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青工工作汇报材料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坚持“文化育人”,构建角色转变的教育机制某煤矿现有职工2714人,其中,35岁以下青工1172人,占全矿职工总数的42.5,主要分布在生产一线和重要的生产技术岗位上,与老职工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专业基础比较厚实,进入角色快,成长迅速,有的已经进入管理层,成为本专业的骨干力量。我们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全矿青工队伍的构成状况发现,大多数青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但由于受学历水平、教育程度、地域特点、社会阅历等因素影响,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不同层面的青工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不一致。部分大中专毕业生青工虽然自身受过高中等教育,但往往自视清高,过分强调待遇,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扎实创业精神;部分技校毕业生青工虽然知识接受的比较快,但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意识较差,贪图玩乐,缺少吃苦精神;合同制青工虽然吃苦肯干,但文化程度偏低,培训难度大,技能提升慢。三者虽然反映的是价值理念上的区别,但深层次则是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碰撞。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依托文化导入和理念灌输,坚持分层施教,循序渐进,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一是强化理念认知。不论是新工人入矿还是毕业生见习,我们都把岗前培训当作重点,在强化安全知识、企业制度学习的同时,将企业文化纳入培训的第一课,向学员发放《淄矿集团企业文化手册》、《某煤矿安全文化手册》,通过学习和认知理念,认识淄矿的百年历史,了解淄矿优良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培养和增强他们的企业荣誉感。着眼于思想转变和角色转换,引导他们树立“进了某门,就是某人”的意识,端正“扎根某,奉献淄矿”的价值取向,从而自觉把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同淄矿联系起来,同某联系起来,促进了角色的转变,实现了思想上的“进家落户”。二是活动促进融合。为帮助青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融入企业,我们在实施文化引导和理念灌输的基础上,以“凝聚青工队伍,打造年轻团队”为内容,不断向团组织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大力开展青工演讲赛、主题辩论赛、知识抢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对抗赛等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深入开展“讲形势、谈机遇、提认识、做主人”、“奉献聪明才智,服务企业发展”形势任务和爱岗敬业教育活动。与青工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座谈讨论,使他们了解某矿的建设背景和担负的重大使命,感受某的变化和发展,达到了触动思想,引导行为的目的。在开展的“某,我的家”主题征文比赛中,黑龙江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张玉波写道:“花园般的矿区让我迷恋,规范的管理、和谐的氛围以及矿领导的和蔼可亲,让我感到企业更像是我温馨的家”。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生王冲表示:“我为能够成为某矿的一员而荣幸,为能够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一定要把自己最大的能量发挥到扎实的工作中,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典型示范引导。针对部分青工走上岗位后出现的旷工问题和少数违反纪律打架斗殴的行为,我们一方面综合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一方面坚持“正确对待、客观评价、注重引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各级管理人员对待青工要做到“用热心引导,用耐心教育,用恒心培养”。针对部分技校生青工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淡漠,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选择部分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中层管理人员、区队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以老技校生的身份,从不同角度对个人技校毕业入矿后的生活和成长经历进行了回顾,通过亲身的成才经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技校生青工是矿井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勤于钻研,立志岗位成才。近400多名技校生通过“人生观教育专题报告会”受到教育,写出了切身感受,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在《政工信息》中刊发。其中,集团公司高级技校20xx级毕业生万兆峰写的《感悟》一文,还被转寄到技校,成为课堂教育的“活教材”,在技校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