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昨晚收官,在观看过后,沙瑞金、李达康、侯亮平、高育亮、祁同伟、高小琴、赵瑞龙、程度、季昌明等等众多的角色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角色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每每出现,都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个角色就是——老检察长陈岩石。每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人民的身边,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作为一名老检察官正直、公平的人格魅力,在这个电视剧所刻画的贪腐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又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够让陈岩石坚守底线,一心为民。老子有云:“上善若水”。若水之善,大者利民,小者利己,其所以然,而在于从其善于己,利其善于民,此即为老子“上善若水”之精髓。水,柔而能克刚;静而能映物;动而能变化;滋养万物而不争夺。陈岩石的身上,正是拥有了水的这些品质,才使得他成为了这部反腐大剧中最感动我,也最值得我学习的角色。
一、心中有民,大风门前止波澜
大风厂“一一六”事件,众多职工组成“护厂队”,与拆迁队发生冲突,不仅一场大火烧伤了不少职工,还让政府的威信受到了质疑,职工纷纷站了出来,围住了“拆迁队”,致使整个大风厂门口水泄不通,烧伤的职工无法送医就诊,这时,陈岩石站了出来,维持了秩序,安抚了职工的情绪,不仅挽救了烧伤职工的性命,也阻止了情况进一步的恶化,但是市委书记李达康听信谗言,处置不当,竟然希望趁乱拆掉大风厂,一旦实施,不仅会有损政府的声誉,而且很可能会酿成一场更大的流血冲突,陈岩石老检察长又站了出来,用他柔弱的身躯挡在了推土机的前面,不仅挽救了百姓的生命财产,也挽救了党和政府的声誉,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觉悟,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信仰,在他的心中,党和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党和人民,他“虽死无悔”。
二、心中有党,虚报年龄为誓言
在大风厂群体事件结束后,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只扩大到一个人,那就是陈岩石,他请陈岩石同志给汉东省的班子成员讲讲当年的革命传统。陈岩石静静地坐在那里,用自身的经历感悟新中国的不易:在他只有15岁的时候,参加战役,当时只有党员才有资格去被炸药包,而他为此虚报了两岁的年龄入了党,顺利进入大刀队,背上了炸药包,当年一战,全班只有九名战士活了下来,而他的战友二顺子才刚刚入党一天,就壮烈牺牲了。对于他自己,也因为虚报了两岁,最后临近退休都没有评上副部级,对此他只淡然的说:虚报年龄入了党是为了当时党员的特权——背炸药包,这是他自己争取到的权力,就算最后没有评上副部级,他并不后悔,反而会为他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他知道为了什么入的党,他就是为了能够身背炸药包炸碉堡,用生命和鲜血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词。当得到这个特权后,就意味着为了新中国已将生命置之度外,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三、心中有责,为血沉冤明公义
主角侯亮平的发小蔡成功诬陷侯亮平受贿,当陈岩石得知消息以后,立刻动员新大风厂职工参与到查找证人的队伍中,这位八十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骑着电动车,早出晚归,协调众人,关注动态,归纳信息,最终帮助侯亮平沉冤昭雪,挽救了一名能够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反贪局长,在剧中陈岩石不仅要寻找证人,而且还要和贪腐的公安厅厅长作斗争,最突出的就是当他发现病房里有监控和录音的时候,打开了水龙头和莲蓬头,与侯亮平躲在洗浴间里谈话,说明了他不仅拥有为党为人民的使命感,还拥有很高的智慧,再一次捍卫了共产党人的骄傲。
四、心中有戒,为民为党记初心
陈岩石的儿子陈海,作为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在查找犯罪证据的时候突发车祸,躺在床上昏迷不醒,陈岩石看着自己躺在病床上的儿子,此时的他既是父亲,也是丈夫,憔悴和痛苦挂满了他的脸上,他没有在人前哭泣,因为他知道他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不能垮掉,可是每当他一个人坐在陈海病床前时,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心疼和无助可能就是他当时内心真实的写照。尽管如此,他也不忘群众,依旧站在群众中,帮助新大风厂统计股权,向政府审批用地,帮助新大风厂选址选点,在他的心中,尽管自己是一名父亲,但同时也是人民的儿子。
就在陈岩石最后弥留之际,他也是嘱咐老伴,死后不开追悼会,不给政府和人民添一点麻烦,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所写的那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电视剧结束了,陈岩石也离我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却影响着我,他用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气魄和胸襟,不图回报,一心为民,他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牢记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以实际行动旗帜鲜明的向一切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因个人福耻而不顾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从前我们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在我们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将来我们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陈岩石老检察长一生的写照,我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公务员,从他的身上学到了既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要争“特权”,争历史赋予我的“扛炸药包”的特权,苟利国家,行若水之善;不忘初心,作人民公仆。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
在六十周年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中,当蒋介石听完蒋经国关于上海孔家腐败的汇报后,无可奈何地说“这腐败啊,已经到了国民党的骨子里了。反吧,亡党;不反吧,亡国。难啊,难啊。”蒋介石的话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句话“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却惹人深思。
