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研究在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实践的过程,既能是我们巩固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使我们受到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的训练。防止眼高手低,培养良好的实验技巧和严谨的科研习惯以及学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科学研究过程中除了要查阅文献外,还要做大量的科学性研究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实验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通过这种大量训练,我们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得到加强,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会得到充分锻炼,还有可能会遇到大学期间基础实验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操作,经过这些训练的我们动手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理论化的说教往往比较空洞,科学研究则要求我们能正常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学会观察,判断和描述实验现象,学会测量、记录、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图示、表格、计算公式和统计技术等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即从现象中看到本质进而得出可靠的结论。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和新难题,这些实际问题出现,会激发我们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现和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自然,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明显提高。
有很大一部分情况下,很多学科包括化学都有很多的英文文献,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收集获取资料的时候会查阅英文资料的时候,大大的提高了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有了实际的科学研究体验对于我们的论文撰写非常有帮助。如果没有参与到科学研究实验当中,论文的撰写非常困难,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模仿文献来写,写完后通过和老师的交流老发现错误问题,来改正。这样我们在写作水平上也有一定的提高。
科学研究可以说切实的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我们更加具备了竞争力。(最后不知道怎么结尾了你看看吧老婆我语文水平真的差)
第二篇:试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技能的培养】
试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绵竹市春溢小学
钟云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应用教学特别需要下工夫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作文写得好坏不但关系到分数的高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学生的前途,有因作文教学在培养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特殊作用,所以,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高度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浅略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语言运用能力训练
如果说,文章的主题好比人的灵魂,材料好比人的血肉,结构好比人的骨骼,那么语言好比人的细胞。老舍曾说:“既然搞写作,就必须掌握语言技巧。这并非偏重,即是应当的。”因此,要写好文章,学习积累语言;磨砺、锻炼语言以提高运用能力是至为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1.让学生多说。说多了,就生巧,写起作文来就犹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如何做呢。那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如:上课前用近10分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闻、有何感想。并做细致描绘,同时让其他学生互评哪里说得好,
1哪里不足不足处该如何表达才更为贴切。在说话训练中,我要求学生选用恰当的、形象的词语,使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平时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一个合适的词语硬凑在语言里,要保持“咬文嚼字”的习惯,就做这样的训练,成效果然颇丰。
2、多让学生写。每天安排学生写日记,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安排学生写日记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即:写日记的内容,三分之二由学生自己选材,三分之一由教师每周安排一至二个小专题写作。如:给布置写学校花圃里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花圃里各种花的不同的形态、色彩、生长特点„„。老师安排的三分之一数量的日记应结合本期的作文教学任务去安排。日记中另外三分之二的数量则学生自由发挥,不作严格限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这样逐日累月、周而复始,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相互批阅,找不足、包裹长处、取长补短,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写作灵气满篇。
二、指导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开阔视野
作文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要把自己的所有思想诉诸文字,首先是大脑里得有一定积累可感知的原始印象。如果脑子空空,一无所有,那怎样谈得上对材料的加工和创造。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为此,就要设法让材料充实学生的大脑,使贫乏的大脑先“富”起来,就如同农民脱贫致富一样,一靠慧眼,二靠双手。靠慧眼去观
2察,去采集,到社会的广阔天地去采集,采集生活中的新人新事,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学生的视野。多阅读必不可少,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吸收许多优美的词句、成语、典故、警言妙语,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多了,名著作品中的语言自然而然为我们所用。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每周安排一节不阅读课,利用双休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只有如此,才能开卷有益,因为社会、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二是靠双手。老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筛选素材。三是靠双手。要求每个学生都谈自己对作品的的心得体会,写读后感。在班里进行相互交流,那么就会使得更多的学生对作品的体会,做到勤学勤记,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勤于思考。平时,要求背诵名言佳句,勤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勤看报刊杂志,看到好的片段摘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学生心中的文学积淀自然就多了,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就更深,下笔也会得心应手。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学生初学作文就像画家练习素描,总要有一个实体,书法家也不是天生就能写一手好字,总是先向书法大师学习,仔细临摹,千锤百炼,博采名家之长,最后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画家、书法家都经历了临摹的过程,学生作文为何不能仿效呢。请看模仿创新之作,有一篇《雨的自述》中写道“我,是春的使者,带来了春的信息,开起来一个新春的季节。少不更事的孩子啊。不要诧异,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
