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现状
【摘要】
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现状进行剖析,并就建立、完善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与完善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
一、体系认证的概念内容和工作程序
质量认证贯标作为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和扩大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目前,国际上广泛开展的质量认证有: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及培训机构注册四大系列。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注册审核四个阶段。
1.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策划和设计阶段,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关键和基础阶段。
(1)教育培训、统一认识贯标、实施质量体系认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
(2)落实组织,拟定计划质量体系的建立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协调统一,全面负责认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与承诺,是全体员工质量行为的准则与质量工作的方向,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体现。
(4)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最适合的质量保证模式及质量体系要素。iso9000标准是一个通用的国际标准,它不是专门为某一具体的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制定的,它提供了3种质量保证模式,即: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2.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是一个组织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并保持其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iso9000质量体系审核和认证的主要依据。
3.质量体系的运行。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后,经企业最高管理者颁布实施,质量体系便已建立并运行。质量体系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
4.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当企业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使可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审核。认证机构指派审核组对申请的体系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对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颁发质量认证证书。
二、我国质量体系认证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独资、合资企业发展更加迅速。绝大多数企业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产品质量的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从企业领导到技术人员一致认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就必须认真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的标准,搞好企业质量管理,已经形成了共识。
1.通过认证并不表明质量体系中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质量体系审核是对企业现场及体系要素的抽样检查,根据抽样检查的结果来判定企业的质量体系合格与否。这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一类是可能把合格的企业判为不合格(生产者风险),一类是可能把不合格的企业判为合
格(消费者风险)。
2.应当瞄向更高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企业完成取证,标志着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质量认证的目的应落实到提高产品质量上。
4.企业如何持续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1)应全面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gb/t19000-iso9000族标准是系列标准,各项标准之间关系紧密、层次分明,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2)应贯彻预防为主。企业必须在整个质量体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意见,确定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预先消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合格(包括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3)应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企业的质量体系总是处在适宜-不适宜-适宜、有效-无效-有效这种无限循环的动态发展状态。对质量体系中组织结构、资源以及每一项活动和过程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一次飞跃,可以提高质量体系的效益,为企业及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因此,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是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重要手段。
5.就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具体现状,对改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的建议。
(1)要十分注重质量管理信息的收集和积累,一切用数据说话。
(2)让企业全体领导职工都有较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在质量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方面,不管执行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什么样的体系,企业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都规定得非常明确、具体,每个员工都应很自觉地按照本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行工作(培训保证),质量体系运行良好、有效,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
三、认证的意义和作用
1.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意义。质量体系认证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关键在于它是由一个公正的机构对企业质量体系作出了正确、可靠的评价,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完全信赖的质量信息。这对供方、需方、社会的利益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2.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认证书的效果和效益。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后有何收益呢。据有关抽样资料表明:企业认证后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占73.5%;成本下降的占36.7%;利润增长的占61.2%;质量提高的占61.2%;工作效率提高的占93.9%。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持续地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地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处.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有效性实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篇。质量体系认证什么是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是认证的一种类型。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征:
1、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更准确地说,是企业质量体系中影响持续按需方的要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某些要素,即质量保证能力。
2、实行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是必须有关于质量体系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1987年3月发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2000年修订为第三版),为各国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基础。申请认证的企业应以系统标准为指导,建立适用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则按系列标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检查评定。
3、鉴定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方法是质量体系审核。由认证机构派注册审核员对申请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定,提交审核报告,提出审核结论。
4、证明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资格的方式是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体系认证标记。证书和标记只证明该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证明该企业生产的任何产品符合产品标准。因此,质量体系认证的证书和标记都不能用于产品,不能使人产生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误解。
5、质量体系认证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第三方是指独立于第一方(供方)和第二方(需方)之外的一方,他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又无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强调体系认证要由第三方实施,是为了确保认证活动的公正性。
第三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
系国际标准,经过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以颁布认证
证书的形式,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授予
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和保证标准起源于英国bs5750标准。国际标准化
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于1987年正式颁布了第
一版iso9000标准,此后iso标准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发展并将其不断完
善,相继推出了1994版和现在的2000版标准。迄今iso9000标准已被全球
近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等同或等效采用,全世界共有45万多家企业组织获得
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iso9000标准的贯彻推行及其认证的发展,为企业或组织在提高质量管理
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消除贸易技术壁
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个组织,不论是工业、商业或政府的,完善
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能对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能对产
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的改进,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并取得信任,从而扩大市
场占有率,促进企业或组织整体业绩的增长和发展。
iso在2000年12月公布的iso9000:2000版系列标准是以八项质量管理
原则为指导思想: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
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八个方面体现了iso9000:2000标准的宗旨、目的、
过程方法和与供方和顾客的关系。为什么2000版iso9000族标准能有效地
完善企业或组织质量管理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iso9000族标准适应了组织完善质量管理的需要。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通
过规范或技术标准来体现顾客需要的,但如果提供和支持生产的组织管理体
系不完善,就不可能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正是由于这方
面的原因,导致了iso9000质量体系的产生与应用。
2、iso9000族标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iso9000标准的基本概念
中,特别强调了过程控制,即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
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
3、采用iso9000族标准,可以使质量管理规范化、质量活动程序化。实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⑴.加强对审核员的岗前及持续培训。平时可通过审核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的形式,定期进行系统性的持续培训。从而达到统一尺度,统一做法,提高技巧的目的。⑵.审核员在审核时应更关注“有效性”。为此,审核员应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审核思路、审核方法和审核技巧。
⑶.审核员应认真学习《iso9001审核实践组指南》,根据质量文化成熟度的四个不同区域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不是简单地核对标准条款的“有”或“无”,而是象《指南》所“通过给最高层管理层提供有关组织达到战略目标能力的相关信息;
通过识别问题,如果能够加以解决,这将提升组织的绩效;通过识别改进机会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区域”。这样才能“对于认证机构,通过改进第三方认证过程的可信性”。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是一种手段,从根本目的而言,推行认证在于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求取更大的企业及社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以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这样企业对推行iso9000的积极性才会高,认证市场也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