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2003年开始的此轮金融宏观调控,体现了调控时间的前瞻性,调控对象的区别性、调控手段的规范性、调控力度的适度性和调控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效率,降低宏观调控成本,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总体分析,我省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不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继续正确执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我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出现经济下滑局面。

(一)工业品需求增速回落,上游产业增长受到抑制全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煤炭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但增幅已经明显趋缓。与2005年gdp预期增速8%相比,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首次低于gdp增速。据统计,截止2004年年底,山西省煤炭产量、出口量、省际间净调出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50%和70%,煤炭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以及我省主要产业,煤炭业的发展关系全局。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我省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迹象,在监测的22项煤炭规格品中,6项价格有所下调,价格下调的规格品占监测样本总量的27.27。同时,由于存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焦炭价格呈惯性攀升走势。但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市场成本高限的约束,煤、焦价格已经走到了历史高位,面临下降的威胁。电力方面,由于新增装机容量较多,南方各省雨水充沛,水电增长较快,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今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将趋缓。从我省看,1-5月份,拉闸限电37804次,同比减少51%,消除夏季用电高峰等季节因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

从国际市场看,今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减势明显,国际煤炭贸易量迅猛增加。专家预测2005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吨,需求在7~8亿吨左右,主要产煤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同时受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影响,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呈冲高后回落趋势。1-5月,我省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增幅下降近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以矿产品、焦炭、金属镁等原材料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所回落,对我省出口造成影响。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企业贷款积极性受到影响

1-5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1月份的35.5%下降至1-5月份的18.8%,与全国水平及2004年水平相比呈陡峭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1-2月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1-5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46.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来看,外商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不断提升,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而我省倚重行业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1-4月,地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05.1亿元,同比增长37.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税金151.8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年同期下降45.6个百分点。

当前地方工业企业利润和税金增幅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大;二是上游原材料产品推动价格上涨趋势显著,利润向上游集中特征明显;三是受市场影响,如煤炭企业受产品市场供求趋缓影响,重点企业经济效益增速有所放缓,钢铁企业受市场影响,经济效益出现波动,长钢、宏阳钢铁实现利润明显下降,新大钢铁大幅增亏。从全国来看,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9个百分点,同时,贷增长速度持续走低。我省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5月份贷款同比增速8.06%,低于同期我省gdp12.6%的增速,其中工业贷款同比少增16.6亿元,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少增48.9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回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减弱

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26.1亿元,增速32,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比1季度下降8.3个百分点,

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一季度下降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8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略微增长的特点,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为26.4%,比1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与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形成反差。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关注它的持续下降,因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是投资推动型的,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固定资产增幅一般维持在35%—40%的区间比较合理,目前存在固定资产增幅下滑,可能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迹象,防止影响宏观调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控效果。所以,固定资产如何能适度增加将是高度值得关注的问题。

分行业看,煤炭、钢铁、电力、交通投资幅度变化。产量、价格(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占比情况)(十大行业情况)

(四)企业盈利预期受到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1-5月,全国cpi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5.7%和10%,低于2004年3.9%和11.4%的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由去年的6.1%下降到今年的5.7%。从山西省看,今年1-5月份,cpi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升2.5和9.6,低于去年同期的3.8和14.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11.7,低于去年同期的18.7,

2004.12004.32004.62004.92004.122005.12005.22005.32005.42005.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5102.8106104.9101.9100.9104.1103.3102.1102.2工业品出场价格指数117.2119.9115.7114.6113.4111.9110.8110.7112.2112.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3101.5104.9104.6100.199.2102.1101.3100.1100.1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11.7115.2116115.3112.9111.5109.9108.9108.9108.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8100.8106.9113.4111.6111.9111.1118.1115.2115.2从上面的图表可看出,企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差距从2005年1月开始已经由2004年的逐步缩小趋势转变为逐步扩大趋势,这说明企业还是有一定盈利空间的。但是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将影响企业的盈利预期,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第2季度又有所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虽逐月走低,由于ppi向cpi传导滞后,前一阶段传递作用将陆续产生作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

(五)近期贷款同比增速逐渐下降,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宏观调控以来,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贷款同比增速呈现逐步回落趋势,尤其是2005年以来,贷款同比增速依次为12.6、11.9、11.06、8.34、8.06。一方面,这与去年贷款增长快,造成可比基数大有关,2004年1-6月贷款新增额就占到了全年新增额的65;另一方面,由于我省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贷款的同比少增对经济将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信贷投放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深化了信贷收紧的趋势。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资本充足率约束加强,并不断强化风险与内控管理,继续加大对贷款结构的调整力度,严把贷款质量关,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使得贷投放更加谨慎。如,5月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同比少增123.4亿元,其中中行同比少增53.1亿元,建行同比少增24.4亿元,共占贷款少增额的62.8。

2、山西生态环境欠佳,影响了新增贷款的投入一是山西省部分企业信用度极差,一旦取得银行贷款就想法设法逃避银行监督,挤占挪用资金,有的甚至逃废银行债务,致使债务悬空,有的企业利用改制,采取金蝉脱壳之计,逃废悬空银行债务。如全华北最大的砖瓦企业大同县砖瓦厂利用转制悬空银行债务3000多万元;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潜在金融风险较大。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慢,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轻“轻工业”重“重工业”。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削弱了山西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三是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有作用缺失。金融部门无法对企业资质、信用状况、偿还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个别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权威性不高。上述金融生态不完善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挫伤了银行机构增加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山西吸引资金流入的能力。2005年前1–5月,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人民币)分别为69.96、69.04、65.85、64.98和64.2,呈逐月下滑态势。与去年同期5.38%的水平相比,金融机构存贷比下降10.4个百分点;与去年年末69.1%的水平相比,下降4.12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73.97%相比,低8.99个百分点。

3、民间融资的发展转移了一部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据调查,2005年上半年民间融资增量为60个亿,与新增贷款的比例为1:

3.65。我省民间融资的快速发展期是在2004年3月份之后,这与宏观调控有着极大的关,在贷款紧缩的情况下,民间融资便乘虚而入,弥补了企业的资金缺口。2005年延续了这一趋势,民间融资仍然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据了重要部分,从而减弱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

二、金融宏观调控应处理好的关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培育和发展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金融微观主体,解决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这一环节上的传导阻滞问题。同时,要加快推进投资体制、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资本等要素市场发展,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为提高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的效果夯实基础。

(五)完善中央银行调控职能和手段,进一步增强金融宏观调控效能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要由常规性工具的交替运用,提升到多样性工具的综合运用,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渗透力和控制力。可以考虑把操作平台向下延伸,充分发挥央行组织体系的整体作用,适时适度、有张地弛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效能。二是要下大力气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努力实现由狭小的机构传导向广阔的市场传导的转变。要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实施货币政策营造一个有广度、有深度的市场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利率引导资0金流向的作用。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