3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的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我安息了,但我的爱心长存。”这里作者的写作正是趣味地模仿了《雨说》的立意,而形式上的创新,将诗歌改成小散文。所以模仿不等于抄袭,它可以从立意、结构、甚至语言风格等方面借鉴,只要大体相同,内容和形式统一即可,仿写的对象首先是课文。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细读,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结合课本体悟作者的心境,再用自己的语言仿写,要尽可能捕捉原作的特点。比如:仿写比喻句,或在句子中改动适宜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无疑,这样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速度,还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更有利于表达中心。这样学生作文就轻松多了。
四、培养反思习惯并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告诫我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的字、词、句、段删去,好不可惜。”可见,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去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因此,要在修改后或写作后或二次作文(重写)中养成反思习惯并提高思维能力。每次作文可进行五反思:反思模本,提高作文可靠性;反思写法,提高思维灵活性;反思立意,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反思构思,提高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选材,提高思维的多维性。只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4
总之,善于引导学生多阅读古典书籍,尚有古人,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走出思维胡同,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各类知识信息,大胆思考,提高悟性,学生的写作水平必有提高。
四川省绵竹市春溢小学
电话号码:13550619421邮政编码:618200
第三篇:试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试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古城初级中学李春斌
内容摘要。本文从目前中学生写作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如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法、教师责任心、现代科技手段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以期能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关键所在。在平时就作文而言,教材中有范文,有写作知识,教师甚至也要就如何写作喋喋不休地进行“指点”和“辅导”,但许多同学在老师布置作文后,张口“没啥可写”,闭口“不知写啥”,有的干脆称作文为“榨文”,而纵观各类大考小考作文和平时作文,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和跑题现象,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上述困惑呢。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写作能力相对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来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中学生写作能力相对低下的原因
今天大部分的中学生写作基本技能低下,作文的质量不高,甚至部分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就连定作的一些基本要求都不知道,对一些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特点更是知之甚少,到上作文课时就头疼,对老师布置的限时作文更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大部分中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相对低下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
原因之一,应试教育的模式简单化了传统的作文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在所有的课程比例中,作文教学和检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他们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其他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上,而忽略了作文教学。
原因之二,所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使教师忽视了正规的作文教学,学生失去了严格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把写文章变成了单项的语法或句型操练,如更换人称、更换代词、改写句子、扩句等等,而为提高写作技能所必需的综合练习——作文却不断地受到排挤。
原因之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书面文字表达方式的冲击,也成为中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计算机、电视机、广播等媒体的广泛使用,已使人们把口头语言不愿记录成文,尤其是用计算机写作的尝试加剧了写作危机,而且电视机的普及动摇了对学生读写技能的要求,妨碍和影响着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如有人说:在一个电话代替私人书信,电视代替读书看报的社会里,人们就会慢慢地觉得,写作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
原因之四,有些语文老师不重视培养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甚至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写作教学。担任语文课教学的教师,自己首先写不好文章;有的教师想教好学生写作,但自己又不熟悉写作教学的原理与方法,造成了学生害怕写作是因为过去练习得太少了,而大多数教师则因为他们自己也写不好,而且也很少有写作教学训练的怪现状。
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走出作文难的低谷呢。现结合自己在平时习作中的经验来谈一下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一)积累生活储备,培养观察体味的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但它又不等同于作文,如学生缺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必要的观察体味能力,丰富的生活画面就难以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写作时便“无话可写”,勉强应付,当然写不出具体细节,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学生作文“没啥可写”的原因,是不能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美妙瞬时。大千世界中的瞬间是无穷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无意去抓,自然就会觉得啥也没有;如果去抓了,但没有同自我内心世界融会贯通起来,抓而不当,抓而不准,充其量
