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题羊群效应研究

阅读《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报告

金融1001胡倩露0121015940319

文章通过对“羊群行为”的不同研究者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羊群行为的具体定义,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

“羊群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其形成有许多原因,文章结合三种不同的模型,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提出了三种主流理论:

(1)基于信息不完全的羊群行为理论。信息不确定能够导致羊群行为。投资者如果能掌握市场中的所有信息,那么他是不必通过观察他人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的。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而且不断有信息流入市场中,信息变化速度很快,信息变得十分不确定。此时投资者容易产生跟风行为,而且市场条件变化越快,羊群行为越容易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采取一种他们认为的“简捷”方式,从他人的交易行为中获取信息,这样很容易导致羊群行为。

(2)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理论。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那么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投资专家保持一致,当其他专家也这么考虑时,羊群行为就产生了。如果几个投资经理相继做出投资决策,每个人都模仿第一个进行选择的投资经理的决策。最终,如果投资是有利可图的,好的信号将占优。私人信息最终将不会体现在投资决策中,因为所有投资经理都会跟随第一个投资经理做出决策。

(3)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理论。如果投资经理的报酬依赖于他们相对于别的投资经理的投资绩效,这将扭曲投资经理的激励机制,并导致投资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无效,从而产生羊群行为。代理人和他的基准投资经理人都有着关于股票回报的不完全信息。基准投资人先进行投资,代理人观察基准投资人的选择后选择投资组合。基于前面的信息不充分的羊群效应模型,投资经理的投资组合选择将倾向于选择和基准投资人相近的投资组合。

文章通过对“羊群理论”的国内外理论进行综述,研究“羊群理论”三种三种产生机理,提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监管低效、信息披露不完全、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集群性等原因而呈现出显著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直接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羊群行为”。文章通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结论:我国的“羊群行为”是宏观体制环境和微观信息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管理部门过度行政干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和监管手段缺乏使我国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上表现出典型的“羊群行为”。

通过阅读文章提出的“羊群行为”解释,对“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的提出并且详细分析了我国“羊群行为”产生的特殊原因和特殊性,我了解到,中国的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具有的特征: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羊群行为。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指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的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羊群行为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2.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在中国,机构投资者是指在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等。

3.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