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工委工作小结材料

加强舆论宣传,3注重实践总结。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方法。开展关工活动,创新实践,需要不时总结提高。善于总结工作,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完善、提高、推动工作的过程。近几年来,不时加大关工宣传力度,先后在中国火炬》中国老年报》家教周报》省、市、县关工通讯以及党报、党刊和电台等多家媒体采用关工稿件50余篇,从而大大提升了关工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关工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中来,更好地关爱服务青少年。

难点也在农村。近几年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实践,主动作为,不时开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促进农村青少年健康生长,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让科技跃进“农门”帮青年农民致富

镇关工委深入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为顺应新时期农村青年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新期待。为农村青年生长铺路,守业搭台,让青年农民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奔头、有干头、有盼头。

不搞花架子,1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镇关工委春主动协助参与镇政府制定了镇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围绕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协助农办通过“农民田间学校”雨露计划”星火培训”等平台,对村青年实行“手把手、面对面、心连心、零距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等科学技术培训,一年来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15余场次,受训农村青年近千人次。通过参与式、交流式、启发式、动脑、动口、动手,使参训青年农民掌握12项适用技术和生产能力,给青年农民插上致富翅膀,走科技致富之路。

配合农技站、林业站、扶贫办及共青团、妇联等部门,2镇关工委主动牵头。对全镇50户科技示范户,近500名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协会会员进行重点科技培训和帮扶,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技推广机制,培养了一批卷起裤脚就下田,挽起衣袖上讲台,做在家中能搞活流通的田秀才”土专家”如“茶状元”郁仕涛,返乡守业蔬菜大棚种植能人汪丁军,养鱼、养猪立体养殖能手胡成国,水稻种植大户孙运,养鸡致富余宏星等科技致富先进典型,使广大青年农民“学有典型、做有模式、富有门路”乡士人才又以“农家课堂”形式,教授知识和技术,让农民培训农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精心打造青年农民学科技、培养新农民基地。县现代农业示范小区座落在镇大沙埂、双乐河两村。目前已有28家企业和大户租赁当地农民近2500亩土地,3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小区平台。从事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种养、加工、营销,展现了现代农业风貌和农民致富希望。为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小区示范带动作用,镇关工委借助这一优势平台,有计划地分批组织青年农民观赏学习,或跟班作业,拜师学技术、学管理、学创业精神,坚定农村青年学科技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信心,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施展才气,走科技致富道路,做一代新型农民。

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4为促进农民增收。镇关工委积极协助党委政府,重点做好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守业工作,利用“五老”自身优势,宣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好形式,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宣传党委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消除返乡青年农民工思想疑虑,安心在家乡就业守业。与此同时,镇关工委积极协助配合镇人力资源劳动保证所,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积极参与家乡企业用工招聘会;牵线搭桥,协助找市场、上项目,力所能及为他排忧解难。去年下半年以来,镇关工委、村关工领导组帮扶下,全镇有近百名返乡青年农民工走上留乡就业守业之路,或办厂或开店经商或租地从事规模化种养。镇关工委大力宣传回乡守业先进典型,鼓励更多青年农民由劳动者变为守业者,带动更多人就业,使打工青年做到返乡不失业,就业守业促增收”

为弱势和特殊青少年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送温暖。

二、关爱留守儿童

目前镇义务教育阶段有留守儿童2143人,据摸底调查。占学生总数57.6%其中小学留守儿童1300人,占小学生总数62.8%初中留守儿童832人,占初中生50.8%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外出打工,呈现了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平安缺“护”等现实问题,新形势下义务教育中一个新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参与。为此,整合资源,构建管护网络,创新关爱模式,让“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同一蓝天下健康快乐生长。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几点体会

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1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为争创“五好关工委”和“关工先进村”近几年来,镇党委每年至少研究2次关工工作,听取汇报,安排布置工作。做到组织健全,活动经费有保障,为镇关工委征订了中国火炬》安徽日报》皖西日报》等报刊,给关工委的老同志思想上“充电”工作上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关工委“五老”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通力合作,2相互配合。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要条件。关工委“五老”同志应发挥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方面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中,关工委要主动协调、配合,发挥牵头作用,当好党委、政府培养、教育青少年的顾问和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