不过是一般的瞬间,绝谈不上美妙。只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亲手抓来的生活中美好的一瞬或一刹那,回忆它、思考它、体味它、编织它,情文并茂的文章才会脱手而出。而要及时抓住生活中有生动感的作文材料,关键是要用“心”抓,不是用“眼”抓,有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必须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加强观察指导,强化参与,提高其观察能力,开拓作文之流,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积累生活储备。
(二)激发融会贯通,培养发掘本质的能力
有些同学在作文创作时,头脑中出现了许多以往生活画面,心中亦有许多想说的话,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写起。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无事可写”的局面呢。笔者认为是这些同学在不同程度上患有作文抑郁症,常常在写作实践伊始心理处于抑制状态,或是心里秘密羞于出口,或是顾忌颇多,前怕狼后怕虎,最终以僵化的思维模式敷衍写作,其结果当然不会写出成功之作。应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大千世界中的瞬间,并与自我内心世界融会贯通起来,找准“碰撞点”,求“神似”弃“形似”,求“共性”题材的“个性”载体,以独特视角,尽可能运用辩证思维开拓思路。同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取材不一定追求大,因为只追求从大处着眼往往更不易把握,取材范围小而能从平常的矛盾冲突中发掘其博大而深刻的内涵和本质,更能给人以启迪。
(三)抒发真情实感,培养寓情于景的能力
要让学生写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作文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活动。每个个体生命,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必然会产生自己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作文正是这样一种心理写照。故作文应该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宣泄,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是精神的个性创造,更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冲动、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锢化评价模式的抑制下,学生作文大都异化了,缺少质朴自然的特质,缺乏生命的活力和热情,更谈不上有创意。我们更多的是试图教给学生如何从平凡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让学生接受“标准化”、“泛政治化”的训练。由
此导致了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纯真的心灵,只会宣扬那些机械的理念和政治化的思想。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多彩的生活、看不到张扬的生命活力、看不到鲜明的个性。
要让学生抒发生活中的真切体悟。由于语言和结构都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在谨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或模式时,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遭到了封杀。如果我们面对学生的作文,不管生活本来的真实,不管遇到多么相异的风格,都用自己的观念感情,用已有的模式去同化,只能是逼使学生把积压在大脑表层的流行情感套话,成批的倾泻出来。
(四)提高评语质量,培养勤于动笔的能力
优秀的作文评语象沥沥春雨能够激起学生情感涟漪,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激励。实践证明:以情先导,得体含蓄的作文评语,对调动学生的情感,纠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进步,激发学生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评语应有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和鉴赏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评语要着重在“赏”字上,对每篇作文要尽量发掘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评语要给予肯定,使学生受到激励,这种先决情感特点极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因此,应先肯定成绩再提出缺点,对作文中的诸多问题,一般只着重指出一点,切忌只说缺点,不提优点,更不能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文不值。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顾及学生爱面子的心理特征,保护学生的信心。
可以创办文学社、校刊、班刊、月报或张贴作文。创办文学社、校刊、班刊、月报,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大增强,特别是学生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后,兴趣更是高涨写作热情大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在课堂上要宣读学生的好作文,当堂肯定并宣读学生的作文,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非常有用的。实践证明有不少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老师宣读了自己作文中写得较好的一段,写作信心大增,充满兴致,最后迈入了作文高水平行列。
参考文献:
1.徐迅。《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十月》2008年第3期。
2.张云鹰。《用国学教育培养民族精神》,《人民教育》2008年第1期。
3.陈洁。《中国教育更应该是通识教育——访宗璞》,《人民教育》2008年第1期。
4.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5.朱作仁。《论学生写作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发展》,《教育评论》1987年第4期。
6.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7.庄文中。《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1期。
8.《哪有那么多考生“父母双亡”》,《文汇报》1998年8月6日。
9.《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大家谈》,《语文学习》1999年第10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意义重大。当然,创新性思维能力只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创新性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实现中小学院校美术教学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华丽.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72.[2]江燕群.培养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j].科教导刊,2011,(9):23-73.[3]刘铁汉.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2010,(6):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