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提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与金融资源共享是促进现阶段三地科技创新和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当前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均衡、合作机制不完善、协同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京津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协调统筹机制,建立资源共享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共同优化科技金融投资体系,最终实现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

关键词:科技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引言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更多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过程。科技金融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更多的是局限于单个城市发展,一般是当地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方式降低科技企业的生产成本,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各地政策出台和运行情况不均衡,只有个别城市能够很好地利用本土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这样又会导致集聚效应,使得周边地区其他城市的科技型企业和人才都会集中该城市,对周边城市造成企业和人才的流失。因此,需要以区域合作为背景,寻找区域经济内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路径,形成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产业化生产等良性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并实施,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三地未来发展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和新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三地定位各有分工,但只有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通过科技金融支持三地协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与金融资源共享是促进现阶段三地科技创新和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水平较低,不能够很好地适配三地经济发展定位以及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给予支撑。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科技金融资源的共享与分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北京、天津的位置优势,这些资源大量向京津聚集。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天津作为科技与金融创新试验基地,也聚集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资源。从科技投入角度来看,2016年高新技术r&d经费投入规模排名前6位,规模都超过了千亿元,北京投入1,485亿元,排名第四位。天津投入527亿元,河北投入383亿元。而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北京最高为5.95,天津第三位,而河北仅为1.2,排名第十八位。无论是投入规模还是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北京都是遥遥领先。另外,北京的投入资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而天津和河北主要来源于企业。从科技人才队伍分布来看,三地科技人才分布极不均衡。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聚集了大量各种人才,而中关村被称作中国的“硅谷”吸引着全国的高科技公司和专业人员。不仅如此,北京也是全国高校、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城市,科技成果丰富,而天津次之,河北每年科技成果最少。随着京津冀一体不断推进,北京市的部分产业或行业逐步向天津和河北转移,而人才怎样才能实现一体化发展,是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京津冀三地都出台了相关的科技金融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相关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和引导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从三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北京以重点问题为导向,制度相关政策较有针对性,比天津和河北更为成熟,理念先进,体系完善,可操作性较大。但从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三地对高新企业的支持,资金主要来源政府和企业,而缺乏对社会闲置资金的吸纳,民间资本缺乏进行投资的有效渠道和政策支持,制约了重大科技项目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北京形成了以中关村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而天津的滨海新区的科技金融体系尚未形成,河北则还缺乏创新服务体系的形成条件。三地的科技金融合作有所开展,但相关的合作服务很难跟上,区域金融服务辐射较小,不能带动人才、技术、生产要素等流动。

(三)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以“保北京”为目标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行政干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难以改变过去“自我为主”的思维模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纲要与规划。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民银行三地协调机制》、《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出现很大的改变,金融部门跨区域经营阻碍较多,各地金融机构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区域间科技金融合作积极性不高,相关政策主要是围绕本地经济制定,而不是区域间的合作,缺乏鼓励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合作的意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李文增.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求知,2014(6).

[4]邬晓霞,李青.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测度与评价[j].广东社会科学,2015(9).

[5]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