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问题及建议
**市位于皖西北山区,大石山区占总面积66%,现有人口
38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51万人,占总人口77.94%。辖区11个县
(市)、区,大多数县以农业为主,其中有9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xx—xx年5年间,全市农民平均每年人均收入为1481.6元,远远低
于全国和**的平均数,而同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每年人均工资和城镇
居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民每年人均收入的6.61倍和3.7倍。
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许多农户处于看病难、子女升学难、文化生活匮乏的困境,“三农”问
题比较突出。
一、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
(一)支农资金总量偏少,且项目面面俱到,资金效率不高。
xx年至xx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农业支出累计数为9.17亿元,扣除农
业部门行业管理费5.23亿元,实际支农投入只有3.94亿元,仅占财政总
支出的1.71%;5年多来,财政支农资金按农业人口平均只有131.79元/
人;在金融方面,xx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为225.34亿元,
其中支农贷款32.39亿元,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累放总额的14.37%。农
业人口所占金融资源的比例过低,这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是不协
调的。此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却不切实的多上项目,使资金分配
出现撒胡椒面现象,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
果。如某县因资金投入项目太过分散而出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
”等支农项目配套资金长期不到位的问题。
(二)发放资金部门多,职责定位不清,不利于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难以保证支农资金取得应有效果。
当前,财政资金支农存在多部门、多渠道投入的情况,除当地财政部门
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外,还有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等10
多个部门、每年从中央、自治区主管部门争取到支农和扶贫资金。由于
支农项目涉及的部门众多,同一类型支农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
交叉投入情况,影响的了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以“水利设施修建”项
目为例,每年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对这一项目投入数千万元
的资金,总额不算小,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各自为政,资金分散,各
自只能选择一些较小的局部工程项目施工,对一些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防
汛抗旱的关键性大工程则无力兴建,使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达不到提高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最佳效果。由于项目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当
灾情发生造成农民损失时,也只能“追究”老天爷的责任,最后还得由
财政拨款为救灾“埋单”。另外,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繁杂,
当地政府又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监督管理支农资金的立项及使用,立项
审批和项目验收由市级或自治区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上级部门对当地情
况不熟悉,实地调查的时间短,基本上都是听从项目实施者介绍情况,
最后完成立项或项目验收。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
1、不能确保资金投入最急需扶持的项目,易造成支农资金的浪费。如
**市**区**镇的**村和**村位于**河的北岸,两村相距不过2公里,过
去因无桥梁,两村一直靠小型渡船往返运市区,车辆无法通行。xx年
,扶贫办投资40万元为**村建了一座桥,解决了两村不通车的问题。但
xx年市交通局、**总工会又分别投资17万元、50万元在相隔不到2公
里处的**村另建一座桥,这明显属于重复建设项目,但项目却顺利得到
审批,使大笔的支农资金投在了不该投的地方,而一些真正急需解决的
问题却因缺乏资金长期得不到解决。
2、难以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如林业部门和扶贫办都搞农村沼气池建
设,在一些村屯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当各自主管部门前来验收时,两
个部门均可将验收人员带到交叉管理的村屯查看,验收人员很难分清哪
些是别的部门投资建设的,难以杜绝虚假列支情况。
3、不合格的投资项目容易蒙混过关。上级主管理部门人员少,要负责
各地的项目检查和验收,十分繁忙,有时只能委托当地部门代以验收,
即便是上级部门亲自前来验收,一般只是根据当地项目实施者的自我汇
报,并由当地人员带队作适当抽查,验收就算完成了,如上级部门对验
收项目提出异议,施工部门则以种种理由解释,甚至于要求追加投入。
这使得一些不达标的项目顺利过了验收关,造成了支农资金的无效投入
。如**市搞的苏村“千亩鱼塘立体养殖场”示范项目,刚验收过关后不
久就告荒废,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三)政府的主观行为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当地一些县(市)为了尽快出成绩,搞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支农大项目,
由于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通盘考虑,结果劳民伤财。如宜州市xx
年搞“大通道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政府以每亩地财政补贴600
元为条件,搞一刀切,要求农民在本市境内**公路和**公路两旁300米
以内全部要种植葡萄、桑苗等规定的经济作物。由于各地段土质条件和
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种植效果参差不齐,达不到政府宣传的经济效果,
造成一些农民的经济损失,搞坏了政府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如**镇
**寨原种植甜玉米已具规模,出产的甜玉米品质优,味道好过美国甜玉
米,在**市场知名度高,收益好。但由于地处**公路旁300米内,政府
要求农民全部改种桑树,结果并不理想,现该村农户已全部拨掉桑树并
按自己想法种上其它农作物,每亩补贴的600元的财政资金给白白浪费
了。诸如此类问题,其他县也不同程度的发生,既造成资金的损失,又
影响了支农的效果。
(四)财政支农“虎头蛇尾”。
很多县(市)在支农投入上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只重视支农项目的建
设,对项目实施效果估算太过理想化,
不考虑项目实施后市场变化所带
来的影响,无善后的规划和对策,一但出现意外,则使参与项目的农户
遭受损失。如**县近几年以每亩直补600元的方式大力开发八角种植项
目,至xx年八角种植规模已达到25万亩。xx年全县八角大丰收,产
量预计达3000吨。因过去地方政府认为八角的市场容量大,不存在销不
出去的问题,只强调多种植,不考虑产后的销售服务,当八角增产时,
没有机构能为农户寻找销路,农户只能自己推销产品,但因农户市场信
息闭塞,销售方式原始,产品滞销十分严重。目前八角的市价格已由往
年的每吨xx元降到了每吨800元,每吨减收1200元,但仍难以完全卖
出,农民损失惨重。
(五)资金发放渠道不畅,造成资金沉淀。
当前支农资金发放的环节过多,致使资金被长时间延压,影响支农项目
的实施效果。如一笔专项资金从自治区下拨到实际使用,至少经过以下
9个环节:“自治区财政厅专户→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市财政局
专户→市财政核算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县财政局专户→县财政核算
中心项目主管部门专户→项目实施单位账户→购买物资或代理现金发放
的部门(或村干部代领现金)→农户领取物资或现金”。资金发放环节
多,使得资金到位十分缓慢,甚至被长期延压。如一些县因财政资金紧
张,滞留专项资金时间长达2-3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支农项目的顺利进
行。
(六)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建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
方面对不同层次的“三农”经济提供支持,确保金融支农取得最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