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慎监管 有效防控风险 切实提高甘肃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篇:加强审慎监管有效防控风险切实提高甘肃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审慎监管有效防控风险切实提高甘肃银行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0年11月26日00:00金融时报
访问次数:61字体:大中小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
增强国力改善民生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而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自成立以来,便以“开发者”的身份与2600万陇原父老乡亲站在一起,自觉承担起了支持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重任。无论是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重点项目,还是“5·12”地震灾后重建、生源地助学贷款、中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应急贷款、基层医疗、下岗再就业等民生领域,都活跃着国开行的身影,成为支持甘肃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金融支柱和主力银行。
发挥长期、集中、大额资金优势,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国开行甘肃分行重点支持了全省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和县乡公路,兰武、宝兰铁路复线和兰渝铁路,九甸峡、大峡、小峡、乌金峡等水电站,“五大”电力公司在甘电厂项目,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华亭煤业集团改制重组及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酒泉钢铁集团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金川公司“走出去”境外资源并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项目,有力缓解了甘肃基本建设领域资金不足局面,保证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着眼金融服务薄弱环节,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国开行甘肃分行创新“三农”服务手段,先后为长城果汁厂、张掖甘州区肉牛养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庆阳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等提供2亿多元贷款。发起组建泾川汇通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1000多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先后向天水、庆阳等地发放中小学、医院重建贷款5亿多元,一次性提供全额32亿元贷款,支持17万受灾农户重建住房。建立支持教育发展的立体化体系,主办甘肃生源地助学贷款,2009年末累计在甘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8.69亿元、惠及学生9.7万人,2010年预计新增贷款6.6亿元、惠及学生达到13万人。累计向甘肃高校发放贷款23亿元,占全省高校贷款的一半以上;贷款1.8亿元支持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支持中小企业的有效模式,累计发放商贸、餐饮等中小企业贷款30多亿元、贷款余额16亿元;贷款20亿元支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近10亿元支持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等环保项目、城乡医疗体系建设项目、下岗再就业工程等。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在金融机构中率先与省政府和甘南州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已发放贷款6.6亿元支持藏区发展。
国开行甘肃分行充分发挥发挥“投贷债租”综合优势,独家承销兰州城投15亿元企业债券,开创了甘肃城市建设领域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先河;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承销20亿元省政府中期票据,深化与省国投公司的合作,探索建立全省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融资机制;牵头组建兰州市南山路、国电兰州热电改扩建项目等银团贷款,与同业共同支持甘肃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投资基金设立工作,用于优质城建项目、产业项目的资本金投入。
坚持融资与融智相结合,深入开展规划合作。国开行甘肃分行与省发改委签订“十二五”规划合作协议,作为全省“十二五”规划和多项专项规划的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成员中的惟一金融机构,组织编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系统性融资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融资规划》,与各市州签订了规划合作协议,与省委宣传部合作的文化产业规划、与建设厅合作的全省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省旅游局合作的旅游产业规划等也在积极推进。通过总行专家资源平台,邀请国内顶级专家,为嘉峪关新市区规划和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兰州轻轨、新城区开发、高新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兰白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庆阳水系工程和《水资源中长期利用规划》等提供咨询、论证服务。
十年西部大开发,带来了陇原大地的腾飞巨变,也见证了国开行金融支持的不懈努力。面向未来,国开行将继续坚持“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融资推动、信用建设”的开发性金融方法,更好地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支持甘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发展跨越。
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
积极防范银行业风险
谢凝
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基础还不够稳固的形势下,甘肃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甘肃地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作为银行业监管部门,必须发挥好把握形势、管控风险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辖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
先利其器:
坚决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我国信贷管理体制上的一场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甘肃银监局在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认识,促理念转变。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站在维护信贷资金安全、保护存款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高度,把推行贷款新规作为更新信贷理念、重塑信贷文化的重要举措,消除等待观望情绪,着力解决一些机构上级不主动、下级不能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工作进度落后的银行,督导其认真梳理问题,深入查找原因,明确整改责任,促进度,抓成效,全力保障“齐步走”目标的实现。二是抓规范,促制度建设。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加强制度建设、梳理流程、优化系统支持、修订法律文本入手,制定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三是抓培训,促素质提升。编撰学习读本,邀请专家授课,深入机构督导,培训2万多人(次),参试机构、人员覆盖面均达到80%以上,合格率达95%以上。四是抓宣传,促形象提升。注重利用主流媒体加强贷款新规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既宣传先进典型,又鞭策后进单位,通过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实现共同提高。五是抓监管,促工作转变。坚持从严监管,把推行贷款新规与现场检查频率挂钩、与机构准入挂钩、与高管准入挂钩。对于在贷款新规落实上起色不大的银行机构,约见其高管人员谈话,使贷款新规的贯彻力度明显加大。
未雨绸缪:
