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摘要。由于经济局势变化迅速、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国有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不容小觑,实施富有成效的内部控制是提升竞争实力,降低风险的必要条件。目前,国有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依旧存在漏洞,还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表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成因,并根据成因制定解决方案。文末以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为实例,找出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国有企业完善与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世界经济环境已逐步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国有企业所面临经营风险的加剧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出更为有效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依旧处在改革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仍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预判能力弱、企业内部管理层官僚主义盛行等问题频繁发生,改善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今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提高其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并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程序管理,是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作用的管理方法,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体系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为主体,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包含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载体、监控是保证。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环境组成要素的基础,一个组织的控制环境受组织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包含治理环境和管理环境,对设立、增强或者减弱程序、政策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包括:组织机构、权责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实务、企业文化与沟通等要素。
2.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四个阶段。组织需要首先明确风险监控目标,对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原因进行识别、分析,并制定必要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风险应对角色由被动应变者转为主动思变者,找出风险控制点,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管理体系,在风险发生前就对其进行遏制。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帮助管理阶层确保指令能被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具体和最重要的方面。企业的各阶层、各职能均有不同的控制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一般体现在授权审批、财产保护、会计系统以及不相容的职务分离等方面。控制活动的灵活性决定了由于各类企业性质及规模的不同,控制类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企业的特殊性。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将收集到有效的各类信息,能够在组织内各阶层之间有效传递并使用,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主要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产生影响。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监督和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对内部控制的设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的过程,以账目间的彼此核对为主要内容,以职务及岗位分离为手段,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一种控制机制。其主要作用在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在企业中,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相关机构履行内部监督职能。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完善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向听从国家的指示,政府管理色彩浓郁。经济制度改革后,国有企业并未彻底执行国家关于政企分离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独立性较差。高层管理人员观念陈旧,国有企业依赖于政府管理,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法逐步变得不合时宜。国有企业因其特殊的经济地位,政府通常对经营不善的企业采取的保护机制,使企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安逸,国有企业管理者危机意识的缺乏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影响。其次,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当,内部机构冗余,人员配置不合理,多有出现一岗多人或重复操作的现象。
(二)风险管理薄弱
国有企业因其特殊的经济支柱地位,政府对经济利润负增长甚至亏损的国有企业采取保护机制,使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较为安逸,危机意识的缺乏最终造成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薄弱。我国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体系来应对一些比较重大、特殊的业务风险。对于某些风险应急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风险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内部面临重组的局面。
(三)信息与沟通效率较低
国有企业由于其庞大的管理幅度和复杂的管理层次,部门与部门间缺少联系。国有企业在逐渐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信息传递链。这两个是增加了保持信息与沟通及时性和有效性难度的主要原因,从而破坏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每个人都会若有若无地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当基层人员想要向高层管理者汇报情况时,必须要经过基层人员的直接上级管理者,而基层人员的直接管理者会过滤掉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即信息传递中发生的层层筛选,使得高层管理者获得的消息并没有较大的实用性。结果就是,信息与沟通成效的不足,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按照计划实施。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完善对策
(一)完善信息流通渠道
第一、国有企业机构庞大、管理层次较多,企业需要拓宽信息流通渠道来保证信息沟通中的顺畅,具体表现在:增加信息传递媒介(口头传递、下发文件、公告栏通知等);缩短信息传递流程,企业要善用法约尔跳板———允许员工越级报告;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在信息沟通中是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是提高企业沟通效率的重要组织,因此企业要善用非正式组织来传递企业信息。第二、要将企业内部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相结合,信息由上、下级传达的效果与同级间传递效果并不相同,上级向下级传递更具有可信度,使信息接收者更能保持信息的完整性;而同级间传递少了命令的成分,使信息接收者更易接受,信息的传递更具可接受性。所以,国有企业需要促进纵向联系同时确保横向联系。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引进与留用,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设置准确的人员配置。第一、国有企业选拔优秀管理者时,应向全社会发布招聘信息,而不是拘泥于企业内部人员。只有通过扩大招聘范围,才更有可能招聘到有能力并且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优秀管理人才。其次,企业内部普通员工的招聘也必须采用公平、公正面向全社会范围内的招聘,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活力,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第二、在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员后,员工能否充分发挥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国有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理想的激励机制要求企业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应当设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分级制薪酬管理体制,对业绩出色的员工给予更高的工资报酬。
(三)塑造完善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使命、经营理念和方向目标的体现,它对组织内部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性影响。国有企业首先需要创造一种与企业特点相契合的企业文化,真正挖掘企业内部所表现出的核心价值观,结合核心价值观形成不同于规章制度又具有约束性的独特文化。其次,管理者要想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效果,应当将企业文化所传递的内涵传播于整个组织内部,使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做到真正认知与接受,增强企业内员工的个人责任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使整个企业内部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扬品牌文化,提升企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体可以通过外部招聘来增加公众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企业需要多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树立企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同。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王双云.探析国有企业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j].中国经贸,2015(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