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中央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五篇模版]
第一篇:分析当前中央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分析当前中央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
[摘要]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2003年9月21日起,央行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到7%。此次调整的原因是什么,会产生那些方面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率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备付率、货币信贷总量
一、相关理论综述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业务库,另一部分则以存款形式存储于中央银行,后者即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又分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中央银行,这种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国内常称之为备付率)。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如刚刚公布招股说明书的华夏银行2003年中期的超额准备率为12.31%。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从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准备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调到8%,超额准备金及超额准备率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199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3年9月21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而且这次存款准备金调整的金融机构范围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有关外资金融机构等。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7%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执行现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二、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1、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促使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200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同年6月份贷款增加5250亿元,创月度贷款的历史最高水平。7月份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1%,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2003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872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贷款增加18475亿元的水平。从一季度开始,对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中央银行就已经多次予以警示,并于6月中旬发出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政策信号。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与外资大量流入导致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迅速增加有关。2001年之前,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直有大量的资本外逃,之所以称之为外逃,是因为这些资金的流出是政府难以控制和监测的,只是作为事后结果反映在报表上。而观察1994—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经常项目累计顺差2026亿美元,资本项目累计顺差174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累计为-1078亿美元。对于负的误差与遗漏,人们普遍认为,该项目的绝大部分属于难以统计和监控的资本外逃。如果这种判断成立,那么2002年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该年度误差与遗漏为正的78亿美元,这似乎表明有难以监控的资本流入。从2003年上半年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情况看,国际资本仍在继续以中国政府难以监控的方式进入中国。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吸引了国际资本;二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游资进入中国。
第二,与实体经济迅速增长有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从2003年初开始,中国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通道,景气指数在自1998年来最高的水平上不断攀升,虽然
4、5两月上升势头有所放缓,但从6月情况看,其发展趋势未发生根本转变,正逐步恢复到原来的增长轨迹上。2003年上半年,在25个主要工业行业中,有3个行业位于良好景气水平以上(增长景气指数大于130),而2002年的平均景气水平处在良好水平以上的只有1个行业;有15个行业位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增长景气指数大于110,小于130),2002年的相应的数字是11个;景气适中和较差(增长景气指数小于110)的行业数量则由2002年的15个下降到7个。2002年以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纺织等行业快速增长,但由于竞争秩序不规范,优胜劣汰机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行业无序竞争、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
总之,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既带动了货币信贷增长,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加之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正在神秘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
前已述及,自2003年以来,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陡然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巨大冲动,以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也导致外资流入的陡然上升。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其力量已不足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例如,对回笼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这一项,尽管不断加大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6月份虽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各商业银行注意风险,但此后的数据显示,未见任何效果。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单凭公开市场操作或窗口指导,其作用有限,必须要有政策效力更强的政策手段,这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三、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1、对货币信贷总量的影响
拒分析,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余额是1.6万亿元,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将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是一项温和的政策措施。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适当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乘数,但不会引起货币信贷下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仍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具备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98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目前,金融机构持有20000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等债券,还持有4000多亿元中央银行票据。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过程中,有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相关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同时,人民银行将根据实际合理需求,适当安排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引起货币信贷总量的下降,货币信贷仍保持平稳增长。另外,人民银行将继续督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居民的合理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和居民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2、对资金状况的影响
10月份的金融指标显示,广义货币m2增长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23.6%,基础货币增长率19.7%。反映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备付金率回升到了4.11%,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从这些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物价在回升,货币信贷等一系列指标反映出来的资金并不紧。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一,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而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3.24%,央行票据年利率约为2.30%,贷款一年期利率5.31%,这三项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
1.35;0.41;
3.31。那么如果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增加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因此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31%*1500=49.65亿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2.0%,银行上存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2亿元。因此,仅此一项就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50亿元以上。第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了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从流动性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持有者,通过出售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最后当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因此,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促进了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的,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工越来越模糊,对资金需求就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金偏紧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随之偏紧。所以,全社会的流动性抽紧,其结果将会是,在随后的几个月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贷款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同时,部分银行出售债券,还将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结构。从长期看,新增贷款减少,贷款投向更加审慎,新增不良贷款也将有所减少。
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威力最大的猛药,在快速平抑货币增长过快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使得社会有利率将趋高的预期,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走高;而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抽紧,又会促使其适当提高贷款短期利率的上浮幅度,这必然加大贷款人的借款成本。正因为如此,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证券市场所有品种即刻都有反应。除此之外,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更加明显,证券投资基金原本股票下跌,已形成资本损失,现在国债、企业债的下跌,更使证券机构雪上加霜。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必然使这些机构的资金进一步紧张,因此对证券市场构成系统性的风险。其中相对来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有些行业的股票评级将作调整;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