全面清理规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全面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我国银行业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甘肃银监局按照刘明康主席提出的“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部署和“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现场检查”的“六步走”要求,稳步实施,狠抓落实。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台账,开展定期监测,准确核算平台企业净现金流,把握平台贷款的偿还能力,及时提示风险,形成制度化、长期化的监测机制。二是加快分类处置。严格执行标准,严格划分类别,严格分类管理,确保了风险承担与问责机制得以建立,偿债责任与落实措施得以靠实,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得以明确,原有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的责任能够有效履行。三是强化贷款管理。重点加强了对押品、项目现金流和还贷条件以及资产分类、拨备计提的管理,定期评估,及时补足,防范减值风险,确保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不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同管理,修订完善文本,确保条款严谨,防范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建成项目还本期管理,落实等额还本付息规定。四是提高会谈质量。通过积极开展四方会谈,共同敲定了四类风险定性,确定了平台贷款的整改处置方案,形成会议纪要,以现金流“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为衡量标尺,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明确平台名单、明确风险自担、明确问责机制、明确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借款和担保主体等保全分离以及清理退出措施,最大限度地稀释和化解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全面审慎:
着力管控辖区银行业风险
防范化解风险是银行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坚持以风险为本,就是要注重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我们从甘肃银行业运行实际出发,重点管控四个方面的风险。首先,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防由于行业周期波动、宏观政策调控、行业内部“洗牌”等因素导致的信贷风险。加强对开发商预售项目资金管理,实时监控,封闭运作,专款专用,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关注高风险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对资金回笼不畅、资金供应链出现问题的企业贷款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区别对待,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需求。其次,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风险。配合落实甘肃落后产能淘汰规划,重点关注钢铁、水泥、煤化工、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变化情况,及时提示风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和限制向“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支持。第三,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水平。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资金来源和运用结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来源的稳定性,提升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改进流动性监测水平,建立月度、日均存贷款统计制度,解决冲时点、冲规模的问题。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遵循审慎原则,设定压力情景,充分考虑风险要素的关联性,掌握银行承压能力,科学制定应对预案。第四,全力管控案件风险。加强警示教育,促使高管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案件、从行动上防控案件。对于相关案件责任人,不仅进行监管问责,而且追究法律责任。从严打击银行内部人员犯罪,保持高压态势,降低道德风险。严格落实案件报告制度,对瞒报、迟报案件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银行执行力文化建设,杜绝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规章的行为,筑牢案件防控底线。
协调发展:
提升对“三农”和小企业的
信贷服务水平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扶优扶强,而且要扶弱扶小,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切实加大对“三农”、小企业等弱势领域的信贷支持,确保实现“三个高于”、“两个不低于”目标。督促地方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紧贴“三农”市场定位,以创新农户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完善机制体制,积极开展信用评估,提高授信额度,把小额信贷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坚决纠正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经营实力,无视监管底线贪大、求快的不审慎经营行为,对其高管人员实施问责。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督促在县域增设机构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保证将一定比例的增量存款投入涉农贷款。指导加快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完善专营机构功能,培养专业团队,单列信贷规模,单独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创新适应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担保方式,协调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配套优惠政策,营造适合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的经验,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提升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
统筹谋划:
以信贷结构优化促增长方式转变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紧抓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找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寻求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既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一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合理贷款需求。二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特别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严格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异常波动。三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加强互信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增强议价能力。对于新增贷款金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都采取银团贷款方式解决,既遏制了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破坏社会公平竞争的倾向,又有效降低了贷款集中度风险。
(作者系甘肃银监局局长)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
促进信贷业务健康规范发展
