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党的荣辱和国家兴衰。全面认识、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据笔者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六多六少”现象,即年龄老的多,年轻的少;性别男的多,女的少;文化低的多,高的少;从事务农的多,经商办厂的少;经济穷的多,富的少;身份混同于一般群众的多,体现形象的少。笔者所在单位的花岩溪和仙池山两村共有党员66名,其中女党员4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党员8名,分别占总数的6.3%、9.2%和12.1%。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党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党员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入党,各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殊性,时代背景决定党员的标准。在解放初期、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等不同年代衡量党员的要求就有明显差别。这是历史的原因。二是党建“新鲜血液”减少。
近些年来,农村青年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很少有留在农村耕田种地的。据调查,2003年整个花岩溪有应届初高中毕业生28名,至今除一人在家里务农外均外出打工。农村年轻人和文化人的大量外出,导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源头萎缩,内部新陈代谢减缓,也势必造成了整个组织结构的劣化。这是现实的原因。
理论学习氛围不浓厚
当前,我们有一部份党员淡化、漠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放松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原因是多样化的。主观原因一是受理论学习“过时论”的影响。反反复复地学习无非就是老书本、老套路,那都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事了,而今刻意重新来过没有任何新意,枯燥无味,一提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就找理由逃避。二是受理论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来自生存及工作的压力正逐步加大,人们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竞争日趋激烈,如履薄冰。与其坐下来照本宣科学习老三样,倒不如抓紧时间办几件具体事实在。三是没有时间学。也还有一部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平日身陷日常琐事、迎来送往,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搞学习,加之缺乏对他们有效的监督,即使学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学与不学一个样。客观原因一是没有地方学。这个问题在村一级党组织中犹为突出。当前多数村都没有一个象样的党员学习室,即使有往往也是偏安于村级小学一角,但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相当一部分村小被拆除、学校资产被处理后,党员学习室也随之消亡。笔者曾工作过的某乡镇共有20个行政村,现勉强算有党员学习室的仅5个。党员开会或学习往往“打游击”,今天在你家,明晚在他家,久而久之便流于形式或最后干脆连形式也没有了。就流动党员群体而言,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他们大多数游离于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间,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党组织的学习生活。二是教育方式落后。目前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理论学习时,仍停留于“台上一人读,台下多人听”的传统模式上,没有将现代科学文明及时地吸收、转化到党的教育方式中来。我区的党员干部现代知识远程教育目前也
还仅限于试点阶段。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与思考能使我们迅速透过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理论学习事关全局,事关成败。无数实事证明:一些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摇摆或走向人民的反面,往往就是源于理论上模糊不清而造成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灵魂。一是要积极拓展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空间。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荣誉感,从而坚定信仰和信念,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各种各样的诱惑不为威逼不为利诱,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内的党组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内创建党组织的工作还比较被动、滞后,普遍存有党组织建设率低、党的工作“空白点”等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扩大宣传,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党组织,引导、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功立业,稳住阵脚,逐步发展壮大。二是要突出载体建设。通过在农村开展的“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帮一联十访百户”、“争当好公仆”、“创建五好党支部”等活动,为广大党员活动搭建平台,用于发挥党员作用、体现党员价值、展示党员形象。三是要创新党员激励机制。对广大农村党员不能只一味强调义务而忽视激励。目前,我们第一、要建立健全权利激励机制。充分结合各种党员活动载体,既要求党员讲奉献、讲服务,同时赋予党员相应的权利,如重大事项的参与权、村组干部变动的建议权、村(厂)务公开的监督权和群众意见的反映权等。第二、要建立健全荣誉激励机制。要对发挥作用突出的党员,采取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宣传。第三、要建立健全政治激励机制。把党员发挥作用贡献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各级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要提高党的社会影响,积极扩大党的阶段和群众基础
党的社会影响是党的形象和威信的综合反映,提高党的社会影响首先要从塑形象、树威信上着手。一是要修身正己。一方面要扩大党内民主,健全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在党内生活中发扬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支持和保护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坚决反对各种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党员批评、进行打击报复或污告的人和事。发扬民主要依靠制度来保障。当前,制度建设重点是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另一方面要转变作风,纯洁队伍。要通过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淡泊名利,守得住清贫;恪尽职守,而得住寂寞;净化心灵,挡得住诱惑;防微杜渐,管得住小节。并针对组织内动摇、堕落了的党员因人而异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教育挽救,纯洁队伍要宁缺勿滥。二是要带头致富。一方面要扶持农村贫困党员尽快脱贫致富。实事说明,农村贫困党员的存在影响了党的形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建立扶持机制,采取优先创办示范基地、优先获取市场信息、优先参加科技培训、优先签订产品合同、优先获得优良品种等“五优先”的方法予以多方扶持。即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启示教育。已致富了的农村党员要利用自身优势回报社会、回报党,如领办企业安置就业,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等,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用实际行动暖人心、聚人心,从而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员的崇高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