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发言稿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下,农村该如何以生态修复
2017年10月26日
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破解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重现“绿色青浦,上善之城”的生机活力,2017年,**村在区、镇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于3月底前完成了村内5.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关闭和整改环保问题企业17家,并于5月完成了青浦区“无违村居”验收工作。据此,**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违四必”工作的整治阶段告暂一段落,目前正逐步迈入下一阶段,工作重心由环境整治转向生态修复,力求以生态修复为引导,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效发展。
一、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恢复农耕产业面貌。
一是推进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田、标准化果园硬件配置水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工程、恢复和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新建和完善输水管道、排水明沟、完成低洼为区改造,以提高农用地综合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二是加快198减量土地复垦。“198”地块企业减量是防止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及时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自2014年以来,**村积极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实施“198”地块企业减量,通过拆除复垦等土地整治,在修复平整和种植农作物的原则上进行
1生态修复,将建设用地恢复为农地,恢复土地农用价值。下一步,**村将充分利用198地块减量“让”出的土地引进高新农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亮点,恢复农耕产业面貌。三是加紧整合农、林资源。**村拥有三块农产业项目,500亩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400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和800亩名贵树木园。目前管理得当,水田由稻米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管理、枇杷园计划收回、名贵树木园已与上海园林公司进行沟通,同意进一步开发,**村正加紧整合农、林资源,通过统一开发管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技术人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四是适量投放鱼苗净化水资源。**村区域范围内水资源丰富,拥有16条中小河道,全长8.2公里。生态整治后,**村提出“河道长”工作体系,并在试点河道五家埭河道投放适量鱼苗,由河道长进行管理,实现“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目标,保持河道长治久清的同时,促进和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让村民都富起来,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一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依托**村稻米、枇杷等农产品,发展延伸产品。计划开发手工作坊,制作米糕、米粉、大麦茶、枇杷膏等产品,将农产品加工升级,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产品多样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设置手作体验馆,使参与者能够亲身体验各种农产品加工转型的过程,促进农产业有效转型,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计划开设田间超市,为稻米、枇杷、有机蔬菜等农产品提供集中销售的渠道;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以拓宽市场,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形成生产、包装、销售、配送的产业链,使产品销售能够集中化、规范化。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
3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于原址(千步53号南)重设新石器时期(1.4万年前—4000年前)至东周时代的历史文化遗迹,重塑历史遗迹;传承崧泽文化,开发“古稻田公园”,努力成为上海市民观赏乡村风景和体验乡土田园生活的最佳选择,并结合乡村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