2009年7月以来,中国银监会相继颁布“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监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带有体制性、流程性改革的信贷管理新规,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贷款风险意识,规范贷款经营行为,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贷款业务健康发展。贷款新规作为我国银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在合规经营、依法监管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按照银监局要求,全面推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学习培训扎实。工行甘肃省分行对全行信贷人员举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视频培训,各级行也分别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实贷实付”为核心内容的业务培训和再培训活动,并组织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知识测试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和测试,使前、中、后台信贷人员充分认识了推行“实贷实付”的现实意义,熟悉掌握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具体要求。二是日常工作有序。工行甘肃省分行制定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自查整改工作方案》,按月填报《“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情况月度报表》,根据总行每月下发的《受托支付存在问题贷款清单》,督促各分支行进行问题贷款的核查整改;及时报送工行甘肃省分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机制完善工作总结》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自查整改工作总结》报告。三是监测督导及时。工行甘肃省分行对2010年二季度发放的单笔借据金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贷款、超过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超过30万元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和超过50万元的个人经营类贷款支付方式进行了逐笔监测,对各行上半年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6月份开始,建立了贷款资金支付非现场监测核查机制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情况月报制度,从专业考核、监督检查、核查整改等多方面督促各行执行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四是自主支付管理严格。自主支付方式提款审核时,要求借款人提供较为详尽的贷款资金使用计划,并对借款人贷款资金支付进行逐笔延伸监督,跟踪企业支付的现金流向,确保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目前尚未发现贷款挪用现象。
在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过程中,工行甘肃省分行在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岗位设计、培训指导、客户宣传、检查督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各项贷款发放平稳有序,贷款新规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原则执行较好。
下一步,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开展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全行思想认识。继续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确保各级行管理干部和信贷业务前、中、后台人员全面掌握核心要义和具体操作要求,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依法合规经营的关系,以全新的信贷业务经营理念认真执行贷款新规各项监管要求。二是加强客户宣导,进一步促进贷款新规实施。克服各种畏难情绪,进一步加强客户宣传引导工作,诚恳地向客户宣讲贷款新规有利于客户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节约财务费用等积极作用,努力引导更多客户主动采取受托支付贷款支付方式,不断提高工行甘肃省分行受托支付贷款比重。三是完善业务流程,严把贷款支付审核环节。组建成立贷款监督执行部门,由省分行直接负责全省公司贷款放款核准和提款审核工作,确保贷款资金按照贷款新规要求进行支付,最大程度地发挥支付审核对贷款资金流向的控制功能。四是加强监测监督,切实推动实贷实付执行。进一步完善实贷实付非现场监督监测工作机制,对应执行而未执行贷款受托支付方式的贷款逐笔下发核查整改通知书,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以及受托支付贷款比例较低的行,将采取通报、告诫、以及实行信贷业务控制等处罚措施,切实提高实贷实付执行效果。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
支持节能减排担当社会责任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金融力量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积极履行了国有大银行的社会责任。
在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授信制度建设上,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明确了该行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的授信政策,充分考虑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素,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建立“绿色信贷”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甘肃中行将环保依法合规指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将环保考核与业务发展挂钩,促使全行“绿色信贷”意识明显提高。目前,环保“一票否决制”已成为甘肃中行贷款营销、调查、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都必须严格把关的重要关口,为甘肃中行支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动力与保障。
在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授信支持力度方面,甘肃中行立足甘肃省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点支持了白龙江、黑河流域水电;酒泉、嘉峪关风电;敦煌光电等新能源建设和开发。截至2010年9月末,甘肃中行已对清洁能源项目批复授信总量超过人民币80亿元,贷款余额30亿元,占一般性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的14%。在大力支持甘肃省清洁能源建设的同时,甘肃中行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如余热锅炉、核电设备等节能减排产品,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电网自动化、煤电厂脱硫等节能减排项目。截至2010年9月末,甘肃中行发放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煤电厂脱硫贷款超过人民币45亿元,占其一般性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的21%。
严把“高能耗、高污染”信贷闸门,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甘肃中行在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重点支持的同时,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中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劣质企业新增信贷,加快退出落后产能项目信贷,对钢铁、水泥、造纸、制革、印染等被国家列为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而被认定为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项目和企业,一律不得发放项目贷款,并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贷款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三查”力度,严把“两高”信贷闸门。
