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要点思考

**年全县组织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突出发展党内民主,突出党管人才,突出“先教”活动,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和巩固“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教育成果,积极探索并着力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实现**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一、以深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选育用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1、认真贯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推一述”、定职位“海推”、“乡镇正职拟任人选”征求县委委员意见、“两推一考一陈述”选拔科级后备领导干部等制度。继续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差额考察制、干部政绩公示制、干部政绩联审制、实地察看政绩制及领导干部试用期制等制度。全面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2、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任新机制。根据上级安排,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工作机制,年内拿出一定数量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建立健全县级部门中层干部正常轮岗、竞争上岗制度,重点对管人、管钱、管物等县级部门的中层干部进行跨单位交流。制定、实施《**县人事调配工作制度》和《**县县管干部谈话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素体系。采用“两推一述”、线型分析、多媒体考察手段等多种方式选拔科级领导干部。

3、着眼于培养执政骨干,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重点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要求,突出抓好“一把手”建设。坚持以“群众公认”为价值取向,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4、认真做好干部的调整、补充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利用乡镇领导干部2004年度考核成果,对存在问题的班子和个人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县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试行办法》,对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积极做好县级部门班子缺额和乡镇党政班子缺额的补充工作,配齐、配强科级领导班子。着力培养、强化考核、多层次选拔,按照一定比例配齐后备干部队伍,并实行建档管理,单独考核,定向培养。对52名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跟踪了解,定期考核。对全县31名负责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年轻干部择优选拔任用。

5、创新干部培养、培训机制。围绕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和四中全会提出的“五大能力”,重点抓好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培训。建立开放的培训机制,采用上挂、外派等方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拔40名县乡优秀干部到珠海市香洲区、重庆市南岸区等地挂职锻炼。举办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1期50人;举办县级部门干部电子政务培训班2期100人;举办政工人事干部培训班1期50人。指导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短期业务培训,完成省市下达的干部调训任务。

6、构建有效的干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中组部提出的严厉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五条规定和坚决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六条规定,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组织、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联席制度,构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权力运行为中心的立体监督网络体系。组织、参与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收集整理相关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继续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绩联审等制度;加大对干部选用过程监督力度。

二、以党员“先教”活动和城镇党建“三覆盖”为重点,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先教”活动,把“先教“活动作为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按照中省市县的安排部署,精心制定第一批、第二批活动方案,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采取组建督导组和确立重点联系单位等措施,扎实搞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集中学习教育,确保活动覆盖到全县所有的基层组织,确保每个党员都受到教育,力争使此次活动真正实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四大目标。做好第三批单位有关准备工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人民满意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形成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常抓不懈新机制。

8、以社区和“非公”党建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党建“三覆盖”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社区、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做到“一居一支部”和“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党率达95%以上”,实现“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县非公经济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非公党建联系会议制度,实现“工作覆盖”;以县党员干部服务中心和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建立党内帮扶基金,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中党员的技术培训,对生活困难的党员实施帮扶救助,实现“凝聚力覆盖”。分别建成2-3个城镇党建工作示范点。认真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小平故里优秀干部、优秀党员”、“优秀部长(局长、主任)”等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继续深化学校党建“六个一”活动,不断赋予“六个一”活动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9、稳步推进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总结完善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对代表提案进行跟踪督办。建立和完善党代表席位制、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征求意见、代表提案、党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两委”委员和乡镇、部门及其党组织负责人的评议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8、积极探索和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自身建设的需要,通过推行部务公开、聘请组织工作监督员、实现组工干部选育用管的多元化,竭力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平台;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情况通报会、相关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征求意见、组织部长接待日等制度,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树立组织部门新形象。

19、加大信息、调研、外宣工作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做好组工信息采编、上报工作,办好组织工作部务公开栏,建立**党建工作网页,组织、制作党建工作专题片。分行业、分系统建立“组织工作信息调研人才库”,对调研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实施课题组负责人制度,在信息调研上取得质和量的突破,扩大组织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力。

20、加强组织部执行力建设,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强化督查督办,重要部署及领导批办件随时跟踪督查,落实限时办结制,推行股室周工作安排备案、台帐消号制。制订出台部内各股室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股室的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接待、办文、办会等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爱国卫生、普法、安全、计生、保密、档案、工会、妇儿、处“法”、招商引资、园林绿化等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服务党员、干部18条工作措施,把组织部建设成为正气部、服务部、示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