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内部管理制度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注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将内控风险关注的触角延伸到业务的全流程,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内控管理,两手都要硬,两手相促进,以业务发展赢得内控管理的时间和空间,以内控管理校正业务发展的航程和方向。

一、银行内部控制的概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

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内部控制是整个银行经营的基石,因此,银行要想发展,必须从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开始做起。

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内控能力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受内部控制环境、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控制分散,部分管理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内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内控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内控工作涵盖了所有的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涵盖了所有的业务、产品和经营管理活动,涵盖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具有“全员、全面、全过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内控工作绝非那一个部门的事,从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到各业务条线、部门与分支机构,直至每一名银行职员,都有自己的内控责任。内控工作的特点决定只要当其融入到各业务条线、融入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目前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没有明确的内控管理团队或内控合规岗位,没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定位和相对独立的绩效考核方法,不利于整合全行内控资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控合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二)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尤其是基层网点管理人员在指导思想上,重业务增长和规模扩张,轻合规建设和内控管理。银行风险包括银行治理、授权审批以及岗位设置、固定资产、采购招投标、财务税务、核算结算出纳、清算监督、人员道德风险等各方面。这些风险无时不在,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资金风险损失。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导致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对一些风险苗头或不符合内控要求的行为视而不见,是造成内部控制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内部控制制度僵化落后,不利于实践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加强it应用的内控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it应用越来越广泛,防范it技术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在进行银行内控时,要加强对it技术风险的控制,在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中要贯彻好内部控制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要积极利用it技术进行银行内部控制。

(五)重点推进内控薄弱环节的全方位治理科学的内控管理应深入把握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的辩证关系,注重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为此应在确定内控薄弱环节、对内控缺陷进行风险大小判断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摆脱对具体问题进行一事一改的高成本模式,坚持开展整改工作负责制,提高问题整改的层级和重心,以融入业务为方向,以支持协助业务条线完善内控措施为出发点,从制度设计、流程优化、完善系统、业务操作、运行监督等多方面开展系统性整治,才能找到内控合规和经营管理内在联系的节点,也才能使银行的内控工作不断地在更高的平台上向前发展。建行固原分行王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