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演讲稿
坚持“四化”工作思路
全力打造平安城市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坚持科技化防范,努力打造最佳技防城市。围绕构筑以科技防范为主导的城市治安防范新机制,着重抓了”两推广”、”三普及”、”四完善”。”两推广”,就是在全市所有宾馆、旅馆、酒店推广了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在全市所有派出所和出入境口岸推广了人口综合应用管理系统,并把这两大系统与出入境、特殊人员登记备案、法定不准出境报备等系统联接,构筑起了重点人口管理的网上屏障。”三普及”,就是在新建居民区、大中企业、邮政电信部门、金融单位、旅游景点、商场、学校、医院、车站等重点场所,普及电视监控、电子报警、电子防盗三大技防系统,充分发挥了这些科技设施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四完善”,就是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市区主要路口和区域的道路交通电视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了雷达监控、云台摄像、信息传输、海上巡逻四位一体的沿海监控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无线报警、卫星定位等多种监控手段配套的机动车安全防范系统,进一步完善了110、122、119三条专线的整体联动系统。目前,威海市区各类单位、场所和社区的技防建设面已达80%以上,做到了沿海有雷达控制、空中有卫星定位、地上有监控网络。
三、坚持市场化运作,全面加大对城市平安建设的社会投入。主要探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治安防范投入的八条新途径:一是对新建的各类项目、设施和小区,实行”谁建设谁投资”。市里确定建设单位为新建项目治安防范设施的投资主体,坚持做到防范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立项、同步验收。去年以来,全市城区480个竣工建设项目全部达到规定的物防技防标准,其中威海市区8个新建住宅小区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的要求。二是对原有的综合性场所和设施,实行”谁拥有谁投资”。通过对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大型商场、农贸市场、体育场馆等场所的治安防范设施进行普查,督导产权人全面更新改造了消防电子报警、防盗电子报警、电视监控等设施。三是对个体私营网点,实行”谁使用谁投资”。由公安机关组织、承租使用人投资安装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其中金店、名品店等贵重物品经营网点都安装了电子报警系统。四是对未封闭且无技防设施的老城区,实行”谁管理谁投资”。组织小区内房屋所有权单位适当出资,采取封闭式、半封闭式、并网式管理模式,安装监控设施,增加巡逻力量。目前,威海市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全封闭小区20个、半封闭小区9个。五是对城市周边由企业集团管辖的村改居社区,实行”谁管辖谁投资”。全市52个企业集团与居委会一体化的村改居社区,治安防范投资平均达100万元以上,其中不少社区都做到了警务区、巡逻队、电视监控、电子报警等配套齐全。六是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行”谁经营谁投资”。我市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治安防范作为城市平安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调动了他们加大治安防范投入的积极性。目前,非公有制工业企业防范设施达标率超过了60%。七是对统一组织的重点防范设施建设,实行”谁受益谁投资”。我市在沿海区域安装的30套雷达扫描、云台摄像系统,购置的100多艘海上巡逻艇,在出租车上安装的无线报警系统,建设的机动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全部由保险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和各受益单位出资,统一管理使用。八是对分级预算管理的财政拨款单位和部位,实行”谁预算谁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我市去年以来用于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社会总投资已超过10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2.2亿元,社会投资8亿多元。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市综治委制定了《威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细则》,对综治工作专门机构、专业队伍、群防群治组织、治安防范、”严打”整治、矛盾排查调处、物质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重点抓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根据城区治安防范的不同情况,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实行综治、警务、调解和党、团、工会、法律服务、情报信息”八个组织进企业”,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的城市社区中实行综治办、警务区和调解中心”三统一”,在人流物流相对集中的集贸市场和旅游景点中实行治安管理和人民调解”双进驻”,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旅游秩序。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其他领导同志都按照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了分管领域的业务工作和稳定工作齐抓共管、相得益彰。同时,将城区治安防范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严格落实领导、部门、单位责任制,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市里对落实责任制的情况定期组织检查考核,每季度公布一次,年终总结排位,与干部政绩、奖金和企业经营者年薪挂钩,奖惩兑现,充分调动了各单位抓发展、保平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