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小康发展交流

渐进的小康之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小康”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内涵也不断地量化和充实。19**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19**年,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美元。”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19**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小康社会崭露雏形。在这样历史背景下,2**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小康不再只是中国人心底的渴望,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小康概念。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建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达到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意义上的全面进步,追求的是社会全面的和谐发展。

目前,总的来看,我们已经跨入了小康社会的门槛,但是,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有统计数字显示,到2**0年,我国尚有3**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从全国整体来看,还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尚未实现小康,需要在今后十年内全面实现小康。这就说明我们离全面的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从今天的小康水平到二十年后的小康社会,中国将实践从先富到共富的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异,减少城乡差别,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

当今中国,有一部分人已经通过诚实劳动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首先走向了富裕,他们在经济上率先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应该看到,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大多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发达地区,集中在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环境都占绝对优势的区域。也正是这些地区率先实现了小康,正在向新型现代化迈进。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按照十六大的方针,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这些地区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将集中精力大力发展那些较为落后和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地区,提高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引进先进地区的技术资源、教育资源和资金等,扶持落后地区尽快进入小康社会,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就中国而言,全面小康的过程无疑是个共同富裕的过程。只有立足于共同富裕,我们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诸多领域向小康社会的转变,使得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东部还是西部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