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环境综治动员讲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五乱”现象依然突出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五乱”现象经过前段时间的整治,虽然有所好转,但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并且反弹还比较严重。
(二)设施建设依然落后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我县投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3000余万元,购置了巡查车、垃圾箱、高枝锯等设施。应该说投入比以前大大增加,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停车位严重不足。由于县城老城区规划缺乏前瞻性,没有考虑到*的车辆会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停车场地预留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二是市场建设、管理落后。市场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备、管理比较混乱,没有一家能达到部颁或这次整治标准要求。三是河流、道路的保洁设施缺乏,往往都是有重大活动才清理、打扫一次。四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目前,县城只有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站,污水处理厂也还在建设之中,这与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差距很大。
(三)管理体制依然不顺
虽然我县成立了城市执法监察大队,但其实质还是规划建设局的下属单位,并且执法主体依然是各职能部门,权责不相对应,存在着先天不足,再加之后天努力不够,因而群众对城市管理意见比较大。
(四)认识还不到位
一是干部认识还不到位。7月17日,奇葆书记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力的环境工程,是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但是,我们的许多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有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倾向,没有下深水,没有动真格,致使效果不理想。二是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我们的引导、宣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还没有让群众深刻理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没有让群众树立起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没有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没有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因此,群众的参与意识没有增强,不良习惯没有改变,文明素质没有提高,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
(五)长效机制还没形成
虽然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体制机制上探索、总结还不够,对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学习还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这也是环境治理不深入、不达标、效果不巩固的重要原因。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主要任务
主要有整治的具体内容和建立长效机制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整治的具体内容
1.彻底解决“五乱”问题
“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是一个地方“脏、乱、差”的典型表现,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是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的首要工作。奇葆书记说,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身边的环境都熟视无睹,管理不好,连打扫卫生都不愿做或者做不好,还想做什么大事,还能做好什么大事。他认为搞不好一个地方的城乡环境,就谈不上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地方官。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奇葆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整治“五乱”现象作为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我县“五乱”问题前段时间虽经整治,但不彻底,并且反弹严重。因此,全县要集中力量、全面动员、全面覆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针对“五乱”现象的专项整治活动。国庆之前要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这是整治工作的第一仗,张市长把它称之为“洗脸工程”。如果脸都洗不干净,何谈其他。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下真工夫,把*的脸面洗干净。一是要解决“垃圾乱扔问题”。所有垃圾要有规范的收集设施、要有专门的运收人员、要有合理的处理渠道;二是要解决“广告乱贴”问题。彻底清理建筑墙壁、街道地面上的各类非法小广告,治理广告乱贴乱画的顽症;三是要解决“摊位乱摆”的问题。集中力量治理乱设乱摆、占道经营、跨门经营等问题,清理整顿各类占道摊点等;四是解决“车辆乱停”的问题。要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合理设置车辆停放区域,对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五是要解决“工地乱象”问题。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活动,治理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2.搞好三个集中整治
一是集中整治乡容村貌。要治理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要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村社道路硬化;要实施庭院环境绿化美化,抓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大力推广普及沼气利用。
二是集中整治交通沿线。8月份是省上确定的“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月”,要努力实现违法停车得到有效遏制,城乡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点)进一步得到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秩序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信号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明显提高,全县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的目标。工作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加快停车站、点建设;二是解决场镇占道经营问题;三是抓好公路沿线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抓好交通沿线的垃圾收运处理、植树绿化、公厕建设、废弃建筑和设施清理。
