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银行卡现状
银行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
1985年3月,“中银卡”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这是我国内地发行的首张信用卡,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式起步。2010年4月5日,四大行信用卡发卡量破亿:中行、工行、建行和交行已公布的年报中显示,四大行2009年新增信用卡贷款576亿元,其中中行增幅最高,同比增长132.4%。截至2009年末,四大行信用卡发卡量达11110万张,比2008年底增32.26%。
对于银行卡业务如火如荼的发展,繁荣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隐藏着的危机,粗放型的业务增长模式以及滞后的银行卡理论研究水平,使得各种银行卡问题日益凸显;盲目的竞争、超速的发展、持卡人的过度集中、服务水平低下、管理技术滞后,使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成为制约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的“瓶颈”。总体而言,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2)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步形成
(3)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二、我国银行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银联数据显示,2008年1至5月,银联标准卡的发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银联标准信用卡的发卡量同比增长62.3%。另外,截至5月底,银联标准公务卡发卡量超过50万张。同时,银联品牌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同年,银联卡境外atm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持卡人可在境外27个国家和地区刷卡消
费,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联标准卡超270万张。
(二)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导致银行卡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支撑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两项传统业务是atm交易和pos交易。atm交易主要又分为取款和查询。在atm交易中,银行主要成本包括atm机具的投入、场地使用、加钞成本、相关银行卡系统成本等。pos交易中,银行主要成本是信用卡发卡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关银行卡系统运行成本、收单机构的pos机具等。
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中产业的供给方存在了诸多的免费服务,但产业需求方仍然持续不断地要求免费或降价。如果对降低费率不能进行理性分析,一味迁就消费者的暂时利益而忽视供给方,必将影响产业供给方的发展动力,对银行卡产业而言,就会影响到atm机具和pos机具的投资布放,影响受理市场的建设,最终影响对持卡人的服务质量。
(三).监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无人负责”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的支付领域已由传统的商户消费,逐步扩展到水电煤、电话、物业、保险、交通等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支付领域,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比2005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正因为银行卡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监管和适当调控,就有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银行卡的普及及使用对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税收征管以及方便百姓生活、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应积极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以弥补产业需求方的付费意愿不足,保障银行卡产业具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五)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明确各部门对银行卡产业监督管理的职责。银行卡产业专业化程度高,涉及主体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跨部委的银行卡工作协调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常设机构,通过广泛的多方协商,立足行业高度,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日常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