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创新组织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是党中央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县级组织部门要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和任务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干部、党员与人才队伍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创新组织工作,加强农村党员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

(一)重视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服务群众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展翅“头雁”的作用。一是要注重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培养壮大党员队伍。把造就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行“双向”推荐制和群团推优制,公示制、两审制和失误追究制,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和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做到“四个优先”,即高学历优先、年轻优先、一线优先、妇女优先。重点是将农村退伍军人、高考落榜生、能够带头致富、文化层次较高、积极上进的青年等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二是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对外出流动党员,要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家党员,要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进一步推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对老党员,要积极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措施,建立农村建国前老党员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使老党员有所养、有所居、有所医。

(二)加强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那些懂科技、信息广、头脑活的新型乡土人才,如何做好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一是要定期组织各类乡土人才通过县乡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上门服务和巡回辅导,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二是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村学习,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机制和网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探索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新路子,造就数以万计的以农村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乡镇、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带领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创新组织工作,加强领导班子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干部队伍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领导班子强,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保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体系。

(一)基层党组织要在组织和动员群众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结合实际,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整合组织和人力资源,按照“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上”的思路,在传统农业产业上、党员作用发挥最明显的项目上、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或产业链条上建立产业党小组,实现产业党小组对农村党员的全覆盖。村级党支部设置调整后,要着力加强产业党小组的规范化建设,鼓励产业党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二)基层党组织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推动功能。要牢固确立组织生产力的理念,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对影响生产力诸因素的整合、配置、放大与倍增作用,以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各具特色”的标准,指导示范带乡镇、村高起点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乡镇、村建设规划和全民创业规划。要完善党员带头创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等组织机制,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不断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建设新农村凝聚合力,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村村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紧紧围绕“培训农民党员,服务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加大实用技术、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做到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倡导新风尚,全面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