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区委组织建设座谈会领导讲话
扬州市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一是研究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三大合作”,加快农村发展。二是研究大干一百天,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奠定坚实的基础。上午,张爱军同志就推进农村“三大合作”问题作了中心发言,各县(市、区)委书记也作了充分讨论和交流。刚才王市长总结了前8个月的工作,对“大干一百天、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了明确部署。下面,我就两个方面的问题再讲几点意见。第一个问题,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法治的新扬州,最大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为此,新一届市委决定从最难的问题着手推进工作。自9月初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百村调查”,进村入户,面对面地与村组干部和普通农民进行交流座谈。这次“百村调查”分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三个层次进行,涉及所有县(市、区)的77个乡镇172个行政村860个农户。调查以后,我们专门召开了“百村调查”汇报会。在汇报会的基础上,市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就推进农村“三大合作”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南京开会期间,我们又向省委领导进行了汇报,并专门请教了省有关方面的专家。张连珍副书记、省委研究室、省委农工办、省农林厅等部门的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应该说,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2003年,我们启动了“农民三年人均增收千元计划”,去年底超额完成了目标,但这其中很大因素是由于农村政策调整,特别是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以及中央、省对农产品的直补政策,促进了目标的完成。2004年,实施农村“八件实事”工程,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支撑。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建设以“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务民主、村风文明”为内容的“全面小康村”的意见,抓了一些试点。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认真贯彻全会精神,于今年年初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大会。应该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动农村环境改善以及推动农民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7个多月来,扬州的新农村建设到底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到底了解多少、态度怎么样。各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到底落实了多少。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到底碰到了哪些瓶颈制约。我市提出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今后五年要增加280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途径推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农业内部有什么办法促进农民增收。怎样建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百村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基本摸清了农村的现实情况,详细了解了群众的真实意愿,初步找到了下一步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保证农民稳定增收的途径办法。总体印象:一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已经为广大农民接受,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新农村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启动。二是农民增收情况总体上是好的。目前统计公布的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215元,这次“百村调查”得到的数据为5949元,明显高于公布数据;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我们往往容易把平均数作为大多数,掩盖了相当一部分农民收入低于平均数的实际状况。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60%的农民还低于平均数水平。三是农民的创业意识比以前显著增强,农村的闲人比以前明显少了。四是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愿望非常强烈。在抽样调查中,有83%的农户期望加快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是“百村调查”问卷中农民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五是广大农民对改善农村环境的愿望较为强烈,特别是垃圾处理、露天粪坑、水环境整治等是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六是目前农民增收的难度比较大,但增收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要加快推动农村体制机制的创新,解决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动力源问题,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从农村生产力入手,特别要加大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力度,发展农业本身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要顺应形势的发展,从生产关系入手,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突破。所以,今天会议研究的重点问题就是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为什么市委在这个时段,花这么大精力,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问题,特别是研究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考虑。第一个考虑是如何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的压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是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向全市广大群众,包括320万农民作出的重要承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难度较大的硬指标,这个指标的实现,任务相当艰巨,必须要开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特别要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来推动农民增收。
第二个考虑是如何更好地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工作方针。中央的农村工作方针之一是“多予、少取、放活”。有同志说,“多予”毕竟有限,“少取”已到极限。我再加一句,“放活”创造无限。这几年我市财政对农业的投资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内对农业的支持已经达到1.04亿元。2004年为1.6亿元,2005年为2.1亿元,预计今年市、县两级可达2.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约1个亿。但财力毕竟有限,即使我们市级财政拿出3个亿给农民,平摊开来农民每人连100元都不到。所以,关键要研究“放活”的问题。“放活”放什么。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发展农村乡镇工业、民营经济,给农民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增加财富的平台。三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把财政的转移支付一部分转移到农业农村上。四是实行村民自治,放活了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农民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农民可以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纵观全国和我市近30年的农村改革历程,每次“放活”都带来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突破。下一步,农村还有什么可以放。怎么来放。就是要搞农村的“三大合作”,即农民专业经济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通过放活机制,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三个考虑是如何寻找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动力源。通过工业化致富农民,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通过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是从农业外部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从农业内部来讲,我们农村可持续增收的动力源在什么地方。如何进一步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建立可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这也有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如高效农业规模化,没有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就很难真正推行。
