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脱贫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关心的工作之一。为兑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精准发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保持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速度,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但脱贫任务依然严峻,到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00多万人。这些人大部分处于深度贫困地区,有的位于环境恶劣、资源禀赋差的成方连片区,有的处于基础差、底子薄的深度贫困县,还有的居住在基础设施落后、村班子软弱涣散的的贫困村,脱贫任务尤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深度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精准识别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要精准识别致贫原因。比如,哪些地区是因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致贫的,哪些地区是因为生态环境条件差致贫的,哪些地区是因为资源禀赋差、文明程度低致贫的,摸清了致贫原因,就有了瞄准的准星,就有了射击的靶子,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精准确定帮扶对象。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把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等深度贫困人口找出来,把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群众找出来,让精准脱贫更有针对性。要精准制定脱贫目标。深度贫困地区是贫困中的贫困,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能制定过高的脱贫目标,当前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是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所有扶贫措施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和推进。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精准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大局出发谋划,从细处抓紧抓实,下绣花功夫,想实招硬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当实干家,干实在事,切忌空喊口号不干事、好大喜功乱干事、头脑发热干错事,避免手榴弹炸跳蚤式扶贫脱贫。要聚焦病根开药方,围绕需求下菜单。对脱贫先天条件不足的地区,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一些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政策、扶贫举措优先向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倾斜;对脱贫积极性不高的地区,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金融资本与深度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对脱贫动力不足的地区,想方设法激发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内生动力,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决克服干部干、群众看现象,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靠双手摘掉穷帽、拔掉穷根。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精准履责考核是保障。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尺寸之利,既需要各级精准强化责任意识,也需要精准的考核问责作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说到底,关键还是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一方面,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脱贫地区相比,脱贫难度更大,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不能有丝毫懈怠情绪,不能遇到难题就绕着走,碰到南墙就回头。要以夙夜在公的责任感,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脱贫任务不放松,精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精准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协助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要加强督查考核问责,用最严格的考核监督、执纪问责倒逼精准。树立谁在脱贫攻坚中搞不精准,就精准问责谁的问责导向,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积极主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挪用贪污扶贫资金,对扶贫工作不务实、脱贫过程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要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重点考核责任落实情况、减贫成效等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