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险资管报告:回归保障本质全面布局养老全产业链

一、保险业保费收入进入稳速发展期,资金投向坚持服务实体2017年保险行业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达16.75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10.80%,增速相比与2016年大幅放缓。从分项目看,主要板块的总资产都在萎缩,具体来看,产险公司总资产24996.77亿元,较年初增长5.28%;寿险公司总资产132143.53亿元,较年初增长6.25%;再保险公司总资产3149.87亿元,较年初增长14.07%;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49.29亿元,较年初增长5.39%。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491.45亿元,增速为15.28%。

1.保费增速放缓,传统寿险稳速发展2017年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为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而2016年增速为28%,保费收入在2017年规模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

1、2016年万能险等品种无序扩张,推高了基数;

2、2017年监管将重点放在保险产品销售环节,全年发布的35张罚单中大部分都涉及了违规销售环节,并且2017全年保监连发两文进行规范《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5-19和《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特别是后者,要求保险销售时必须进行录音录像等,一定程度遏制了保费规模的扩张。具体分项目来看,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834.66亿元,同比增长12.72%;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1455.57亿元,同比增长23.01%。而在人身险业务中,传统寿险原保费收入增速最明显,2017年收入为21455.56亿元,同比增长23%,占整个人身险规模总和的80.2%(2016年为78.45%),2016年加速发展的健康险保持平稳,2017年保费增速为8.58%,2017年意外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901.32亿元,增速为20.19%,在整个人身险的占比为3.4%。传统寿险业务稳步提速原因在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居民对于保险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其消费品的属性也越来越被认可,因此带来了传统寿险规模的持续提升。2016年1月保监会公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健康险喜迎政策红利,2016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7.71%,然而真实情况是税收优惠的力度有限,健康险最终的发展仍然取决于健康险本身的保险条款和价格以及渠道销售能力,2017年健康险的原保费收入增幅有限。最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投连险和万能险规模缩水严重,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人身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5892亿元,而人身保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470.42万元,分别相比于2016年分别下滑了50.32%和49.90%。原因在于:2017年5月11日,保监会发布134号文件——《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其中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险产品和投资连结险产品。从而导致两类产品的保费规模明显下滑。

2.资产配置结构再度优化,另类份额升债券份额降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92万亿元,较2017年初增长11.42%。从大类资产维度看,固定收益类余额70886.96亿元,占比47.51%,较2017年初下降3.19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353.71亿元,占比12.3%,下降0.98个百分点;长期股权投资14769.06亿元,占比9.9%,上升0.73个百分点。从具体的品类看,银行存款19274.07亿元,占比12.92%,较2016下降5.63个百分点;债券51612.89亿元,占比34.59%,较2016年微升2.44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353.71亿元,占比12.3%,较2016年13.28%的水平基本持平;其他投资59965.54亿元,占比40.19%,占比继2016年提升7个百分点后再度提升4.1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保险资金运用继续维持提高另类投资占的趋势,原因在于:

1、债券市场在2017年表现较差,国债国开债收益率不断攀升,甚至超过前期高点,对于持有至到期策略的保险资金来说具有配置价值,从而占比有所提高,但是前期配置的债券资产2017年承受了一定的估值压力,因此,固定收益类余额占比较年初有所下降

2、另类投资与保险资金长久期,资金体量大的特征能够起到较好的配合

3、另类投资的方向中最主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债权、股权,不动产计划等项目,这些方向符合保险资金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前两年,转向另类投资的资金来自银行存款而非债券投资。

3.另类投资增速发行,对接实体经济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2017年1-10月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154项,合计规模3844.4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61项,规模1912.85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82项,合计规模1443.0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1项,合计规模488.5亿元

4.投资收益率覆盖成本,行业利差损风险减小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8352.13亿元,同比增长18.12%;投资收益率5.77%,较2016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稳步增长,尤其是股票投资收益猛增,达到1183.98亿元,同比增长355.46%。根据行业的平均预定利率和实际负债成本,3%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将使得保险行业出现利差损,

3.1%-4%是安全边际最低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利差已经低于1%。针对投资行为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而言,往往实际负债成本更高,5%将是这类企业可以承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因此相对来讲这类企业利差损风险比较大。但从整个行业情况来讲,

5.77%的投资收益率基本覆盖了行业平均负债成本

5.保险机构继续扩容,专业另类投资公司再填新丁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有所收紧,获批开业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少,实力雄厚的居多。2017年获批开业的保险机构15家,其中包括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永城保险资管,3家相互保险社,1家养老保险公司——人民养老保险公司,1家再保险公司,6家寿险公司,1家健康险公司,以及2家财险自保公司,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5家。此外,保监会批准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设立太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出资1.2亿元,持有60%股份;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出资0.8亿元,持有40%股份,主要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具体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等,此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旗下的人保资本投资管理公司(2008年成立),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也都是以另类投资为主营业务。下半年以来,包括飞天诚信、金杯电工、美盈森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终止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而随着境内保险牌照变得越来越稀缺之后,一些资本将目光投向香港保险市场。2017年保监会批准了5家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增资的申请,包括农银人寿、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平安财险通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5元的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的,太平洋财险发行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建信人寿通过境外募集不超过5亿美元的资本债。

