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口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1%。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因此,致力中小企业培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近期,周口市工商联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粗浅调查,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明确要求,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信贷支持等政策,我市中小企业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是周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

1分重要的地位。我市被省工信厅批准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个。不断壮大优势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年初增加了116家,达到1086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179家,其中突破50亿元的企业有4家。财鑫、辅仁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龙源纸业成为全省最大的a级瓦楞纸生产基地。金丝猴集团等9家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百强民营企业”。莲花天安食业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久通电缆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科信电缆、瑞特电气2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0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90%以上。

3、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4、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已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支撑。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国税11.7亿元,地税17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68%。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是人口大市、粮食大市,交通四通八达,水、陆、铁路和高速公路齐全,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地方发展的实践看,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地方经济就发展的快。对我市来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更是不二的选择。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且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对于周口市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大

3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据统计,目前全市仅有信用担保机构40多家,其中资本金超过5000万的仅3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度低、关联度低。我市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已形成产业特点,但企业集群度低,企业规模小。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效果很好。同时集聚区产业关联度低,不能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形成在全国有影响、有位次、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带动能力强的拳头行业。三是家族式企业

4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良。

(三)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主要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是靠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制造业。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但又大多受到人才、技术、资金的制约。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服务依托。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方面。

三、促进周口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逐步形成省、市和重点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网络,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政府要尽快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助,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壮大政府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互助基金,以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助性信用担保。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创新经营思路,通过“联合担保”、“抱团”经营的方式,集聚和放大社会担保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用。三要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四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要建立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工作协调、贴身服务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采取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稳步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以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小巨人”。为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采取企业家讲坛、学术讲座、研讨峰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适管理层素质,改变只会做传统粗放产业的思维定势,从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审视目前的产业,发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二是要加强产业引导。研究制订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指导,实施培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使其做大做强。要以“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为载体,培育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加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式增长转变。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对创业期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

7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是要制订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求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重点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专门技术部门向中小企业开放。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机构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初步形成了服务品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

8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抓住品牌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知名品牌既意味着独特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还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拥有知名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要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

第二篇: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致力中小企业培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已成为当前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入手,对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粗浅探讨,从中找出一些有益的对策。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实施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明确要求,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信贷支持等政策,我市中小企业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是娄底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中小企业就有5746家,占企业总数的99.1%,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7.34亿元,占全部企业的65.2%;实现营业收入672.5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5.7%,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9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6.7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4%,占全市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2%.

3、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4、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已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支撑。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31.71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2.3%。

5、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成为主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非公有经济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登记注册类型看,中小企业法人中,国有、集体所的制企业较少,全市不到500家,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只有8%和15.4%;私营企业最多,约4654家,实现营业收入490.9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0.9%和73%;其他投资企业628家,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分别占10.9%和11.5%;从实收资本构成看,个人资本最多,占51.9%;其次是法人资本,占22.4%,国有资本位居第三,占16.4%,集体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较少,均在5%以下。

6、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联。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中小企业的分布与发展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紧密。城市化程度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小企业分布的密度也相对要大。2008年县市区人均gdp排序依次为:冷水江(33522元)、娄星区(33392元)、涟源(9612元)、双峰(9092元)、新化(6401元),城市化率排序为:娄星区(90.8%)冷水江(74.17%)、涟源(34.05%)、双峰(19.39%)、新化(18.26%)。平均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为娄星区2.6,冷水江市2.54,涟源市1.07,双峰县0.9,新化县0.68,由此看出企业的发展与分布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态关联。

7、资源消耗型、粗级产品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2009年全市661家规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7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9%,制造业364家,占规上工业的55%,仅此两类行业就占了95.9%的比重。如果考虑到规模以下工业的情况,所占比重还会增大。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是原煤、洗煤、铁矿石原矿、生铁、粗钢、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混凝土制品等原材或粗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且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对于娄底市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湖南中部地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全市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157.97亿元。其中:大型企业104.14亿元,中型企业31.67亿元,小型企业22.1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34%。中小企业融资难,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据统计,目前全市仅有信用担保机构11家,资本金9.54亿元,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全市5000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56家,所占比例为9.7%,90%以上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市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29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68.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736.5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5.2%、43.7%、54.5%。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全市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良。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全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

