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1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现状研究

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主体的不同,本文将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分为三大类,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性金融服务平台。1.1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银行网点在农村地区的铺设可以以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实体形式,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与此同时,银行性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互联网化”,加速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服中心等线上服务平台升级迭代,加速开发各种APP。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结合当地需求,积极地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路径。江西省联社以微信作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了百福微信银行,实施“大平台+小银行”的微信营销推广策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聊城信用社通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带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推广;另一方面为农户经营提供上下游信息,方便农产品输送到城市,实现城乡互通互联。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路径,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压力。然而,大部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平台并未针对三农问题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并没有真正下沉至农村,为广大农民、农户接受。1.2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1)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打造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首先是以互联网巨头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如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早在2014年,蚂蚁金服便开始布局农村金融,从一开始阿里的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到现如今旺农贷平台,旺农保平台和旺农付平台的推出,蚂蚁金服很早便开始布局农村金融市场。经历过“线上+线下”的熟人模式,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后,蚂蚁金服开始联合政府与金融机构做数据化平台模式。一方面,蚂蚁金服与县域政府合作,在支付宝城市服务板块开通县域政府的专属页面,将当地的更多行为线上化,从而形成更多数据。另一方面,与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旺农贷联合放款”平台,面向县域及以下农民,帮助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下沉,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惠金融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额度不等的信用贷款服务。(2)以新型互联网公司为主体的涉农P2P平台。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有131家涉及三农业务的P2P平台,占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6.63%。预计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主要代表有宜农贷、农分期、翼龙贷、什马金融、可牛农业等。P2P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体集中于“高级生产者”或者是想要扩大生产规模的“自生区域”的农户。以这部分人群作为创新性互联网农村金融平台的目标群体,潜在的风险会比较小一些,同时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阶段,制定不同的功能模式。(3)以希望金融为代表的传统巨头打造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希望金融是新希望集团旗下一家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范围涵盖了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和农业产业支付四大领域。本质上,希望金融也是一家P2P平台,其优势是新希望集团拥有的线下全国近有600家分子公司成为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雄厚资源。(4)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性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共同开发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借款人信用,分析资金需求状况,确定信贷资格和规模。成都市温江区“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站),以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实现农村金融产品发布、信贷需求征集、支农政策集成、信用信息汇集共享等功能,推动各类农村产权“应贷尽贷”,充分激活农村产权市场。截至2018年6月,“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40笔,共计1.38亿元。

2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一,在平台构建主体方面,采用政府牵头,政、校、企三者合作的模式,广泛引进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平台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保定市政府作为牵头人,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提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由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进行开发,引入社会投资资本为平台项目注入资金。高校可以为线下服务网点提供人员支撑,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培训;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为农户提供财务、增信等方面的支持,多部门合作,共同打造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平台运营模式。第二,打造“线上+线下”的业务和风控模式。农村社会有典型的熟人特征,在构建保定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同时,定点建立市、县、村三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对接、金融产品发布、金融信息宣传和教育培训服务等服务,并在线下完成信贷需求征集、信用信息汇总、信贷调查、贷后清收与管理、抵质押物处置和变现工作等。第三,建立融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建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征信体系。一方面依托央行的征信中心;另一方面依托线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收集、管理农民和农户的财产、收入和历史交易信息,并归档整理,上传到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其次,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财政首期出资,专项用于收购为清偿到期债务而经抵押(借贷)双方协商一致处置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资产。每年根据风险基金使用和新增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按比例适时补充基金,年末节余滚存下年度使用。最后,探索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与保险公司、银行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合作,分担市场风险。采用险资支农贷款方式,以“险资直投+信用保证保险/第三方担保(或政府担保)+农险保障”的运作模式,把贷款风险转移到投保风险,从而使农户无须提供抵质押物,仅需要先投保农业保险,打破了原来对抵质押物高标准严要求的限制。依托机构的同时,根据农村熟人社会效应,改善担保方式,让农民农户互相担保,分散信用风险。第四,构建以信息资源子平台为基础,以征信服务子平台和担保服务子平台为保障,以金融产品子平台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架构。首先,以覆盖新闻动态、通知公告、教育培训、行业动态、项目公告等金融信息的信息资源平台为基础,从根本上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提升农村金融能力。其次,征信服务子平台作为风控的重要的环节,以收集的信用信息和交易记录为基础,形成大数据资源,构建农村信用评价。再次,引入金融中介机构,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以社会和政府共同的力量为农民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和增信服务,同时,与保定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建立涉农抵贷资产处置机制,完善资产清收和资产处置的程序规范。最后,建立与多金融机构合作和农业供应商合作的金融产品平台。一方面,按照理财、贷款、项目融资、农业保险等产品模块与多金融机构和供应商合作,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特点,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业务,推动金融机构在抵押担保、额度、期限、偿还方式等贷款要素上不断创新优化。

4结论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中,既要发挥政策引导,又要市场积极参与,还能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户的积极性,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件。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牵头、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构建思路,发挥主体的专业性;充分整合线上线下渠道,以线下促进线上的推广,将线上互联网基因植根于线下物理网点;建立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金融市场多元主体的功能,促进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