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共青团工作方案

2012年全县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工青妇会议、省第十三次团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团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推进“共青团六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融入新区、全面提升”主题和“三大定位”的奋斗目标,以“百团聚力建功新区”青春助力幸福美好新系列行动为工作主线,突出品牌、服务新区,凝聚青年、规范运作,引领团员青年为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新贡献力量。

一、着力建设紧贴中心、反应灵敏的青少年建功动员体系,切实有效服务党政中心工作

1、开展“百团聚力引导”青少年新区推广志愿行动。深化“蓝色新区·青春建功”青少年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学习实践雷锋精神、争当新区建设先锋”活动、“解读新区”青少年专题报告会、“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宣讲会等活动,主动做好宣传、推介、献智新区的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为新区作贡献的责任意识。

2、开展“百团聚力发展”全县青年共促衢山跨越行动。全面发动全县各级团组织,结合各自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特点,面向衢山集中开展以“三送”(送文化、送服务、送关爱)为主题的各类支持,共促衢山早日实现跨越发展。培育渔农村青年创业典型,引导渔农村青年和涉海专业大学生扎根海岛,在涉海领域创业就业。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服务新区建设微笑行动”,组织青年结合“两创四敢”教育活动,立足本职岗位、踏实敬业奉献。

3、开展“百团聚力人才”新区青年人才凝聚工程。进一步深化“蓝色引智”计划,主动吸引本地和外来青年人才参与建设。积极拓展青年交友联谊平台,以“青春有约恋上蓬莱”为主题,组织两月一次的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七夕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做好大学生村官联盟各项工作,持续开展高校学生在的暑期实践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4、开展“百团聚力文化”青少年海洋文化体验系列活动。结合新区海洋文化特色,积极推进青少年海洋文化教育,建设青少年海洋文化体验基地,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努力建成一批“虚拟”与“实体”的文化阵地。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培育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渔农村青年文化载体,结合校园、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开展,积极为青少年学习海洋文化、展示自我风采创造条件,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海洋文化人才。

5、开展“百团聚力环保”青少年参与美丽海岛绿色行动。继续以“美丽海岛”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绿色行动的实践载体,做好青少年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实施青少年低碳接力活动,开展争创星级青少年生态志愿服务队活动,积极创建青少年生态家园和青少年绿色生态社团。

二、着力建设导向鲜明、影响广泛的青少年教育引导体系,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高举旗帜跟党走、青春建功十二五”主题教育活动。以建团90周年、五四运动93周年为契机,继续深化“骄傲·我的共青团”责任意识主题教育,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团日、队日活动等各种活动,宣传共青团90年的光辉历程。以党的十八大、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为重点,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县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好青年”、“四好少年”等各类青少年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挖掘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影响和带动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2、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以全县海洋科系列博物馆、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为依托,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大力探索运用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少年,继续巩固以微博为重点,运用网站、群、手机信息群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教育引导实效。

3、推进分类引导青少年工作。继续做好团中央《思想引导大纲》的运用和转化工作,编写分类别的青年思想引导手册。针对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渔农村青年和少年儿童等不同青少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活动,着力增强分类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着力建设贴近需求、功能完善的青少年民生服务体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综合管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六、着力建设凝聚智慧、支撑有力的青少年工作研究体系,进一步加强团的调研信息工作

1、加强团的信息宣传工作。突出主题,明确“百团聚力建功新区”青春助力幸福美好新系列行动为全年宣传主基调。调整全县共青团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实施意见,强化对各级团组织信息员的组织管理和业务培训力度。强化“小活动大宣传”意识,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宣传报道团的工作动态和重大活动。认真做好对上级党政部门的《工作信息》报送工作,加大共青团重点、特点工作的信息上报和宣传力度。

2、加强团的课题调研工作。贯彻落实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调研信息工作的意见》,继续做好书记、副书记牵头重点调研课题工作,发动各级团组织重点围绕“亮团工程”开展研究工作。加强共青团理论调研队伍建设,探索依托高校资源提升共青团理论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