5、对上市银行业绩的影响
此次准备金率提高对个别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银行影响较大,而对大多银行来说,由于它们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随时可以变现,所以调高一个点减少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头寸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看,以年为单位,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对已上市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约1分钱,再加上政策出台的时间,2003年已过去了大半,这种影响将进一步缩小。下面我们通过两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1)招商银行
2002年底,招商银行存款余额3004亿元,2003年底接近3700亿元,年均约3350亿元。为简化处理,假设2003年度招商银行按平均存款增加法定准备金的上存。由于法定准备率上调1%,这等于招商银行必须再把33.5亿元(3350*1%)的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假设增加法定准备金存款后,等额地减少了高收益的贷款。
2002年招商银行平均的贷款利率为4.80%,平均存款利率1.21%,存贷差3.59%。以此为基准,如果不是增加法定准备金,则年均33.5亿元的正常类贷款带来的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约12000万元,约合净利润8000万元。
由于目前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为1.89%,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招商银行增加的法定存款准备金33.5亿元将获得约6300万元的利息收入。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其全年税前利润约减少6000万元(12000-6300)。招商银行目前的总股本570681万股,扣除所得税后,法定准备率上调对招商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不会超过1分钱。所以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该行2003年度每股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注: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比率越高说明每股收益能力越强】
(2)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2002年底存款余额为1847亿元,2003年底存款余额将超过2900亿元,年均约2400亿元。2002年,民生银行平均存款利率1.71%,平均贷款利率5.64%。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民生银行全年税前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目前,民生银行总股本336274万股,不考虑民生转债转股因素,法定准备率调整对民生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同样不会超过1分钱。
其他几家上市银行(如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也大体如此。
四、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中央银行通常不为准备金支付利率,中国央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准备金利率的下调可能带来宏观经济过热,因此预先调高准备金率防止经济过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2003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行长周小川继续强调,要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适度”。
目前市场对于准备金率二度上调的预期变得极为强烈。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还是继续实行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那么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升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压下来,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的机会相当高。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吸引货币回笼。但也有人认为,央行再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概率远比上调银行利率要来得大,因为上调利率只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为强烈,人民币外汇占款问题依然严重,提高利率只能为海外“热钱”提供更大的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钢材和有色金属等一些“重头”行业,在它们的最终需求方,如住房和汽车产品市场都开始明显有了积压现象。“投资热潮”并没有伴随强大的消费热潮,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市场价格指数的稳定,企业利润率面临着直接挑战,利率上调会导致更多负面因素。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二度上调的决定性因素是:决策部门对整体经济是否过热做如何判断。对此许多学者众说纷纭。
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对汇率、通胀率、货币供应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衡量,各有权重,不能仅仅盯住货币供应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重新定位。货币政策的重要的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作为主要目标,目标将调整为保持币值稳定,重点是维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则担负着“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品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可见一国的经济调控将更多地依赖于财政政策。
第二篇: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7.1%,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存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由6%调高至7%。2004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再次呈现快速增长,部分银行贷款扩张明显。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2005年投资增速仍在比较高位运行,我国继续采取适当收紧政策。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但面临产能释放过快所导致的供给过剩压力,因此央行3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5%调整至9%。2007年出现了gdp增速与cpi涨幅双双创下近十余年最高记录,经济不平衡凸显。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双顺差迫使外汇储备不断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流动性明显过剩,央行在一年中共进行了10次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年初的9%上调到年底的14.5%。2008年,cpi指数飞涨,gdp增长速度已达到9.4%,因此在2008年年初到6月25日之间六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了17.5%,创了历史的新高。调控之频繁、调控力度之大都是罕见的。
(四)小幅回调阶段(2008年9月—2010年1月)2008年9月,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向社会注入流动性,增大货币供应量,避免危机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所回调。2008年9月25日,央行宣布,除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在原来17.5%的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之后,我国央行再次宣布从2008年l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1月26日央行又第三次宣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从2008年12月5日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下调2个百分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0.5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总体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稳定。
(五)不断上调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1月)2010年,国内经济形势较金融危机时已有很大的好转,但依旧面临很多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飞涨等,迫切需要尽早收缩流动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是2008年12月25日央行下调准备金率以来首次上调。2010年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至16.5%。此后,为了防范通胀,央行连续十一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近21.5%的历史高位。
(六)小幅下调阶段(2011年12月至今)2011年底开始,由于外汇占款趋减、cpi下行趋势确立、pmi疲以及工业增加值继续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以来的首次下调。下调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为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分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维持在款准备金率维持在16.5%
20%,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
二、近年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一)流动性过剩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是与我国所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密切相关的。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一大特点,近年来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这些都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和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
1.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激增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度上升,在现行汇率管理制度下,央行必须无限度地承担外汇资金的回购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并增长迅速,成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外汇流入我国的主渠道就是贸易顺差。此外,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国外资金
竞相流入我国,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造成大量外汇流入过快,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增加了本外币政策协调的难度,严重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2.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剩
近年来我国新增的贷款增长地非常快,投资需求膨胀,助长了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影响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央行有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银行风险,进而降低金融风险。信贷高速增长反映出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同时也表明企业的贷款需求非常旺盛,但是超量的资金贷放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如导致楼价持续走高、物价上扬、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等,尤其是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这些都迫使央行连续提高准备金率以控制贷款,减少货币供应量。
