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经验交流材料
天然林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保护好天然林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基础。自20**年5月天保工程启动以来,xx县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的各项政策,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坚持“生态立县、保护第一”的原则,在天保工程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护责任按照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我县不断深化和完善森林管护领导责任制,形成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分级行政领导包片负责制,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普通干部包村,村干部、护林员包山头的负责制。明确每个领导、普通干部以及护林员的分片包干负责区,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针对xx县森林面积大,森林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我局在xx县596991公顷森林资源的分布范围内建成了由县、乡、村三级管护卡、管护站和管护点组成的完善的森林管护体系,同时责成1246名森林管护人员加强对林区的巡查,每年与16个乡(镇)干部及管护人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五、加大森林管护宣传力度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我局每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宣传车等媒体,“以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爱我家园、保护生态”为主题,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宣传。在森林管护区318、214国道沿线累计建立各种生态保护宣传牌3186个,向农牧民发放《森林法》读本9000余册,宣传单近几万份,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受教育人数达7万多人(次),占全县总人口的87.5%以上。通过宣传在工程区形成全社会支持林业、全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六、实行管护奖惩措施每年年底,我局都对森林管护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对森林管护效果好工作突出的管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森林管护效果差、保护森林资源不力的管护人员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对玩忽职守、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管护人员,除给予辞退外,还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管护奖惩措施的实施,调动了我县1246名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局也在考核工作中不断总结森林管护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管护措施和方法。在管好现有天然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护林员的作用,全力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实施十年来,农牧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不仅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爱林、护林意识不断提高,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一是连续11年我县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防治率达100%。从未发生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等案件。二是森林资源稳步回升,实现了活立木蓄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加和森林覆盖率提高的“两增加一提高”的建设目标。截止2009年,活立木蓄积由43277315立方米增加至44983514.4立方米,林地面积由591608公顷增加至616970.6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3.49%提高到24.85%。三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效益日渐显现。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由“伐”到“管”,因高原生态脆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县境内滇金丝猴、藏马鸡、岩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逐渐增多,林下资源产量减少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全县松茸产量达231.49吨、产值925.96万元;木耳产量达11.92吨,产值238.40万元,林下资源开发拓宽了农牧民群众收入渠道。生态的改善,也带动当地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四是每年为1246名农牧民管护人员人均增加现金收入4800元。国家每年下拨的676.5万元的天保财政减收补贴,也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困难,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在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五是通过广泛宣传,农牧民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和提高,一直把林下资源当作“金饭碗”的农牧民群众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多植树,重保护、多参与、少破坏才是保住“金饭碗”的长久之计,实现了由过去的砍树人到现在的植树人、管护人的重大转变,“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