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05年安徽经济展望》——专题研究

http:///analyses/zw2005/zw0518.htm

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局

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改善,综合竞争力有所增强。

从经济总量看,截止2003年底,全省中小企业12.75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99.92%;实现增加值160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40.4%。从产业分布看,从事二产的企业5.25万家,实现增加值1204.9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75.07%;三产企业7.49万家,实现增加值400.4亿元,占24.93%。从行业分布看,工业企业4.71万家,实现增加值883.1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总量55.01%;建筑企业0.54万家,实现增加值321.8亿元,占20.05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77万家,实现增加值82.2亿元,占5.12%;其他服务业6.72万家,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8万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46万家,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软件业0.39万家,房地产企业0.32万家,文化娱乐业0.05万家,共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占19.82%。

中小型工业不仅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全省工业的主体。2003年,全省中小型工业创造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61.09%,实现利税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量65.6%。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作用突出。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有4099家,创造增加值484.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55.0%;实现利税187.5亿元,占52.2%。其中,制造业企业有3759家,创造增加值418.3亿元,占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总量86.27%;实现利税154.6亿元,占82.45%。

从所有制性质看,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有2461家,创造增加值277.3亿元,占全省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6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697家,创造增加值184.9亿元,占17%;集体工业企业有429家,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10%;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分别有217家和155家,创造增加值分别为55.1亿元和25.2亿元。从社会贡献看,2003年,全省gdp的40.4%是中小企业创造的,36%的税收是中小企业提

供的,安排职工就业1433.8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人数的94.1%;全省中小企业职工中,二产从业人员639.6万人,其中:工业364.3万人,建筑业275.3万人;三产从业人员794.2万人,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07万人,批发零售业252.9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06.9万人,住宿餐饮业101.1万人。

二、2004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信贷紧缩、物价上涨和交通、土地、能源等因素制约的不利影响,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速度稳步增长

1—9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452.58亿元,同比增长14.1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池州工业发展速度均在40%以上,铜陵、安庆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工业主体地位强化

1—9月份,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9.30亿元,增长16.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4.60亿元,增长27.5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2%;实现销售收入1478.93亿元,增长33.22%。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76%,比上年底提高了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58.11亿元,增长30.70%。

3.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发展迅速

民营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主体,2004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省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0.5%,高出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平均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33.6%;实现利税总额69.4亿元,增长36.6%。从行业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月份,中小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07.8亿元,增长10.1%,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增长速度分别为27.6%和27.4%。

4.外资拉动作用明显

1—9月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6%。全省新批208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资金6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37%。

5.社会贡献有所增加

1—9月份,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2.04%,比上年末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4%。

虽然2004年以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回落

从4月份开始,工业增长速度逐步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回落了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87.9亿元,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5.3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回落31.7个百分点;1—8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二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9月份投资增幅虽然回升,但增幅仅与上半年持平。

2.资金不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运行艰难

至2004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幅比上年末和2004年一季度末分别回落

2.2和3.3个百分点。由于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不愿意贷款或贷款大量减少,致使中小企业技改资金严重缺乏,特别是流动资金缺口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约有80亿元。安庆反映流动资金缺口8亿元。招商引资企业普遍反映安徽省金融环境不宽松,金融支持和服务不配套,影响了外商投资积极性。截止2004年6月底,来安县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了3100万元,金融部门只收不贷,使许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虽然安徽省信用担保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信用担保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担保机构数量不多,注册资金有限,担保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担保机构因未能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缺乏担保的风险分散和补偿制度,开展担保业务十分困难,甚至有的担保机构从组建以来未开展一笔担保业务,特别是省级担保机构分散在多个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弱化了省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的牵动力和促进作用。同时,担保条件苛刻,办理抵押、质押手续复杂,评估及有关担保费用

较高,使一些企业对担保贷款望而却步。

3.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于土地审批冻结,全省中小企业土地缺口约有6万亩。土地制约的负面影响突出显现出来。一是影响了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tcl集团要在来安投资6亿元建设手机和彩电生产基地,因没有土地,项目协议无法签订。当涂博望镇现有32家招商项目,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刃具生产,计划投资2亿元,也因土地困难无法落实。其他市县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问题。二是影响了技改项目和扩建项目的实施。南陵有一个总投资2亿元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已经投入近4000万元,因土地“冻结”,后续项目无法实施。芜湖华江集团计划投资18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已到位1200万元,也因土地问题被迫停建。三是影响了各类人员创业。有些外出务工人员、科技人员想投资创办民营企业,因土地问题而无法如愿。马鞍山有20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想回乡创办企业,计划投资6亿元,因土地制约而不能实现“凤还巢”。四是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各地都有把中小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的强烈愿望,因土地规划无法修订,限制了小城镇经济功能的提高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桐城已经形成了包装印刷业、制盖业、制刷业、羽绒制品业、输送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业六大产业集结带,因土地制约对优势产业聚合和升级产生了严重影响。当涂太白镇虽已规划产业集聚区,也因土地问题无法启动。

4.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2004年以来,由于原材料、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导致产品销售成本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1—9月份,安徽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4.5%,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6.3个百分点。据淮南市华阳玻璃集团反映,仅电力和煤炭价格上涨,2004年以来已增加生产成本1300多万元。目前企业景气指数呈回落之势。三季度安徽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4,虽然比上半年提高0.1百分点,但仍然比一季度低7.8个百分点。据省企业调查队反映,目前在综合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13.0%,大企业仅占1.7%,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比大企业明显恶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营造全社会创业的意识;打破部门利益的桎梏,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创造性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在问题面前看本质,看主流,看贡献,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转变行政观念、行政职能和行政方法,积极探索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由“行政控制型”向“规则服务型”的转变,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方法指导和服务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把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环境”上,把调查研究、强化舆论导向、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手段作为主要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比贡献、争先进”的主旋律,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机关,切实提高服务和指导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对外抓好协调,对内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

——————

(执笔:华克思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