三是集中整治重点部位。要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和秩序,集中力量治理“脏、乱、差”的问题;要整治“裙房卡口”,加大改造力度,实现道路畅通;要对集贸市场实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做到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溢流、无占道经营;要治理背街小巷,集中解决道路不畅通、路灯不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不留死角,全面治理。
三个集中整治的难度比较大,因为问题比较突出,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容易忽略,容易反弹。这项工作除建设周期的原因年底不能完成外,其他方面的整治工作今年底要务必要完成。
3.建好五大设施
交通管理设施、环卫设施、治污设施、商贸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设施是城乡环境实现清洁、整齐、优美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但现状是情况差、问题多、难度大。我们要下大力气上一批解决五个方面问题的项目,为我县城乡环境清洁、整齐、优美打下长久坚实的基础。
一是做好规划。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涉及当前和以后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在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的问题,为了实现“立足当前、兼顾以后、合理布局、功能齐备”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规划。这个规划要把省、市的要求、本地的现状、未来的需要结合起来,要与我们正进行的城市总规修编和38个乡镇总规修编结合起来。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多操一点心,要对县城和乡镇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加强与规划设计单位的沟通,做一个实事求是、适度超前的规划,避免盲目乱建。
二是多元化投入。交通管理设施、环卫设施、治污设施、商贸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设施建设投入是很大的。全部靠财政投入显然不行,大家要开拓思路,多想办法。对我们而言,重点应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产业重建资金、生态建设资金,都与环境建设有关,尤其是要利用灾后重建中期评估优化项目的机会,把与灾后重建有联系的项目挤进去;第二,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治污、环卫和环境保护是扩大内需支持的重点,要搞好项目编制工作,极力争取中央资金;第三,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一些民间机构、社会人士也有投资环境设施的意愿,我们要积极争取。第四,引入经营理念,通过市场运作吸引资金。可以通过“经营城市”的一些方式来筹集资金。比如,最近政府就将出台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办法,从而加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促进环境改善。
三是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设,要由一批项目作支撑。我们一定要按照“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力争两年时间完成这五个方面的设施建设,使*城乡保持清洁、整齐、优美的能力走到全省同类县市的前列。城乡环境方面的项目属于公共性质的项目,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4.讲品味、重特色,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奇葆书记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更艰巨的任务是要提升形象和品味,形成特色风貌。他认为我省城乡建设普遍缺乏特色和风格,城市千城一面的农村版、山寨版;农村普通存在的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等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城乡建设规划重视不够,编制水平不高,执行不严,农村规划覆盖面低造成的。他把改变这种状况,转变规划观念,抓风貌改造视为城乡建设的一场革命。他要求高度重视城乡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奇葆书记的指示精神,搞好统筹规划,用规划引领灾后重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到建设,从单体到整体,从现在到未来,从农村到城镇,都要通过“四注意、四提升”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三打破、三提高”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来解决城市无品味、无特色、农村版、山寨版的问题,解决农村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的现状。
灾后重建我们得到了国家、港澳台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获得的建设资金超过了新中国建立来国家投入的总和。几十亿的巨大投入,最后整得乱糟糟的,怎么去向国家和关心、支持我们的爱心人士交待。因此,我们务必要深刻理解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提高城乡建管水平。一是突出重点。两年之内中心城区、3个区域重点镇和交通沿线要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抓规划的编制。县已聘请了沿海地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城市总规和乡镇总规进行修编。在灾后重建和其他一些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也一定要找一些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高起点规划是关键,规划不具有特色、品味、风貌和美感,建设出来的东西也肯定不具有特色、品味、风貌和美感。规划难、执行规划更难。相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坚持原则,规划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严格执行,就不能打折扣。要以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抓好规划,执行好规划。三是要注重政策引导。用政策去引导,顺势而行,远比运用单纯的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来的顺畅和容易。环境综合整治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城乡建设管理也是涉及每一位老百姓的事情,要集思广益,要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监督,因势利导的做好工作。
(二)建立长效机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依靠广大群众,通过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中来。要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立体式宣传,做到报刊上有专栏、广播电视上有专题、网络上有互动。要利用公益广告、橱窗板报、手机短信以及车站、收费站、公交站亭等公共场所的宣传设施,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城乡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激发和调动群众支持环境治理、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志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更是对党政机关执行力、公信力最具体、最直接、最有效的检验。我们是一支经受过特大地震锻炼与考验的队伍,我相信,只要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理念,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建美好新家园中经受住新考验、取得新成绩,以崭新的城乡环境面貌迎接新中国60周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