施、设备及能力建设还相对落后;各基层保护站硬件设施还比较差,软件设施也有待配套完善。同时保护区的管理网络、巡护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建设、天然植被保护、资源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等工作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强化宣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中要从“全省一流、标准化、正规化、示范区”四个主要指标去理解和指导公益林建设和管理,要做到在全省名列前茅,达到一流标准,做到内容、形式和效果的统一,可供各界观摩和学习的示范样板;要将公益林管护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模式,经得住考核、检查和学习。
2、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检测网络体系。结合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珍惜濒危物种分布数据库和巡护监测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监测体系,完成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调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使自然保护区科学监测工作常规化和规范化,为保护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3、发挥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果,使自然保护区成为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总体规划范围内,加大访问中心、宣教解说等社会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引导公众热爱自然,参与和关心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服务能力,展示林业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成效,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爱国热情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