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小编整理]
国营***厂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的重点保军企业,始建于1960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现有职工95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80人,本科学历280人,是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003年企业进行军民品分离,主要民品电脑刺绣机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5年企业抓住机遇,团结奋
战,军品产值实现了50倍的增长。
2007年企业从北京市中心的珠市口大街举厂搬迁到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和德国合作生产军用无人侦察车,与法国、南非合作生产军用无人侦察机,使企业形成了六大核心技术。
2008年3月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为国内第一家军品上市公司。6月获得国资委批准,目前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原企业控股的民品上市公司已更名为“中兵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调整为军品。总结这几年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工会组织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建设中,要“明确一个定位,夯实三个基础,抓好三个着力”。
一、明确一个定位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劳动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在这对矛盾中,职工是弱者,也就是说工会代表的是弱势。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又不能简单地将其区分为弱势和强势,我们的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的天平是向职工群众倾斜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弱势与强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工会干部不是“官”,没有行政权力,因此工会干部要善于运用党的政策、法律去促进这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会干部在工作中,应从弱势的定位出发,要靠我们的亲和力、影响力、人缘,靠我们对职工的满腔热情去主动向党组织、行政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争取党的领导,求得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工会应该主动地溶入到公司的发展大局之中,多做一些劳动竞赛,技术革新促发展的工作,争取自己的位置,争取工会组织的话语权。让党政了解工会,认识工会的作用,认识职工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工会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有位,才能摆正位置,有所作为。
二、夯实三个基础
1、党政工三方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工会组织要致力于促进党政工三方的和谐,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都要认真策划。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场合提,什么角度提,怎么提才能最容易引起党政的重视,最容易顺利通过,确实很有学问。会议、会议实际上是“会而不议”,开会是一种形式,议题在下边要充分沟通,如果下边沟通不充分,或者有分歧意见,拿到会上去议,八成通不过、办不成,一次吃了夹生饭,这个议题再想通过可能就很难了。中国人是要面子的,特别是有权力的人,你不给足人家面子,什么都是你对,恐怕很难成事。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注重“沟通”的艺术,因此能够在很多方面,使党政工形成共识。
两年来,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繁重,职工经常连续加班加点,期间,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经济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和qc小组活动,取得了几百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确保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使企业经济实现了50倍的增长规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使企业领导者们看到了职工的力量,而最让领导者感动的,则是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中蕴藏的“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
“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一定要让职工得实惠,实现收益最大化”。为此,企业从2005年到2006年,利用两年的时间,拿出一个亿为职工发放了住房补贴。同时为全体在职职工购买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住院互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提高到12%、每年谈判工资不低于10%增长等。目前正在筹划企业年金,方案已经上报等待批复。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凡是政策允许的,就把政策执行到最大边缘。比如在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法规条款,几年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劳动纠纷争议案件,职工满意程度达到100%。我们有一个20岁,刚进厂半年就患淋巴癌的女工周铮,当一年合同到期时,企业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与其解除合同,而是委派人力资源部长在周铮的病床前和她续签了劳动合同,此举不仅使周铮的家人也让全厂职工深受感动。
党政工在认识上取得一致,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有利于工会从源头上参与维权工作,我认为这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2、企业与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和谐的第二个基础。
经过几年的奋斗,企业规模扩大了,特别是“上市”以后,不仅将使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产生新的变化,在军民品项目上也将不断增加新的产品,比如无人机、无人车、舰载卫星通讯装置,各种导引头等,面对这些全新的领域,人员的知识层次也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状况,要和谐发展就要让职工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职工在企业的发展
中找到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职工把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联。
我们从打造企业精神入手,党政工着力打造出全新的企业文化: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既然创造和谐企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也将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创新的精神去化解矛盾。因此,我们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不能凭经验。比如这几年我们企业的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工作对象是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职工,你给人家去讲《劳动法》,去说维权,可能还行,而现在的工作对象都是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即使机械操作工人也都是大专水平。《劳动合同法》可能人家比你理解得还深,你给人家怎么讲,讲什么。因此,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创新意识,就根本无法面对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形势。
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建和谐企业,考验的是工会干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不断学习有关政策和法规、要不间断地为自己“充电”,关键是要提高学习的悟性和运用政策、执行法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工会干部所处的角色就是“双维护”,即对广大职工负责又对企业负责。这就要求工会的干部不断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有效处理问题的平衡点,做到双负责、双满意。
第三是在“创新”的方法上着力。这几年,企业在讨论工资改革方案和内退职工享受政策方案时,我们发现不同群体的职工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一致。比如当时我们有一部分职工,包括一些工会干部也是想不通。企业困难时,大家节衣缩食,拼命干,相互之间也没有争过工资和奖金,现在企业发展了,经济效益好了,要给大家普遍升工资,结果问题出来了,为什么给某些人涨的多,我也同样没少干,为什么比他们少。群众意见一大堆,至使工资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也无法通过,真是“可共苦不可同甘”。这也说明职工统一的、一致的利益需求,在向个性化的方向转变,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这种变化,为此,我们及时到各分厂和班组深入了解情况,把职工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如实反映给党政领导。行政方采纳了职工的建议,经过仔细测算,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之后党政工领导,深入到全厂每个单位召开职工座谈会,其中仅在光学分厂就召开了六次。经过四改方案,最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使工资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获得了通过。事实证明,创新的方法就必须是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探索和运用各种工作方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我认为这种工作方法就是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