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交流
在创新中发展“枫桥经验”在延伸中发挥综治中心作用
拱墅区曾是化工、纺织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呈增多之势,特别是下岗失业多、拆迁安置多、困难群众多、外来人口多的“四多”现象,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这一实际,该区以突出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暨信访联动服务机制为重点的综治中心建设。目前全区10个镇、街道均成立了综治工作中心,中心主任由各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中心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9名增加到39名。综治中心是一项新生事物。该区认真贯彻全省综治工作“余杭会议”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基层综治中心建设,由“散”到“合”整合力量,由“多”合“一”集中受理,化“零”为“整”综合分析,变“大”为“小”分流处置,以“点”带“面”全程跟踪,使基层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做到了早发现、早调解、早处理。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的窗口作用逐步显现,现场调处成效逐渐提高,对重大信访预见性明显增强,群众反映日趋良好,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市综治委的统一部署及具体要求,该区积极探索并认真落实基层综治工作中心向村、社区、企业单位的延伸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创新机制。一是建立联系协作机制。各镇、街道普遍建立了联系协作机制,米市巷街道综治办几年来一直坚持每季度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第2页
开辖区范围内综治成员单位的工作例会。小河街道建立的“小河地区社企(事)联片调解组织”,分东、北、中、西4个片,每年召开联席会议或组织联调活动1–2次,排查不稳定因素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交流工作情况等。大关街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于去年4月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大关地区综治工作协会”,辖区学校、企事业等综治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参加到“协会”中来。“协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综治工作形势,研究讨论具体工作,认真落实工作任务,运转近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关派出所还组织辖区范围内的旅馆等服务行业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二是将流动人口“三位一体”管理延伸到村、社区。在前几年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维权方面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调研,该区在上塘镇皋亭村开展流动人口“三位一体”试点工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维权“三位一体”工作即“源头上管理、人性化服务、亲情式维权”。源头上管理继续坚持深化出租房屋等级管理星级评定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延伸至其它源头管理。人性化服务上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需要分析,辖区服务资源的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成立流动人口志愿者队伍,实现自我服务,融入城市社会等。亲情式维权上要完善维权欠薪追讨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充分发挥镇、街道综治中心矛盾调处暨信访联动服务机制功能,形成化解矛盾、纠纷、拖欠工资、侵权等事务处理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能力,从而将综治工作中心的各项职能作用延伸到村、社区及企业单位。
四、加强指导。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短期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培训指导。各镇、街道对辖区村、社区、企业单位的综治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员业务培训。培训中着重组织学习上级有关综治工作的批示精神,学习综治工作、人民调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解答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祥符镇、拱宸桥街道、大关街道等还组织基层综治干部到诸暨、温州、嘉兴等地进行学习考察,拓展工作视野,学习外地外单位综治工作经验。二是利用《拱墅政法综治信息》、《拱墅法苑》等刊物,实施书面指导。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刊登一些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明理;经常编发一些来自基层综治工作一线的、鲜活的典型经验,以达到互相探讨交流,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各镇、街道综治办编发的综治信息,及时讲评工作情况,适时指导基层综治工作的开展。三是参加村、社区、企业的接访、调处活动,进行现场指导。米市巷街道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应大土、大关街道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屠之强等经常参与基层接访调处活动,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面对面、手把手地主动传授给基层综治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