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的方法和途径
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和谐、企业兴衰成败和社会稳定。因此,安全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强化安全人本管理
(1)从塑造本质安全入手,抓牢人本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切实做到电视教育网络化、安全常识口诀化、班前教育制度化、警示教育经常化,引导职工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从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入手,抓牢人本行为。抓好四五级安全培训,根据岗位要求,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会什么,培养职工岗位操作基本技能。抓好职工自学公讲,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职工由学到讲,由“做学员”向“当教员”转变。
(3)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入手,抓牢人本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安全责任落实、推行市场化安全管理机制、完善隐患闭合管理等方面继续创新。切实加大个人与单位联责考核力度,实现由“从上往下抓”向“从下往上抓”的转变,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2实施安全管理创新
(1)解决难点,在完善管理流程上有所突破。积极运用科学
管理手段,以“流程顺畅、组织高效人员精干”为目标,对安全生产经营等各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准确定位职能,清晰责任边界,理顺业务关系,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
(2)把握焦点,在推进绩效考核上有所突破。制订“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着重抓好绩效考评工作,实行“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准确评价基层党政一把手每月的工作效果及各单位、各部门运行状况,按工作效果兑现工资奖金。确保做到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从而形成一套责、权、利相统一,全员参与、全面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绩效管理新机制。
(3)抓好重点,在加快信息整合上有所突破。全面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重点的项目开发,抓好井下管理人员“小灵通”管理,建立工资查询系统,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3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深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努力构建与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互促互进、协调一致、务实管用的安全文化体系。
(2)管理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准军事化管理,落实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创建节约型班组、技术研发创新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环境文化建设。抓好矿容矿貌建设、改善企业形象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为职工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推动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发展。
4全力维护民生和谐局面
(1)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矿区。以党建带工建、促团建,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作用,通过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企务公开,开展职工代表视察活动,为促进矿区和谐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教育,通过讲形势鼓舞人心、讲目标振奋人心、讲任务凝聚人心、讲措施激励人心,从而把思想统一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2)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进一步落实信访稳定责任,抓好矛盾和问题的排查,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3)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深入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爱心扶贫长效机制,使全体职工切
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而同心协力回报企业、建设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5大力开展煤矿生产科技创新
(1)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出路在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业、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的合理布局,优化生产系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2)提高矿井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要手段。首先用装备保安全,引进、吸收国际最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和采煤工艺。采煤机以电牵引取代液压牵引,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取代手动操作,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搭起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平台,提高生产、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装备信息化动态监管系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1人即可监控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安全运行状况,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做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控。
(4)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科技和科研基地为中心的课题攻关小组,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
全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员工“三违”行为的发生。
4存在问题
(1)回撤初期,所打密集木垛高度不够,致使断面过小,造成风流在此处的阻力过大,影响了回撤后期的全负压通风量。
(2)工作面下隅角由于顶板压力大巷道变形,在支架后尾和最后一架支架(117#架)与煤壁之间淤积的浮煤堵塞下隅角通风口,造成该处瓦斯逐步增大(接近1·0%),通过在下隅角上风侧挂设风幛使瓦斯浓度降到0·5%。5结语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前预留浮煤清理存放的空间。撤除回风巷端头支架后在回风巷安全口处打三点式木垛控制顶板,然后随撤除支架情况及时在回撤通道帮部打密集木垛,保证回撤巷道的全负压通风。下隅角处要预先清理浮煤,保证通风断面。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案能够满足巨厚冲积层薄基岩高应力软弱顶板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拆除期间通风安全,减少了通风管理环节,改善了作业条件,优化了作业环境。
6结语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标本监治、重在治本”。在全国煤炭行业开展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是减少和消除煤矿
安全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二篇:煤矿安全论文: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的方法和途径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只有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才能实现煤矿本质安全。从强化安全人本管理、实施安全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力维护民生和谐局面、大力开展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本质安全;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和谐、企业兴衰成败和社会稳定。因此,安全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强化安全人本管理
(1)从塑造本质安全入手,抓牢人本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切实做到电视教育网络化、安全常识口诀化、班前教育制度化、警示教育经常化,引导职工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从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入手,抓牢人本行为。抓好四五级安全培训,根据岗位要求,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会什么,培养职工岗位操作基本技能。抓好职工自学公讲,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职工由学到讲,由“做学员”向“当教员”转变。
(3)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入手,抓牢人本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安全责任落实、推行市场化安全管理机制、完善隐患闭合管理等方面继续创新。切实加大个人与单位联责考核力度,实现由“从上往下抓”向“从下往上抓”的
转变,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2实施安全管理创新
(1)解决难点,在完善管理流程上有所突破。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以“流程顺畅、组织高效人员精干”为目标,对安全生产经营等各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准确定位职能,清晰责任边界,理顺业务关系,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