(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投资增长过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投资过快增长的推动下,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而社会供给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二者的相互作用,势必加剧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增加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压力。此外,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有可能出现投资回报递减,即投资的效率下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投资。近年来,由于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鼓励设备投资的增值税转型等多项政策,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投资。但在保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自主投资增长动力不足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就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如果这些投资不能收回,容易引发金融系统风险。所以,央行有必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平抑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
(三)通货膨胀压力过大
近年来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信贷规模激增,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此,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来收缩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在不提高利率,不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基础上,通过回收基础货币和降低货币乘数,快速有效紧缩市场流动性,降低潜在通胀压力,稳定经济增长。因此,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篇: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终版)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本文作者:马浩哲
内容提要。2010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削弱,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难题逐渐突显出来。为处理这一难题,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一月起逐步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过去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在当前中国市场环境下的效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计量经济学方法
作者简介。马浩哲,武汉大学经济与办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103-01
一、我国实施(实际的行为)存款准备金的情况
随着金融体制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难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9月,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7.5%;之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并逐渐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了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了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为更好地避免和减少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至2010年1月,存款准备金率逐步回调至16%;但随着2010年至今房价、物价再次上扬,新一轮的存款准备金上调再次展开。那么,这新一轮的存款准备金调整是否真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起到了基本理论上的遏制作用呢。在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上升的本日,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曾经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否适应宏观调控新环境的必要呢。
从2010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验证新环境下,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过去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实际作用。笔者节选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的最新存款准备金率和m2增长量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研究。笔者第二部分将就研究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论述,还要在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及研究。
二、存款准备金对我国的影响
经过前面的滞后分布模型,咱们得出了与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也便是说应用存款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供应量在我国的作用是相对较弱。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各经济好处主体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敏感性较弱
在居民方面,经济通胀的背景下,一方面会增加贷款,其他方面会减少储备,这来自于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这种行为不是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能有较大程度改变的。在消费方面,消费者对消费的态度不但关注贷款利率,还要关注其现在及未来收入水平等方面。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没有触动流动性变更的根源
现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国内的高储备率和国际收支顺差与基础货币发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假设商业银行手中可运用资金量大于市场上对贷款的需求那么即使中央银行经过提升法定存:准备金率减少商行可贷资金量,商行仍然可以满足市场贷款需求,信贷规模不会下降。只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没有处理,以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为依据的法定准备金率本领就不足以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场合排场。
(三)实体经济中对外依存度过大使实施(实际的行为)货币政策难度加大
2007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这可知参加wto后我国与别国间互通贸易加大。但与此并且也使得我固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高达60%,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从而让央行大量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四)我国的金融市场欠完善,政策的传导本领有待提升
这些年以来我国调节经济更多地应用了经济本领和法律本领进行间接调节,但由于一直以来的路径依赖,有部分经济本领的应用尚不成熟,民众的反应和预期达不到政策充实发挥作用的要求,并且政策的传导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五)对变量的选取和假设大概过于较窄
笔者在选取存款准备金数据时,仅选取了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未将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纳入考虑范围内。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停深化发展,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甚至在大型金融机构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紧缩信贷规模时,中小金融机构的替代优势更为明显,也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占款等变量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本模型中并未采取作为因变量。
所以,我国在应用调整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时,应充实预估其实际效果的削弱。并且,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优化传导机制,扩大内需以降低外贸依存度减少外汇占款,也都将方便于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红霞,李冰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集团经济分析.2007.
[4]杨楠楠.浅析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山东商业会计.2008(2).
[5]金鹏飞.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师.2008(8).
[6]周晨宇.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办理科学.2010(6).
[7]方琴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难题分析.中国外资.2010(9).
第四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通知
1.2004年12月30日发布
2.银发〔2004〕302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加强和完善存款准备金管理,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货币信贷部门负责组织存款准备金管理、监督和处罚工作,会计部门负责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工作,营业部门负责存款准备金的报表审查、资金收缴和日常考核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合作,做好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
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要严格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审查。货币信贷部门要会同会计部门、营业部门等及时了解和掌握金融机构开办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的情况,认真分析其开办新业务、开发新产品获得的资金是否需要交存存款准备金,并将有关情况和意见上报总行。
三、加强对金融机构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一)金融机构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审批权限
金融机构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批准和干预。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审批商业银行动用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授权分行(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审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深圳市,以下简称所在地)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动用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审批权限不得再下放。
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批准动用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机构数超过所在地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机构总数50%的,或者批准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动用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金额超过所在地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实交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金额50%的,须报经总行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审批金融机构动用外汇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金融机构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条件
金融机构发生严重支付困难,首先要通过大力组织存款和清收贷款及其他资金占用,筹措支付资金来源。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仍存在严重支付困难的金融机构,可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解析:考察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延长动工开发期限,单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置换土地;其他处置方式。本题中,c说法正确。
22、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a.与时俱进b.推陈出新c.破旧立新d.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