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分析了当前煤矿生产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煤矿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预防与减少煤矿事故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隐患;对策;措施
由于中国的煤矿开采通常都在地下进行,其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各项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造成巨大损失。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重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煤矿事故,但安全生产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大型矿难事故仍时有发生,要想更好地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1中国煤矿生产面临的问题
1.1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
众多小型地质板块的碰撞、俯冲、汇集形成了中国的大陆地质构造,由于这种地质构造比较特殊,必然会增加煤矿开采难度。在中国的煤矿开采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到了一半左右,时常会发生煤尘瓦斯爆炸、突出等事故,一旦出现这些事故,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大量财产损失。煤矿开采中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矿山灾害动力现象就是冲击矿压现象,由于其发生存在突然性与剧烈性,会严重威胁到矿山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中国出现过冲击矿压灾害的煤矿已高达102处,其中有5%的冲地压灾害发生于大中型煤矿,随着各矿井开采年限的增长,其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增加,矿山冲击矿压问题也会越来越显著[1]。矿井煤矿自燃发火现象严重,这种特殊的自燃条件导致矿井火灾频发,而一旦矿井有火灾发生,轻者烧毁大量煤炭资源,重者大量设备、器材被烧毁。甚至会引发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此外由于中国很多矿井都存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这也是威胁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1.2煤矿生产条件复杂
井工开采是中国煤矿开采的主要方式,随着各矿井开采年限的增长,很多矿井都已把浅部煤层开采完,各矿井的开采方向逐步投向深部,一些深部开采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如强烈的冲击地压、高地热、矿井不能顺利通风等,部分之前开采浅部煤层总结出来的理论,不能顺利适用于深部开采。管网式的巷道排列是中国很多矿井巷道空间布置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排列会使很多致灾因子在同一环境中共存。一旦有相关灾害发生,致灾因子作用的耦合现象极易出现,这样便会造成灾难的加剧。如井下某工作面有瓦斯突出现象时,矿层涌出的瓦斯会沿着巷道向其它地点扩散,当瓦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若遇到明火,爆炸事故极易发生,一些其它灾害如火灾等也会同时被引起,造成人员伤亡增多、经济损失增大[2]。
1.3缺乏充足的科技支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要想使煤矿事故得到更好的防治,必须得有先进的矿井安全装备做保障,然而就中国各矿井当前的安全装备配备现状而言,装备适应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突出,此外对于一些新灾害,没有专用的灾害控制专用装备,监测煤矿安全的仪器仪表也有一些突出问题,如精度低、缺乏可靠的稳定性等,这样很难满足煤矿实际生产需求。此外,由于各矿井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以致很多技术人员与大学毕业生不愿主动投入到煤矿工作,这些原因最终造成了很多煤矿企业缺乏大量技术人才。矿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矿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技术人员的大量缺乏及职工素质的普遍偏低,致使很多技术措施都不能及时做到位,这对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的提高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已形成严重制约。
1.4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模式陈旧
安全管理水平低及技术手段落后,是中国煤矿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且人的科学管理研究及系统整体安全性的提高经常被忽视,这样造成安全技术措施的实际效能很难充分发挥,措施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且在适应性与经济性方面也都不强。现场管理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很多安全技术措施缺乏有效的落实,现场的很多潜在隐患整改不及时,这样导致事故控制困难。“二多”“二少”的现象在现场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其中“二多”主要指早班有很多的现场管理人员,路线近的管理点有很多现场人员涉足,“二少”主要指中晚班有很少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去往边远采区涉足的管理人员少。
1.5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安全培训难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国有煤矿的生产矿井职工中,有30%~70%的是农民工,且这些民工主要分布在采掘一线,国有煤矿的主体生产者已成为了农民工。但由于这一群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导致煤矿事故的受害者中这一群体的人数也最多,同时民工流动性大,也使煤矿农民工安全培训的难度增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丁海峰.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生产[j].能源与环境,2010(6):88-89.
[2]范维唐,卢鉴章,申宝宏.煤矿灾害防治的技术与对策[m].徐州:中国矿业人学出版社,2007.
[3]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危险预测的电磁辐射原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42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