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甘区政办〔2014〕123号文件通知,我会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布署自查工作,全面深入地自查《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现将自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信访条例》
(一)充分认识《信访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信访条例》。广泛宣传,按照上级要求,妇联干部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代表和维护好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要求做到信访事项有人受理、有人移交、有人承办、有人督办、有人回复、有人执行、有人督促落实。
(二)建立健全信访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信访受理登记和转送、告知、限时办理、督查督办、干部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信访督查督办工作。
(三)积极推行信访代理机制。乡镇街道是群众信访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从源头上解决一些信访问题,掌握第一手的信访信息,有效防范群众盲目信访、越级重复信访,在乡镇、街道建立了信访代理机制,引导群众向村干部或者向驻村干部反映信访问题。村干部或驻村干部把收集到的问题及时报送乡镇分管领导处理、反馈。对须由上级机关或部门协调处理的,及时派专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求决,并负责把处理情况反馈当事人。
二、健完机制,信访工作求真务实
(一)接访制度、信访分级直报制度、信访案件首问责任制、信访年度目标管理评分制度等。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形成了各级妇联主席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成立了“甘州区反家暴庇护中心”,为妇女的案件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法律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制度,有效维护了妇女合法权益。
(二)以保护离婚案件中妇女的财产权益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全力抓好信访工作。紧紧抓住切实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农村出嫁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等难点问题,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全区各级妇联干都带着对妇女无限的感情去做妇女信访接待工作,对所有接访不激化、不冷漠、不逃避、不拖延,对来访群众做到一杯热茶,一张笑脸,温言软语,耐心细致,让上访妇女带着无助而来揣着主意而归,打造妇联信访的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为积极应对我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信访工作的新困难、新问题,我们牢固树立信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一)建立干部挂职锻炼制度。他们通过接访值班,疏导群众集访,处置突发事件,参与信访案件调查,到省、进京接返上访人员。一方面磨砺了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体察了社情民意,学会真心为民。另一方面为信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实了信访工作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耐心做好息访息诉工作。凡是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问题,限期解决,不留尾巴;对政策、法律不允许的过高要求,派专人负责,向有关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对有可能继续越级上访的人员,切实做好劝阻工作。
(三)狠抓基层基础性工作。各乡镇、街道健全了各项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基层信访工作基础。此外,基层还结合自身实际,创出了一系列好的做法,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信访值班接待制度。
第二篇:妇联自查报告乡村女校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自查报
告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更多妇女稳定就业、成就创业,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我乡乡村女校于2011年9月至11月组织了面向农村妇女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和面向农村妇女的家政服务业的两次培训,其中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分三期培训。现将我乡乡村女校培训情况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师资
在培训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时,我校特聘请我市农业局园艺师一名、育苗师一名、农艺师两名;聘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两名、本地实用人才六名。实习地点在张老虎庄富缘特色种植基地和张老虎庄棉花承包基地。在培训家政服务业时,我乡女校特聘请沧州、本市高级母婴护理师两名、金牌月嫂两名、北京家政服务培训师两名。聘请的各位老师都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解决学员的各种问题,使学员们真正掌握了实用技术。
二、培训保障
为方便学员学习,我乡女校在培训种植、养殖、农产品
加工和家政服务业时特别安排培训场地两所、备用车一辆、借用机关食堂安排学员就餐。我乡女校在资金投入方面设专款专用,科普资料、实践操作、展品展具、教学设备、培训讲座费、参观学习费、总结表彰奖励费共投入40200元,保障了学员们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
针对我乡广大妇女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的情况,特别为农村妇女安排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课程,此课程包括蔬菜栽培及设施园艺、土壤肥料及测土配方、蔬菜育苗、大桃棉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奶牛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技术,共68个学时,分三期完成。
针对广大妇女在家政服务业中对孕产妇、新生儿、老人、病人的照料及护理通常都是按照老习俗、习惯来看护,缺乏科学性,特别安排了家政服务业培训,该培训包括孕产妇的照料与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知识、家务操持、儿童病人老人的照料与护理。
四、培训形式
我乡女校在培训课程时采取在周
六、周日全天学习、在指定培训基地实践、参观的方式,在培训期间,给各个学员发放了学习资料、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在教学过程中实
行严格的学员签到制度。
五、培训管理
我乡女校在培训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学员签到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还采取日常考勤、阶段性考试、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员,对于考核合格的办法结业证。
六、培训结果
通过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大桃棉种植技术的培训,并在培训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建成了15座蔬菜大棚,大逃棉种植面积增加了80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本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通过对孕产妇的照料和看护、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老人、病人的照料与看护的培训,使广大妇女在今后的日常家务和照顾他人时更加周到、科学。
乡村女校2012年4月10日
第三篇:市中区朝阳镇2011年妇联工作自查报告市中区朝阳镇2011年妇联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在市、区妇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妇联围绕市、区妇联的工作意见,围绕我镇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实现村妇女主任进“两委”比例达标。现将我镇妇女儿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帮助弱势群体,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助残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多措并举,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就业和创业。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2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代。继续做好“春蕾计划”活动,为“春蕾”女童广泛争取社会关注与资金资助,在迎“六一”期间,镇妇联慰问了镇中心小学,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营造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和谐氛围。
(二)、深入推进“巾帼创建”活动。我镇认真学习区妇联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创建“巾帼文明示范村”和“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双学双比”为出发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面貌,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为重点,加强对村妇代会主任能力的培养,提高她们“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
(三)、组织开展了“三留人员”(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活动。建立了三留人员登记台账,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区妇联办公室。同时还发放了《市中区留守妇女生产生存与发展状况参考调查问卷》1000余份。认真配合妇联组织开展2011年“市中
区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暨市中区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活动”启动仪式,我镇共有6名人员得到了市中区妇联的资金援助。
(四)、协助政府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截止我镇已有5人参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达25万余元。积极开展内江市妇联“两癌”筛查贫困户的统计,我镇已上报了9名患病人员。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妇儿工委基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摸索到一些经验,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一步努力加以解决。如村妇女主任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农村妇女法律维权意识差、地位低;妇女创业能力不强;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
三、做好基层妇儿工委工作的对策思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五组群众销售莲藕种近10万余斤,努力解决销售困难。组织开展儿童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3次,大力宣传儿童保护相关知识。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带动促进民主村经济发展,掀起该村新农村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高潮,新修病险库塘3口,实施农业综合项目工程一处,衬砌渠道16公里,100亩坡改梯改造工程实施井然有序,促使30余户的迁移式扶贫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实施200亩土地流传正在引资规划,“一事一议”村部活动场所19.5万元项目资金已立项申报,有力地改善了该村基础建设。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将党的政策、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送到民主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打印了100册《陕西省妇女儿童民生项目申报指南》赠送给乡镇主要领导和妇联主席,牵头为***镇民主
村争取新农村活动场所建设(体育器材)项目1个,儿童保护机制项目一个,共计项目资金约30万元。在7.4洪灾后,县妇联干部深入三问三解三查活动所联村涧池镇民主村查看该村受灾情况,及时将民主村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农作物受损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陪同省妇联联络部部长陈小江携国际计划一行到民主村查看受灾情况,积极争取各方援助。
一年来,妇联会综治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县综治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下半年综治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今后的工作更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