第四个考虑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农村资源潜力。目前,农村主要有两大资源,一个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一个是农村土地资源。算算扬州土地这本帐,就知道扬州农民增收潜力有多大。扬州的国土面积为99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是474万亩,基本农田419万亩,农村存量建设用地172万亩,未利用土地184万亩,全市国有存量土地4.8万亩,全市到2010年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为15万亩。面对这么多资源,我们要研究依法挖掘、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优势,让农民把土地资源变成资本、变成财富积累问题。第一,基本农田这根“红线”不能碰。除此之外,土地利用大有潜力可挖。第二,农村建设用地172万亩,以整理腾出10%计算,也有17万亩。我们现在一年的工业用地才用2.5万亩,这么大块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第三,我市土地一年可以复垦2万亩,国家规定复垦的土地可以不分给农民,可以用来搞股份合作,可以拿出一部分发展工业。第四,集体发展的预留地,国家政策规定可以预留5%10%。维扬区不少村如潘桥村、康桥村以及广陵区的一些村,他们的发展主要就是靠开发利用集体发展预留地。第五,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中,掌握在集体手中的集体农场有14万亩,怎么盘活用好这块土地也是可以研究的。所以,扬州土地资源开发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就是说,419万亩基本农田,本身有个如何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问题。这几年扬州搞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亩均产值(包括种养殖)超过2000元的只有120万亩。第六,目前,不少地方还存在“橡皮地”问题。这是扬州的资源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挖掘资源、发挥潜力,是我们必须也可以深化的大文章。第五个考虑是推动农村“三大合作”,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符合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方向,符合广大农民意愿和扬州的客观实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指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他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要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他还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胡总书记还讲,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就是要稳定农业、稳定农民、稳定农村。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怎样提高农业效益、怎样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这次党代会报告,八次修改,但我始终保留一句话,就是强调要使农村资源升值,把土地变为资产,变成财富积累,使农民变股民。这次在邗江头桥镇九圣村调查中,农民用两句话来形容农村合作问题,叫“千笼馒头一锅汤,敲锣卖糖,各干各行”,就是讲合作起来发展,能够减少开支、节约农本、各展所长。
今天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座谈会,给我们一个启发,这类会议不一定要部署多少具体工作,关键是要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化研究,然后自觉地去组织、去推动。我提倡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多研究一些问题,多深化研究一些问题,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上面怎么讲我也怎么讲,上面讲到什么程度我也讲到什么程度,上下一般粗,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创造性地落实下去,这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
下面,我对新农村建设强调三点意见。
一、更大力度地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在规模化上求跨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百村调查”显示,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只有1130.31元,仅占全部收入5949元的19%;占统计数据5215元的21.7%。而山东寿光农民收入的2/3来自于农业,仅蔬菜产业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3500多元。上半年,省委李源潮书记批示,扬州要打造“江苏寿光”,省里对扬州期望很大,我们的压力更大。坦率地讲,这两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效农业的规模还不大,2005年全市亩均种植业产值只有154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200元左右;农民种植多数是稻麦两熟,年收入每亩也就600-800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农民还不能够从加工、流通等环节中分享更多的收益。因此,学习寿光发展高效农业,在规模化上求突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刻不容缓。今年秋播和明年高效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在稳定280-3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其中新增蔬菜面积8万亩(包括新增大棚蔬菜面积2万亩),新增花木茶果面积5万亩,新增特粮特经面积4万亩,新增种草养鹅面积7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6万亩;畜牧规模养殖的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增长6%(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农业的每年平均增加100元以上。
学寿光,我们学什么。关键是要学习寿光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思路、举措和工作力度。第一,要把本地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寿光市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委、市政府瞄准北方无公害蔬菜市场“空档”,坚持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致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届接着一届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终于使当年零散的蔬菜种植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第二,要把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变特色产业为支柱产业。有规模才有市场、才有效益。寿光人说“卖全国、全国卖”,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菜”。寿光141万亩耕地,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6.7%。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都有寿光蔬菜,北京、上海有它的蔬菜主市场。扬州蔬菜就卖不到上海,原因在哪里。要把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结合起来,变特色产业为支柱产业。
