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不仅催生了庞大的农村金融市场,而且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有效做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工作重点。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还存在某些问题,应当根据新形势全面进行研究。
一、引发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资金流向风险
农村信用社主要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我国农村发展政策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金融产品是面向农村群众的,这虽然利于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功能,也同时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向单一的问题。首先,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农民群众提供中小额度贷款,贷款资金来源主要以吸引农村和县域范围的存款为主,小部分依靠由国家扶持的贴息贷款,实际上农村信用社的后续贷款资金缺乏保障,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贷款需求呈多样化,农村信用社有限的少量信贷业务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过于单一的金融服务品种,不仅使农村信用社可开发项目少,而且风险也相对较高。第三,基层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对固定的服务群体,客户的偿贷能力有限,一旦遇到农业生产损失等风险,往往造成地域性的金融波动,更加增长了农村信用的风险隐患。
(二)金融收支风险
我国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的小额贷款实际上执行的是国家扶持农民的优惠政策,这些小额贷款与市场实际利率是有差距的,由于贷款政策较为死板,导致不小的收支风险。首先,较为固定的贷款利率政策,使得某些中小企业没有把在农村信用社得到的贷款用在农业生产上,他们会借助这些资金从事农业生产以外项目,偏离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服务目标。其次,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与农村经济生产周期还存在不符问题,由于农村信贷业务不满足农业生产的周期规律,以及资金周转不灵活等问题,导致农村信用社很难应对农忙时节的贷款高峰,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利用率,而且还带来较大风险隐患。
(三)流动性风险加剧
随着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的加大,不仅带来了信贷资金管理的风险,而且还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还会出现无法及时补充资金以应对到期债务的风险问题。尽管流动性风险在农村信用社日常运转中处于小概率事件,但其风险程度不容小觑。首先,流动资金风险可能引起农村信用社的兑付危机,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能履行新客户的资金需求,也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其次,农村信用社的规模通常较小,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有限,一旦出现农业生产风险事件,很可能引发农民群众的挤兑,尽而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第三,国际金融形式日趋复杂,国家经济政策变化也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政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流动风险有日渐加剧的趋势,“存款搬家”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不得不考虑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四)缺乏必要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的重要策略,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自身风险防控能力还处于较弱的水平阶段。首先,农村信用社虽然有各类成文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缺乏系统性,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规范作用不足,不能有效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其次,农村信用社理应发挥出监督管理作用的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和理事会制度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监管作用,还存在着监管流于形式的问题。第三,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着漏洞,在内控管理中还会发现大量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导致的违纪违规问题。由于防范风险体系的不健全,也会导致出现大量的新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机制,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就必须控制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各种风险。为此,要认真研究农村信用社发展政策,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具体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发展环境,结合地方性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做到科学有效防控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达.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质量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