32.9,全市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

二、

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50%,服务业所占不到33%;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比较高的工业来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服务依托。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方面。

三、促进娄底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逐步形成省、市和重点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网络,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政府要尽快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助,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壮大政府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互助基金,以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助性信用担保。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创新经营思路,通过“联合担保”、“抱团”经营的方式,集聚和放大社会担保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用。三要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四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要建立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工作协调、贴身服务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采取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稳步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以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小巨人”。为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采取企业家讲坛、学术讲座、研讨峰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适管理层素质,改变只会做传统粗放产业的思维定势,从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审视目前的产业,发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二是要加强产业引导。研究制订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指导,实施培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使其做大做强。要以“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为载体,培育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加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式增长转变。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对创业期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是要制订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求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重点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专门技术部门向中小企业开放。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机构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初步形成了服务品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抓住品牌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知名品牌既意味着独特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还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拥有知名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要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戴哲文

第三篇:周口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周口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平均达到本国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收入4500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25%,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由此可见,文化不仅可以做成产业,而且可以做成大产业。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新和机制是两大核心要素。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周口地处豫东平原,是伏羲文化和老子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优越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未能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周口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大产业方面的优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周口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演出、娱乐业发展良好。全市1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演出2000场次左右,创收300万元。86个民间剧团常年活跃在省内外城乡基层,年创收2000万元。近年来,

1先后有10多部剧目获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涌现出了一批像《市井人生》、《都市彩虹》、《都市霓虹》等走在全省前列的精品力作。

2、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发展潜力显现。周口是一个文物大市,也是一个艺术品收藏大市,蕴含的文化产业商机巨大。项城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现已形成120多个高中低档规格的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金帝拍卖,总成交额约2.5亿元,是一家经合法注册,正规经营,主要从事文化艺术品、企业产权等项目拍卖的专业综合拍卖公司。淮阳的泥泥狗,布艺等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已走出国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文化艺术精品、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周口市拥有作家、书画家、杂技家、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戏曲家、民间艺术家、影视家等11门类的艺术人才和艺术家协会,国家级会员76人,省级会员734人。书画方面,知名书画家较多,有全国书协会员40人,美协会员10人,省级书协、画协会员300人,全市专业及业余画家1000余名,张文平荣获全国书法兰亭奖。文学创作成绩突出,戏曲作品、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4、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几年,全市举办了“新年交响音乐会”、“迎新春拥军联欢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了“2010年民间器乐大赛”、周口市第三届少儿艺术节,

积极开展“欢乐中原和谐周口”广场文化活动,并引导各县市共同参与,共演出60多场,观众近20万人次。在河南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上,周口市精心编排的20个节目以专场的形式参加决赛,荣获6个一等奖,全市获得的一等奖数和奖牌总数均居各省辖市前列;宣传部与文化局创办的“周末一元剧场”已演出136场,进社区下农村演出40场,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成功路子。2010年5月份,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我国社会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市委、市政府分别给予市文化局和市群艺馆通报表彰。

二、周口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丰厚的文化资源不适应。周口是“中国三皇故都文化之乡”,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民间文化等资源都极其丰富,在中原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如伏羲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等,而全市文化产业整体上还处于起步和发育阶段,资金投入不够,资源开发不足,严重影响着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左右,文化核心层的核心作用未能充分挖掘发挥出来。

2、文化产业规模小,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文化企业。近几年来,全市文化企业和项目数量不少,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市场,如书画古玩市场,传统民间工艺品市场等,

但总体规模不大。截至目前,我市有3485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的不过20家,文化产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市场运作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例如河南省等七个省市欲通过发行集合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技术创新方面,政府的扶持很重要。由政府直接出面引导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与银行协议合作,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