(2)把握焦点,在推进绩效考核上有所突破。制订“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着重抓好绩效考评工作,实行“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准确评价基层党政一把手每月的工作效果及各单位、各部门运行状况,按工作效果兑现工资奖金。确保做到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从而形成一套责、权、利相统一,全员参与、全面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绩效管理新机制。
(3)抓好重点,在加快信息整合上有所突破。全面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重点的项目开发,抓好井下管理人员“小灵通”管理,建立工资查询系统,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3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深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努力构建与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互促互进、协调一致、务实管用的安全文化体系。
(2)管理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准军事化管理,落实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创建节约型班组、技术研发创新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环境文化建设。抓好矿容矿貌建设、改善企业形象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为职工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推动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发展。
4全力维护民生和谐局面
(1)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矿区。以党建带工建、促团建,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作用,通过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企务公开,开展职工代表视察活动,为促进矿区和谐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教育,通过讲形势鼓舞人心、讲目标振奋人心、讲任务凝聚人心、讲措施激励人心,从而把思想统一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2)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进一步落实信访稳定责任,抓好矛盾和问题的排查,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3)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深入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爱心扶贫长效机制,使全体职工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而同心协力回报企业、建设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5大力开展煤矿生产科技创新
(1)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根本出路在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业、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的合理布局,优化生产系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2)提高矿井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要手段。首先用装备保安全,引进、吸收国际最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和采煤工艺。采煤机以电牵引取代液压牵引,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取代手动操作,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搭起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平台,提高生产、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装备信息化动态监管系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1人即可监控井下所有作业地点的安全运行状况,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做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控。
(4)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以科技和科研基地为中心的课题攻关小组,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员工“三违”行为的发生。
4存在问题
(1)回撤初期,所打密集木垛高度不够,致使断面过小,造成风流在
此处的阻力过大,影响了回撤后期的全负压通风量。
(2)工作面下隅角由于顶板压力大巷道变形,在支架后尾和最后一架支架(117#架)与煤壁之间淤积的浮煤堵塞下隅角通风口,造成该处瓦斯逐步增大(接近1·0%),通过在下隅角上风侧挂设风幛使瓦斯浓度降到0·5%。5结语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前预留浮煤清理存放的空间。撤除回风巷端头支架后在回风巷安全口处打三点式木垛控制顶板,然后随撤除支架情况及时在回撤通道帮部打密集木垛,保证回撤巷道的全负压通风。下隅角处要预先清理浮煤,保证通风断面。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案能够满足巨厚冲积层薄基岩高应力软弱顶板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拆除期间通风安全,减少了通风管理环节,改善了作业条件,优化了作业环境。
6结语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标本监治、重在治本”。在全国煤炭行业开展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是减少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三篇:浅谈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浅谈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煤矿安全文化是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生命和健康问题,刻意培育的共同愿景、理念意识、行为习惯,以及物化到全部安全工作中的灵魂个性和精神动力。重点是导向、凝聚、激励功、约束、教化功能。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和基本要件
煤矿安全文化,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其着力点是找到可以展开、能够见效的安全文化要素,应突出以下几方面。
1、安全目标愿景
目标愿景,就是把企业战略的未来目标、使命,转化为企业全体员工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具有团结人、凝聚人、激励人的作用。
2、安全理念体系
安全理念是针对安全工作实际和员工素质状况,经过反复提炼概括并精心培育塑造的安全工作灵魂,它涵盖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对安全工作各个方面所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
3、干部走动式管理
推行走动式管理,是企业文化特别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要件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从办公室走出来到现场去,实行不间断的巡查纠错,到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超前防范,准确指挥的能力。
4、安全行为养成训练
安全行为是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行为习惯,使全部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作业行为支持。安全行为技能,是长期培养训练和操作实
践锻炼出来的,涵盖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乘坐提升运输设备、行走站立、防灾避灾、主动了解安全信息、安全确认、自觉服从、自我岗位描述等安全行为。
5、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氛围营造,要坚持做到。主题鲜明集中,切合本矿实际,明确部门职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广泛参与,注重实践效果,不断创新改进。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1、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机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
2、要创建有效的安全文化机制。一是创建安全学习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逐步形成浓厚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二是创建安全管理机制。要编织科学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各项规程措施、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三是创建安全培训机制。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增进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3、要特别强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班组的主观能动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这样不仅可有效减少安全监管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也必将对安全文化创建工作注入不竭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树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
质安全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平稳的安全生产形势,建塑安全文化,并用于技术管理,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第四篇:煤矿本质安全检查方法煤矿作业现场本质安全检查方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矿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树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本矿之所以能保持平稳的安全生产形势,,建塑安全文化,并用于技术管理,起到了根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