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银行管理与金融创新

坚持金融创新在业务间的平衡

差异化优势是银行作为企业谋求的核心竞争力,但银行还有公共服务的特殊属性。这里是一篇我国的银行管理与金融创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07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次危机和它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且依然在持续蔓延、变异。虽然我们目前还难以确定欧美的金融危机和他们的应对措施会将世界金融和经济引向黑洞还是涅磐。但在中国,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是银行监管的划时代变革和银行金融创新的大潮涌动。

1

金融危机后的银行监管真正触发了银行的金融创新

1.1

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监管的变革

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吸取欧美反面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银行监管改革措施的落地工作,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空前加大了对银行资本质量和水平的监管力度。在这个核心指导下,银行监管部门不仅对资本充实率、核心资本充实率有了更高要求,还明确提出了75%的存贷比红线和“3:3:2:2”的放宽进度要求。

1.2

银行监管变革的压力触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面临对空前的资本压力,国内各家银行都承受着巨大的存贷比压力和贷款的压力,以贷款论英雄的传统模式和资本管理形成了悖论。商业银行在高压下,迅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学会在资本约束条件下谋求发展,一存一贷的业务模式已经转向“围绕利润,用中间业务收入弥补信贷规模受限的制约”,各种有关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举措相继出台。

1.3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银行监管变革的压力触发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但目前为止,这些金融创新仍然属于初级阶段,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3.1

金融创新目的偏重占领市场

就近几年来各家银行的实际情况看,金融创新的主要动机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而在投行业务、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国际金融工具、中间业务等方面缺乏实际性的、高水平的金融创新。

1.3.2

金融创新品种集中

例如在零售业务方面,各家银行的金融创新重点,相对集中在三方业务代办、个人消费信贷、个人理财业务、信用卡推广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1.3.3

金融创新的量多质低

由于金融创新主体素质不高,金融创新的内容显得比较肤浅。同时我国金融创新的科技含量较小,深度不够。我国金融所依托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还很落后与西方国家的银行业务电脑化、专业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还相距甚远。而且,我国网络技术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也限制了我国金融创新水平的提高。

2

银行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基础

在商业银行的环境下,金融创新属于微观的金融金融创新,它的原始概念为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它是一个由盈利动机推动、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具体理解为旨在提高利润的新业务模式或新产品的设计、应用过程和结果。而管理就是对银行行为的计划和控制。

2.1

银行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基础

任何金融创新都是集体行为,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没有银行管理的银行不可能获得金融创新的成果,更不可能拥有持续金融创新的能力。从行为动机的角度看,只有银行管理的团队才有共同意志,只有共同意志的驱使才会促成团队的合作;从分工合作的角度看,只有银行管理的团队才能建立合理的分工合作,只有合理分工合作下的制衡,才可能实现利润的风险过滤;从目的统一性角度看,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银行才可能切实获得金融创新成果带来的利润。

2.2

从推动金融创新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管理的三大维度

2.2.1

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创新的根本。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也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因为金融创新活动需要人的智慧和劳动,没有善于规划、决策的组织人,没有善于调查研究的设计人,没有准确、高效的执行人,金融创新活动就没有落实的主体。

2.2.2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苏国新.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张勤.积极推动业务创新,提高银行竞争力[j].金融观察,2006(5).

[5]王松奇.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转型[j].银行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