第三,要把传统生产与现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寿光市的蔬菜产业之所以能够从传统的农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是把传统生产与现代经营有机结合、对传统农业进行嫁接改造、不断创新的结果。包括技术的创新、品种的创新、农民知识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在机制创新方面,他们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全市已形成了500多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农场,逐步从“公司加农户”的松散型走向“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农场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
第四,要把群众自愿与政府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变放手不管为合理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让群众自愿选择、自主经营,是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同志讲,农村最大的问题是要教育农民,政府有引导农民的责任。尊重农民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农业的发展可以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多年来,寿光市坚持把政府行为与群众自愿相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为蔬菜产业铺路搭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通过政策推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市场拉动,推动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和农民的大增收。
学习借鉴寿光经验,从扬州来讲,下一步我们在发展高效农业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条:一是抓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做大我市现有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要新建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各乡镇都要建高效农业园区,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引导农民来干。二是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组织连片种植,使农民的“口粮田”变成“效益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一家一户的松散种植目标只是口粮,俗话讲“种田落口粮”、“种种吃吃”,不会研究追求效益问题。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追求效益。所以,我们要通过动员农民成片种植,推动从“口粮田”到“效益田”的有效转变。三是推动各类专业合作,以土地股份化来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以专业合作化推动高效农业产业化。四是鼓励工商企业到农村联办农产品基地。无锡在这方面力度很大,推行“一村一企”发展高效农业。扬州这方面条件不如无锡,但我们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农村合作开发农业园区。五是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通过竞争,宝应的荷藕加工厂从100多家到现在仅剩3家,实现了优胜劣汰。高邮米业发展也达到30万吨大米的精加工能力。
六是推动品牌建设。台湾农业在品牌建设上做得比较好,如茶叶、兰花、草莓等,通过开办各类比赛推动农产品消费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七是通过政策支持调节高效农业发展。采取贴息的方法来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而且把高效农业发展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专业经济合作结合起来,对搞“三大合作”的,优先给予贷款,政府给予贴息,500万元财政支持就可以带动1亿多元的贷款,四两拨千斤。
二、全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在合作经济发展上求突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第一,要明确目标要求
总的要求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有序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以机制体制创新来推动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农业的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要在探索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发动,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保持必要的推进力度。“三大合作”要达到“村村要发动,户户要知晓,镇镇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真正干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三大合作”撬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今明两年内(今年秋播到明年秋播),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700800家,新增40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新增200家,其中“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0家;土地股份合作,每个乡镇都要搞23家,全市10%以上的行政村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每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面积不少于50亩,全市入股土地面积确保10万亩;全市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50家。第二,要明确“三大合作”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回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我们可以重点推动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规模种植型,第二种产销合作型,第三种市场流通型,第四种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型。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关键要发动和依靠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做文章,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所谓农村社区股份合作,主要是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制度创新,重点解决集体资产产权虚置问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真正做到集体资产民有、民管、民受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扬州近郊的地方首先要加快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广陵区现有村级集体资产达1.6个亿,超过200万元以上资产的村有20个;维扬区有3.5亿元的村资产,扣除1.1亿元的负债,还有2个多亿。双桥乡的几个村年收入基本上都在300万元以上。下一步,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推动社区股份合作,途径是:把现有集体资产评估量化到农户。征地过程中可以征地补偿金入股。这种情况在近郊地区好推广,比如高邮开发区花王村。现在农民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可以以土地入股;不愿意以土地入股的以现金入股。农民可以自愿以闲散资金入股。近郊现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违章建筑。违章建筑为什么这么多。关键是有市场。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其所需住房也增加,这就造成了近郊农村违章建筑的增加,最多的一户违章搭建了36间房。我们可以集中闲散资金建“民工打工房”,从而有效遏制违章建房问题。各个园区都可以研究这种方式。集体预留地折股合作。以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折成股份进行合作。在操作中,村集体可以保留一部分股权。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些资产本来是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民积累,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有利于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以及收益的分配,堵塞漏洞,加强监督。