6.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17年,中国保险业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第二期建设圆满结束。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建设中国保险业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的通知》(保监发〔2015〕102号)精神,8月,保监会启动信息平台第三期建设工作,相比第二期,信息平台第三期建设将进一步扩展保单登记范围,实现险种全覆盖。数据范围包括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自开业以来上述险种的全部保单数据(包括全部失效保单和有效保单),根据计划将于2018年8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第三期工作。2017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系统与保交所资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后,发行首单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华泰-华侨城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募集资金投向武汉实体经济项目,支持武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并完成份额登记,线上投资机构包括: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投资机构。产品注册规模达到35亿元,一期发行规模为17.96亿元。未来,结合保险行业特点,保交所将继续推进更广泛范围下的互联互通,即在基础网络、数据接口、文本规范等方面形成方案,通过全行业的互联互通,实现中资协、资管平台、产品发行人、产品投资人、托管银行等大资管行业的互联互通。2016年上海保交所成立,是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重要的探索,保交所通过搭建保险登记交易、再保险登记交易、保险资管产品登记交易以及保险衍生品四大平台,以实现登记结算、业务流程、交易融资、信息管理、运营管理以及风控合规六大服务。2017年,保交所在推动“保险让生活更加美好”方面做出成效。在制度建设方面,8月,保交所发布《上海保交所就保险产品交易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2017-08-22),充分借鉴其他金融交易所的成熟经验搭建保交所交易业务,成为我国保险业公开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一步。同月,发布了《上海保交所发布保险账户管理暂行办法》,保交所保险账户采用以客户唯一的身份信息为客户标识,采用了产品账户和资金账户合一的方式,在一个账户下对保单等产品信息和资金余额进行统一登记和统一管理,促使保险行业数据治理理念从“保单”为基础转为以“账户”为基础,灵活满足客户分类管理保险资金的需求,2017年“一户通”账户系统上线以来,开户量超过170万户。11月保交所发布《上海保交所发布结算银行管理办法》,规范保交所资金结算业务,成为保险业结算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在技术层面,2017年3月28日,上海保交所成功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验证,9月正式发布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简称“保交链”),直击保险交易领域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对称等长期痛点,借力金融科技加速行业科技进步,有助于提高保险业运行效率,夯实保险交易信用基石,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推动保险业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在平台搭建层面上,2017年1月5日,上海保险交易所保险招投标平台试点上线,有利于发挥保交所的公开市场作用,减少不正当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招投标平台长期助力保险扶贫,构建“公益+交易所+保险”的精准扶贫新模式,首个项目“无忧计划-儿童保险礼物”云南精准扶贫保险项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成为承保人)于5月完成首单赔付。6月20日,由上海农商行捐赠的“西藏日喀则市五县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项目正式落地。6月29日,“国泰君安证券成长无忧计划”保险公益项目落地。截止2017年7月,利用1200万善款,实现了近400亿保额的撬动,为云南、陕西、西藏、安徽、四川、江西六省17个贫困县的56万帮扶群众送上保险礼物。12月14日,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正式上线,首批共同保险项目包括“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和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保险项目”、“东海西湖作业区运营期一揽子保险项目”和“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保险项目”,分别由人保、太保、英大财险作为主承保人,为上述实体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该平台系统为财险共保业务提供交易撮合、数据清分、资金结算、信息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共保结算的标准化、集中化、规范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公平可靠的结算渠道,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流动性,强化场内交易行为监管,实现整个交易市场的动态良性循坏,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为我国保险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带来先发优势。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保交所为平台,推动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支持商业保险发展,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居民健康管理的支撑作用。”8月30日,保交所和上海市卫计信息中心召开工作会议,共同规划建设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在推广保险产品上,2017年7月1日,保交所再出台举措助力巨灾风险分散,上线了地震巨灾保险微信投保功能正式上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巨灾保险线上购买途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合格投资者同时投资多只不同产品的,投资金额按照其中最高标准执行。”6)、新增“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应当遵守证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隔离机制,实行相关从业人员本人及直系亲属投资信息申报制度,切实防范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事实上,资产管理行业体系内,例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证券公司投资经理早已执行了预防老鼠仓内幕交易的风险防范措施,而且相比于简单申报,其实更为严格——需要注销证券户,保险机构相关从业人员遵从执行同样的标准有助于避免违规事项的发生。7)、在资金运用流程机制的设置上,相比于2014年版本,删除了“要求构建投资池、备选池和禁投池体系”的表述,但是事实上,这些内容早已成为一家规范的保险资金管理方正常的制度体系内容。8)、细化了违反《资金运用管理办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方式,“罚款、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禁止进入保险业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