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治”融合之功,收乡村振兴之效——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x会议”召开已经过去x年。x年来x会议精神激励着基层党组织对村法治、德治、自治,取得了卓越成效,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及文明健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x镇“四治融合”做法和成效
结合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镇积极探索试点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一核多元、四治协同”社会治理模式,逐步走出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路子,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社会和谐有序。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实施“升级达标”,全覆盖开展党支部达标建设,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实施“培育管理”,集中开展政治教育、实岗锻炼和跟踪考察,帮助“不合格”的党员重回合格党员行列;实施“鸿雁效应”,定向回引x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
二是着眼自治参与,激发社会治理的最强活力。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镇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唱“主角”,通过“众定立规矩、众评树榜样、众治净风气”,实施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治。
三是紧扣法治建设,以学法用法实践大力推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大力开展乡村依法治理平台建设,成立乡村法律服务“评审团”、建设“村级法律服务室”、推行村级议事“听证”制度,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四是突出德治浸润,引导群众向上向善。注重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用身边典型和优秀家风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是聚焦共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多元参与、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四治融合治理,x镇呈现出了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社会风气纯正,村民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的良好的态势。
二、“四治融合”中存在的只要问题
村“四治融合”虽然在村自治中发挥了积极治理的作用,为乡村的文明、安定、和谐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推行中也逐渐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给“四治融合”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阻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中,x镇要创新实施“四张清单”工作方法,即建立学习清单、明确任务清单、细化指导清单、检视效果清单,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起“周报告、周例会、周研判”制度,构建起机关和村居双向互动互促格局,并及时拿出为基层解困的具体举措。用上这“四张清单”,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社会治理就有了具体方向。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清单就能起到倒逼工作落地落实的作用,先后组织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兴办实事好事。用“检视效果”清单,以整治“懒空浮拖、散庸软奢”为突破口,集中曝光四治中的不作为、慢作为行为,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营造为干成事想办法、不为干不成事找借口的浓烈氛围,开展“走进群众解难事、走进企业破难题、走进一线攻难关”,解决一批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以“议”为先,强化自治
以“议事”为抓手,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说了算。一是“一月一议”。完善村民自主议事。每月固定一天,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召开议事会议,村两委成员、村监督委员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四德榜入榜出榜,村内制度执行情况等问题。二是“一村一约”。完善村民自我管理。结合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制定村规民约。积极他说村民理事会、恳谈会等协商形式,家里健全民意征集、沟通酝酿、意见反馈等制度,保障村民有效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三是实施“一村一台”,保障村民议事广泛通畅。利用为村平台,广泛吸纳在外务工的村民如台,凡是村民议事的议题都在为村平台山发布,让在网上的村民广泛发表意见和建议,扩大参与范围。四是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对村级事务每月通过公开栏,村广播,为村平台等形式进行公开。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