所谓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指农户将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将土地的具体经营利用委托给合作社,农户按股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土地是农民的生存、生产资料,同时还具有保障、发展的功能。过去我们只看重土地的生存功能,现在我们逐步重视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如失地农民保障,同时,也要研究土地的发展功能。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权利,总的来讲有五种:一是所有权,是归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上都有明确规定。二是承包权。三是经营权。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承包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四是处分权。五是收益权。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享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有了承包权,农民就有对土地经营使用的处分权和收益权。要把土地和农民紧密联系起来研究。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就是从土地上“闹”起来的,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建设是从“土改”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推开是从土地联产承包制的改革起头的。这表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解放多数是由土地制度的变革开始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饭碗”,是最基本的发展资源。
推进“三大合作”意义重大,可以推动从分散经营到社会分工的协作、从小生产到大生产、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的转变,既有合作互助的合作机制,又有市场运行的企业机制,还有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和风险共担的风险机制,能够有效地把土地资源变成资本、变成资产、变成我们的财富积累,能够有效地使农民变成股民,把农民培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利益的主体。具体来讲,有十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节本降耗,发挥规模效益。二是促进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三是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四是促进与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的联合对接,延长增粗农业产业链,使农民不仅在生产环节获益,而且在加工、流通、经营等环节也能有所收益,实现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社区合作还可以使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外地转移,细化社会分工,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六是可以进一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保障收益权”,促进农村二轮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和惠农政策落实后争田争地矛盾的解决,避免土地的进一步零散碎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缓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瓶颈制约,加快园区建设和城镇化步伐。七是促进工商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开发,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八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强村级调控服务能力。九是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十是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合作意识、民主意识,培养新型农民。这个问题理论界有争论,有的同志说,搞了专业合作社以后,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今后跟政府的对抗力量会增强。我认为,我们要看到这首先是农民应有的权利,要尊重农民应有的权利,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确实增加了话语权。现在说实话,我们征地跟农民是不对等的一种交易,在农民组织化、合作化程度提高以后,他会增加话语权,使征地的过程变成产权平等交易的过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保障农民权利和利益的意识,关键在引导得当。
第三,关于土地股份合作要重点明确的有关问题
1、要弄清土地股份合作的内涵实质,防止误导。主要几个方面要分析清:一是土地股份合作是不是过去的“归大堆”。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并没有发生转移、改变,转移的只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农户通过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入股而获得收益。说到底,如果农户最后想自己种了,他还可以退股将土地拿回去。二是土地股份合作与土地流转是否等同。显然是有区别的,两者虽然都是转移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有的土地流转时也转让了土地承包权),但前者是“有组织的”,是可以参与分利分红和经营管理的“入股”,是形成“规模经营”;而后者多半是“一对一的”,是收益固定不变、不能参与经营管理的“出租”,是零星分散的。有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当时流转收益较低,农业开发后收益较高,农民又反悔,引发新的纠纷。搞土地股份合作有利于缓解这类矛盾。三是土地股份合作也不同于一家一户的生产,合作经营的生产效率更高,规模效益更好。因此,土地股份合作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创新。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权”是基础,“益”是核心,“合”是平台,“人”是关键,“用”是前提。
2、要明确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的条件。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先搞:
二、三产业比较发达;有或准备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方;有能人、领头人带头;基层组织有较强协调能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0月份,中央将要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11月份,省委将召开市十一次党代会。这两件事是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国庆节、中秋节也即将来临,我们一定要全力保持社会的稳定,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献礼。要加强“平安扬州”建设,做好信访工作,缓解社会矛盾。这次省委召开了新一轮“平安江苏”建设会议,提出“江苏要在全国建设最平安的地区”,国庆节以后,我们要贯彻落实“平安江苏”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还要对“五五普法”工作作进一步的推动。
关于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下周,全国将在扬州搞一个“青年创业周”活动,我们要借此机会动员全市青年积极参与创业行动。28日,我市将在杭州举行民资招商大会,厚宝市长已经牵头作了充分准备,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抓好各个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希望大家多邀请一些新客商、大客商、好客商,多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国庆节以后,一是召开平安扬州建设动员会议和法治扬州建设表彰会;二是召开环境保护和发展大会,贯彻省委环境保护大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大会的精神;三是召开文化扬州建设推进会,贯彻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四是召开创建联合国人居奖的总结表彰大会。这几个会议,市委、市政府将尽量集中安排,把大家的时间腾出来抓招商引资,抓项目推进。
大干一百天、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繁重,压力很大。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目标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常委、市长的分工负责制,强化市领导对项目的督查制,强化各项工作的问责制,各常委、副市长和各级领导干部对各自分工负责的事情,一定要协调到位,督查到位,问责追究到位,统筹兼顾,把既定的目标任务完成好、实现好,确保“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