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演讲稿
廉洁之镜,伴我前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之镜,伴我前行。镜,是映照形象的器具,明察事理的借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也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他将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掉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石啊。这是发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尽管它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但它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
场中,依然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龙……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我国古代谚语说得好。‚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不贪财,祸不来。如果利用手中的权利行一己之便,贪一己之利,那么终将会落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场。回头看看,漫长的历史长廊里,十几个封建王朝的衰沉,究其原因,都与腐败脱不了干系。史上有官吏豪宅宝马,花天酒地,而百姓食不果腹,疾苦不堪。众所周知的清朝一品大员和绅,万人之上,呼风唤雨,他本可以用手中的权利为民造福,但却为了一己之私,一次次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损害。社会主义的当代,也出现了诸如重庆的雷政富、铁道部的刘志军等等的害群之马,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可见腐败之害。前人之鉴,让我领悟到人不能贪婪,贪婪则是一剂慢性毒药,它会毁掉你的事业、家庭和前程,最终将你送到人生的死角——监狱。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我们更要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廉洁更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
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远去,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而正是这个阶段,就更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需要我们拥有廉洁的人格与情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作为一名刚进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必须坚持“三慎”。一要“慎初”。世间万物始于初,在不义之财面前慎对“第一次”,一些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说明,第一道“闸门”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因此我们要严于律己、清白做人,时时用党的政治要求和政策规范、用党性原则和道德修养、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纪来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构筑一道坚固的廉洁奉公的防线,做到管得住自己,扛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二要
“慎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古人的忠言,更应该成为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座右铭。要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防微杜渐,防变于未然。三要“慎独”。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在没有领导和同志们监督的情况下,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要把廉洁奉公的要求真正渗透到人们的“不睹”之处,“不闻”之时,“不察”之域,使廉洁奉公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德、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在社区的劳保工作中,或许也会时常面对金钱美食的诱惑,面对甜言蜜语的奉承,面对恐吓威胁的骚扰,但我们能顶住威逼利诱。社会保障基金收的是群众的血汗钱,管的是群众的保命钱。我们将以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态度,保持工作的原则性和自身的纯洁性,不拿不要,不贪不占,严格维护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