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供销社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提起××,××人无不交口称赞。他已58岁了,仍是××供销社主任兼义务性的××英雄民兵连连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无闻、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在养育他的××土地上,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他首先就会扑向那里;他心里装着的只有党的利益、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在他看来帮助群众解决疾苦是自己份内的事。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才使××供销社在经历兴衰成败的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始终保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正是由于他的模范带头作用,才使××英雄民兵连的旗帜至今仍在人们的心中高高飘扬,该连在1997年至2002年,连续三届(两年一届)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单位”;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模范民兵连”光荣称号;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2002年被中央军委政治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基层先进民兵单位”。××同志于1998年被广州军区授予第三届“人武之星”的光荣称号,1998年5月当选广东省第八届党代表。

心系集体,情牵职工

××同志于1965年进入××供销工作,从1985年起担任该社主任,迄今在供销社的岗位上已辛勤耕耘了39个春秋。

××镇供销社现有职工25人,离退休36人。主要靠出租门店维持运作。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矛盾和困难,是变卖集体资产,收拢部分资金,补偿分流人员,抑或结合政策,利用好自身优势,共渡难关呢。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实行体制改革,××供销社象各地一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赤字。职工面临着分流。照理说,按政策他是完全可以在当时把集体房产等转卖掉的。眼看其他的同行较多的都采取了以转卖社集体资产补偿分流人员的方法,他心里感到更大的苦恼。随大流,企业将解散,职工也将无着落;另辟新章,单位经济收不敷支,运作困难。社会上的一些好心朋友都纷纷劝说,叫他采取大多数人的方法,把企业财产转卖掉,多收些钱,既符合政策,解决企业经济困难,又或许可捞取些好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从繁重的企业事务中解脱出来。他是60年代老牌商业中专学校毕业生,商业经济管理知识经验丰富,完全有条件到待遇更优厚的单位就职,当时很多在惠州、深圳的老同学、现在的企业老板都纷纷愿意高薪聘请他去。然而××同志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能得到的好处和能争取的优越待遇,而更多想到的是企业职工和民兵们的切身利益,想到的是如何最好地保障集体资产不至于减少,职工们不至于因改制影响而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他没有听从朋友们的好心劝说,而是选择了促进企业保值、增值的路。在改制时,全社的资产一点也没有转卖,全部采取以承包出租方式发包给个体户或本社职工经营。一方面,既可解决单位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又可解决本社职工就业出路。讨论时,大家一致赞同他提出的方案。供销社早年办有1个加油站,因资金困难,无法经营,眼见面临倒闭的困境。××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挽救,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对有意经营的个体户多次登门拜访、接触,做大量耐心的工作,最终使其答应拿出资金合作经营,从而稳定了加油站,增加了集体收入。对此××同志说:“作为单位负责人,我想的是国家政策方针,想的是单位利益,想的是职工的福利,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对单位有利,对职工有益,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正是××同志的无私奉献才使××供销社在几经沧海桑田的变换中,始终保持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成为××镇唯一的一家能保留下来的多门店出租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年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

坚持原则,克己奉公

××镇毗邻香港,××渔港又是国家一级群众渔港,港澳台同胞较多,船只往来频繁,商贸往来活跃,前些年门店出租较为抢手。当时一些社会朋友纷纷到××同志家登门拜访,送礼的,送红包的,承诺给分成的等等,纷纷要求承包供销社门店。这些,××同志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严格按照集体决策办事,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公开、公平。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民主作风,受到干部职工们的尊重。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商贸零售业出现萎缩,加上税收增长等,致使经营成本加重,许多个体承包户出现欠租或者退租,单位集体经济收入面临巨大压力。供销社在海旁街有一间杂货门店,原由本社职工承包,因经营困难退包,停止了经营,对单位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浪费了有用资源。××同志便积极发动其侄女婿续包。侄女开始时以为,舅舅是单位负责人,这个门店又是因为经营困难退包的,应可以便宜些承包。在班子讨论时,班子成员也都同意每月减少200元,一年减免2400元给予承包。××同志却极力反对,强调必须一视同仁,坚持原则,一点也不能少。现此门店由其侄女婿承包经营,每月按原来租金足额缴交。××同志的做法受到单位及社会人员的称赞。

身先士卒,再映旗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就连照顾孤寡老人和照顾连队民兵的生活也成为他份内的事。该镇东海村住着两位已年迈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同志从1990年起,就一直坚持每月为他们买盐、送粮,还经常到老人家去问寒问暖,逢年过节,都给他们送去慰问金。这对老人经常感动地说:“我们虽然无子无女,但是你却给我们带来胜似子女的温馨。”并流下感激的热泪。民兵们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困难,他总是给予大力的帮助。黄文燕因税所改制分流下岗,家庭生活遇到了困难,他得知后,想方设法,多次与黄文燕谈心,交流思想,使他转变了观念,明白了政策。最后经多方联系,在市场处承租摊档,开设摆卖水果生意,有效解决了就业出路和家庭生活收入。黄信平母亲急病入院,需约2万元,全家陷入极度困惑中。××同志得知情况后,积极发动各界的朋友和连队全体民兵捐款,自己带头捐助,筹集解决了大部分的入院费用,解决了黄信平的燃眉之急。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我们在××同志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无私无畏,为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奋不顾身,躹躬尽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一个历程,一座丰碑;一行足迹,一串赞誉。××同志虽然没有创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什么浮华动人的词藻,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忠于他那毫不起眼的供销社工作,忠于他那没有报酬的民兵事业,为保住英雄旗帜不倒,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哪里有险情、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和洒下的汗水。他心里装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的事迹也正如英雄民兵连的先辈在保卫小星山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一样写入××英雄民兵连的史册,也写入了××人民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