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20**年,教育部联合六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2023年3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原则,在运用好传统“第一课堂”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的全员育人模式,落实“三全育人”向细向好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实践育人的显著特点

(一)育人目标明确

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为社会提供服务,从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具体而言,实践育人强调引导青年大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个转化过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内涵,突显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金钥匙”,实践育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实践育人可以作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而有效地推动实践育人,不仅可以协助修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将为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支撑。

(二)育人模式多样

实践育人模式与传统的高校理论教育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进而有效提升育人效果。实践育人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能够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需求进行差异化调整。在参与实践育人活动方面,既可以单独个体参与,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甚至可以集体组织开展。活动场所的选择范围广泛,涵盖校内外多个维度。而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由教师主导,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机制实施。此外,考虑到克服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需求,实践育人也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线上展开,从而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丰富性。总的来说,实践育人模式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这样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必定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育人思维系统

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需要具有系统育人思维。系统育人思维强调摒弃割裂的模式,而是注重理解育人过程中的整体性及其内在联系,鼓励采用关联式、融通式的育人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常倾向于割裂的单学科范式,却忽视了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价值。普遍认为学科课程只需要履行智育任务,单科课程目标也被割裂成孤立的目标,从而忽略了整体育人目标的重要性。实践育人则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和学科逻辑,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系统育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实践育人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系统育人思维在实践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创造更具整体性和实效性的育人成果。

二、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实践教育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并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新时代,高校的育人工作需要依托于高校共青团进行助力,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践育人成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迫切需求。高校共青团主导的实践育人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融合课堂知识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情境。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实际内涵,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此外,该工作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多样挑战和困难时培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实践活动还助力于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出关爱社会、他人情感,进而形塑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

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保障。一是应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共青团应制定相关文件和工作制度,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充分投入经费和师资。同时,积极推动实践育人教育基地的建设,确保有良好的组织保障、足够的经费支持,以及适宜的实践场所,以确保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有效执行。二是要优化协同机制。高校共青团应树立实践育人的整体推进格局,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展实践平台和基地,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建构校内外、各部门、各要素之间有机协同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衡量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并推动深化的核心。因此,高校共青团应注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共青团指导下的实践育人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青年寄予厚望,并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共青团需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使大学生能够跳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实践锻炼,他们将真正领悟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深层内涵,同时也能够增强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理解为历史责任,通过磨炼和成长,以实际行动在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出青春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