支持节能减排,推动了甘肃中行又好又快发展,客户基础不断壮大。近两年来,甘肃中行储备了一批以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为主营业务的优质企业,客户基础不断壮大,客户群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甘肃中行公司贷款客户数较2008年增加了93%,其中,新增节能减排客户数占新增公司贷款客户总数的25%,对甘肃中行壮大客户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甘肃中行加大了对“上大压小”、清洁能源等节能减排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投放,随着贷款总量的不断增长,高收益率的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升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甘肃中行利差水平的提升起到明显拉动作用。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甘肃中行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中长期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的60%,对甘肃中行优化信贷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以“支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甘肃中行加强客户群建设,优化信贷结构,提高发展水平,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0年三季度末,甘肃中行一般性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为210.38亿元,新增人民币公司一般性贷款为40.84亿元。其中,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人民币公司贷款新增额占全部人民币公司贷款新增额的51%。
今后,中行甘肃省分行会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严把“两高”信贷闸门,创建和谐社会环境,为甘肃低碳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
转型与再造
金秋时节,45岁的甘肃农垦集团条山农场职工倪富康面对自家19亩近900棵梨树丰收的景象,对建行“雪中送炭、上门送贷”充满着感激。“谁也没有想到建行会给农户贷款。”当倪富康在果园地头签下4.5万元贷款合同后,农场职工们真正相信建行服务走进了他们。从2010年5月20日发放第一笔小额农户贷款开始至今,建行甘肃省分行已成功向638户农户发放“农耕文明”贷款4960万元。服务“三农”,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是建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百姓民生工程成功实现的又一业务创新。
近年来,当人们看到建行甘肃省分行第一个将营业柜台变矮、把办公桌从厚厚的玻璃后面搬出来时,看到这家银行主动要求客户为自己的服务打分时,看到这家银行不仅仅可以存贷款时,才发现这家国有大行正在转型。
几年来,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成功发行了为兰州城市建设融资的理财产品兰州城投“利得盈”,为甘肃企业发展融资而设计发行了第一款股权融资理财产品“乾元一号”;为甘肃第一家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企业提供了ipo财务顾问服务,开始了投融资业务的征程。特别是根据甘肃省有色金属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民营企业甘肃建新集团上市过程中的复合型需求,该行在建行总行牵头组织下,形成了境内外、总分行、商业银行与投行机构、投资咨询与资产管理等专业机构联动的网状联动服务团队,在短时间内从各个角度满足了客户的一揽子需求。该项目涵盖了贷款、存款等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财务顾问、资金监管、银行保函、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以及股权投资、认股期权、保荐承销等资本市场业务。是建行组合运用投行及银行产品最多的案例之一,成功实现了传统银行业务与新型投行业务的有机结合。
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建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推进“民本通达”民生系列产品综合服务方案,为在医疗卫生行业打造高效的医院资金管理和服务平台,搭建银医合作的新模式。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发行了“健康龙卡”;与读者出版集团共同启动了“双百双优送文化”主题活动。针对教育、卫生、社保、环保四大民生工程,建行甘肃省分行在教育慧民、医疗健民、社保安民和环保益民四大领域精耕细作,演绎精彩,备受社会好评。
走进该行新设立的小企业业务专业经营机构小企业中心,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让人感受颇深。从贷前的市场综合营销,到贷中的业务受理、业务评价、信贷审批,再到贷后的预警、回收管理,整个流程一线贯穿,“信贷工厂”经营模式,提高了业务运行效率。根据小企业的价格敏感度、需求频率、额度大小、风险高低,研发的针对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小企业的系列金融产品,如“速贷通”、“成长之路”等,成为市场的新宠。
建行在甘肃的耕耘不仅迎来了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也使建行服务的理念深植客户心中。现在,建行甘肃省分行几乎所有的网点都要按照转型的要求重新布局,甚至重新装修所有的网点人员都要从头学习如何去工作。而正在开启的二代转型,则进一步规范了网点理财中心为个人vip客户提供差别化、专业化服务的工作流程,财富管理中心、理财中心、理财室三级架构的高端客户服务渠道体系的搭建成功,通过其专职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队伍和后台专家团队,其专业化服务水平将会得到新提升。
转型不仅让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脱胎换骨,也成为推动甘肃金融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建行甘肃省分行荣获甘肃省政府首届“省长金融奖”和“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突出贡献奖”。转型与再造,让建行甘肃省分行与市场贴得更近,与客户贴得更近。
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
把优质服务进行到底
1989年,交通银行登陆兰州。作为甘肃省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在甘肃金融界刮起了优质文明服务旋风——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礼仪服务、综合柜员一站式服务、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这些不断升级的服务举措,引领了陇上金融服务潮流。
2007年,交通银行在完成境内外上市后,为创建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启动提升服务质量工程。交行甘肃省分行以战略转型为契机,开始了服务兴行的二次创业。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动员,交行甘肃省分行确定了提高服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提高增值服务水平的“三部曲”蓝图,决心一年一大步,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交行甘肃省分行成立服务质量管理专门机构,修定了涉及各个服务环节和各业务流程的服务规范,在全行强力推广。
为提高柜面员工的业务处理效率,交行甘肃省分行坚持将业务练兵制度化、常态化。每季度一次的柜面员工业务技能达标和竞赛,调动了员工学业务、练技能的主动性,不达标不能上岗,上岗标准逐年提高,学习成为交行员工的存在形式,“不用扬鞭自奋蹄”就是员工勤学苦练业务的真实写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我县自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范工作以来,极大的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推动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切实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幸福xx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对廉政风险工作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岗位廉政风险教育针对性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在教育的对象上,层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一些重要岗位仍然存在廉政风险的隐患;预警信息的收集汇总不够全面及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才能有力推动廉政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二是强化对重要岗位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各种监督检查和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经常分析和注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行为,不仅了解其在岗的表现,同时对八小时以外的情况进行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案件防范关口前移。三是创新形式,
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互动性和感召性。在坚持和发扬传统廉政教育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不断整合和挖掘我县的廉政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