百度百科对腐败的解释如是“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坏人四处横行、社会风气腐化、人际关系冷漠,官员高高在上,矛盾突出,人口素质低下,贫富悬殊,产生社会黑暗。由稳定的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经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对于腐败我也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受,最近一直在闲暇之余追一部很火的剧叫《人民的名义》,该剧针砭时弊,对现实的警示可见一斑。剧中一直有说“中国自古以来从封建时期开始就是人情的社会”,仿佛不通情达理有悖于伦理纲常,同时法不责众,也导致了腐败的蔓延滋生。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我觉得它敢于直面现实,不粉饰。很多故事就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看到第一集的时候只能用四个字“触目惊心”来形容,侯勇饰演的国家某司长一开始看似勤劳本分,穿着甚至和农民并无二致的衣服,在简陋的家里吃着炸酱面,侯勇这名演员一直以来以饰演的角色以清廉著称,一开始我以为肯定是检察院抓错人了,直到后来揭开他别墅里满墙的现金,足够让人瞠目。《人民的名义》可谓是近几年来难得的一部好剧,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剧中强调腐败的根源是什么。“我真的特别想进步”——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他自己的解释我特别想进步。这原本没错。但我们不难发现,它所谓的进步就是做更大的官(副省长)。倘若当官为民做主那也是好官,但在剧中我们看到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处心积虑地为满足自己的贪欲,相信他官位越高,危害越大。从赵德汉和祁同伟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是对金钱占有欲,一个是对权力的渴望。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内心的贪欲。这就是人性;所以剧中还特别通过陈岩石的夫人之口提到了停车场的收费员,停车员问你要不要发票,不要发票钱就自己收了。停车场的管理员是官吗。当然不是。但他一样贪,这是人性使然。或者说导演想要表达的是这个社会整个就是个病态的社会。显然导演是在更大背景、更深层次来揭示人心、人性。《人民的名义》有人为了官位,处心积虑,甚至出卖人格。有人为了利益,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也有人就想踏踏实实、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大剧,或许你看到的是反腐,但我看到的是人心和人性。
剧中对人物刻画很深刻,把现实中拉帮结派在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高育良和李达康两位,被其他人称作政治资源,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靠山”,结合剧中其他的角色诸如,易学习这种兢兢业业工作但是由于没有政治资源,勤勉工作几十年未能在政治上为自己谋得一丝职位,作为一个造价员,我看完之后真的很受触动。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朋友们总说我脑筋死板,不知道为自己找靠山,拍领导马屁,给领导送礼。对他们我总是说,我们的公司不是腐败靠关系才能上位的公司,即便是领导现在没看到我的付出和努力,不代表领导会一直看不到,对于一个良性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我能做到的就是替公司分忧,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最后感谢公司纪检督察部能够给我们这次倾吐心声的机会,剧虽然还没播完,但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警示是显而易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信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反腐的意义和我们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
第三篇:《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习惯了文化快餐,每天通过手机了解世界,电视仿佛告别了我的世界,电视剧更是无暇跟进剧情。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记忆里除了小时候《射雕英雄传》有那样的轰动效应,再没出现过这样街头巷议的场面。一部反腐剧居然能得到大家这样的追捧,促使我也动了了解剧情的念头。一部反腐电视剧能受到如此热议,反腐问题受到全社会如此关注,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社会是多么需要清廉与正义。同时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败可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败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败的斗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是带头接受监督。要如履薄冰,严于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求你办事的人也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大家都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越是职位高权力大的干部,越要自觉监督,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这些年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包括各项监督制度,一定要很好地贯彻落实,真正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接受监督上带个好头。
三是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全体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政治纪律是根本的纪律。政治纪律遵守不好,其他方面的纪律也遵守不好。讲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党员必须在行动上服从,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反的言论,决不允许散布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反的意见,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认真遵照执行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两个《条例》,真正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
四是带头警示行为。党中央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表明了我们党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坚定决心。我本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自觉地做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不沾不染,自觉抵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正工作作风,提高领导艺术,不断遵守廉洁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坚持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为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出以公心,正确看待权力,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