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国有企业内控体制健全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无数生产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乱;无控则亡。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遏止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只要国有企业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那么,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的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定的制衡关系,是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目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2、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是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常设机构,在企业中是作为所有者的代表。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而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而内部控制是董事会为确保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监控企业经营者行为而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可以看出,董事会不但在公司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是完善董事会结构。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二、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国有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是,由于内部控制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内部控制结构应当是一个体系。首先,这个体系包含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主要是就涉及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检查、督导和实施等问题。其次包含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它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各种具体工作进行规范。从内容上看,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具体规范设计:第一,是具体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如货币资金、物资采购、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第二,是具体业务处理岗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如出纳、记账、保管、采购等;第三,是具体管理岗位和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规范,如授权、执行、验收、审核等;第四,是业务处理手段的内部控制规范,如手工处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等。通过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规范,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才能对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所有的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如何,其组织的不同层次都会遭遇风险,管理者必须密切注意各层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管理措施。有些企业是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的存在是实施控制的根本原因。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就是风险分析的一种,国有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swot”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这样做,才能将内部控制目标考虑的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公务员之家
六、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
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对国有企业的运营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信息不仅指国有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而且包括企业决策所需的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在企业内部的整个空间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企业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大,信息传递存在一定障碍,要使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最高管理层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的明确信息。每个员工应当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工作的相关性。其次,应当有一个自下而上报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径。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经营问题,因而总是他们最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要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就应当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并且管理层有倾听这类信息的强烈愿望,使员工们相信管理层愿意了解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便于找出内部控制中的潜在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