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金融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长治市金融办筹备组
今年以来,为了加大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力度,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我们以金融创新为抓手,在金融业发展规划、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强化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开展金融创新,为长治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超前规划,精心绘就金融发展蓝图。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和各地的金融改革政策在短时间内集中出台,我市也要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及早介入,占据主动。同时,我市要振兴第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金融业首当其冲。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推动金融业的发展的决策,出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思想是,借鉴温州模式,结合长治实际,政府引导,大胆创新。发展目标是,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末,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000家,金融行业增加值达到150亿——2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10%,金融业贡献税收达到30—60亿元,把金融业打造成我市的支柱产业。通过精心谋划,为全市金融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多方联动,全力营造金融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要求借鉴温州模式,结合长治实际,大胆创新,跨越发展。为此,我们精心筹备并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全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银企洽谈会、各县市区金融办主任座谈会、小额贷款公司座谈会、担保公司座谈会、拟上市企业座谈会、中小企业赴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推介会,省级金融机构联谊会,邀请省证监局局长孙才仁、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王雪峰分别作资本市场和企业融资专题报告,出台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金融、支持金融、全力发展金融的良好氛围。
同时,按照田喜荣书记指示,各县市区都已成立金融办,并配备了人员,市金融办机构编制省编办即将审批,成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的请示已报请市政府同意,我市金融协调服务组织框架基本形成,人员逐步到位,工作全面展开
三、多措并举,积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与中信银行、晋商银行进行全面接洽磋商,确定年内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二是积极与晋商银行进行接洽,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村镇银行。确认在其今年的15家批量中列入郊区、长治县两家,6月底已正式上报银监会;三是指导长治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引进国信集团等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培育和推进长治银行三到五年内上市;四是发挥潞州农村商业银行的示范效应,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银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将以更大的覆盖面、更多的信贷支持、更高的服务水平、更长远的金融支持来服务我市的各项建设。
四、重点推动,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
(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
一是起草了《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100余家,争取在未来5年内,全市有5户新企业上市,力争达到10户。二是加强与证券交易所、投资公司、上市中介公司的交流沟通。今年,已分别与九鼎投资公司、中德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山西证券等多家公司和券商接触,有5批次的券商和中介机构深入重点企业尽职调查,为企业切诊把脉,强化企业规范运作、加速发展的意识。三是邀请山西证监局局长孙才仁与我市拟上市企业进行了座谈辅导,初步将高科公司、壶化集团、中德型材、唯思可达定为拟上市企业中的第一梯队,重点扶持培养。目前,中德证券与壶化集团、中信证券与中德型材已签署辅导协议,进入上市辅导期。
(二)快速推动股权融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通过金融改革创新,我市金融总体运行平稳,支持地方经济能力明显提高。截止6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0.58亿元,较年初增加104.48亿元,增幅6.94%;各项贷款余额815亿元,较年初增加84亿元,增幅11.54%;新增存贷款比例80.7%;银行业实现利润8.8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3.83亿元,占比5.38%,较年初分别下降6.8亿元、1.55%。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全市银行业机构平稳运行,特别是信贷增量支持地方经济能力明显提高,新增存贷款比例80.7%(超过75%监管要求),总量存贷款比例达到50.6%,较年初上升2.6个百分点。
以上是我市金融创新方面的简要汇报,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距离,今后要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既要抓好银行与企业项目的对接,扩大间接融资力度,又要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争取从股市、债市上筹集更多的资本金,切实缓解资金制约的瓶颈,全力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加快我市转型跨越,建设两宜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