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包保工作经验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初,开发区定点帮扶街道的村、村、村、村四个贫困村,并联系街道各包保部门及各村书记一起开展建设扶贫工作,为达到2020年全面脱贫而奋斗,帮助贫困户找出一条适合自已的脱贫道路。

2018年初,通过开发区与街道、所包保村配合工作,对所包保4个村居民进行精准识别,共识别55户贫困户,119人。其中,村11户,37人;村15户,34人;村23户,36人;村6户,12人。(经2017年再识别后,又分到27户,一共是82户。)截止2018年7月中旬,根据省、市关于“对贫困户信息数据进行重新核实调整”的工作部署,开发区配合街道及所包保村开展信息核实及重新录入工作,开发区所包保4个村共核实录入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31人;其中,村5户,13人;村4户,7人;村4户,7人;村2户,4人;同时,2018年、2017年已脱贫贫困户作为巩固对象,可以继续享受相关帮扶政策。

二、帮扶措施

1、加强领导,配强工作力量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完成所承担的包保工作任务,开发区成立“脱贫攻坚包保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由两任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管委会骨干力量为成员。2017年末,为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将村包保领导调整为开发区党工委委员、街道主任滕慧阳同志,由原来的一个村一名包保干部,充实为每个村两名包保干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精锐力量”全部参与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既促进了工作,也锻炼了干部。

2、深入群众,精准施策

自开发区被设为包保帮扶部门以来,为了更多深入群众,了解贫困家庭实情,倾听贫困人口真实想法,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对策,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少、工作日难以抽身情况下,有时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集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和贫困户谈心、交朋友,让贫困户不仅感受到物质上的帮助,更能感受到内心的温暖,达到“一户一策”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所需,真正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3、产业扶助为重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根据四个贫困村的具体情况,开展黑金产业扶持与维修村屯道路,正所谓“要脱贫先修路”。

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木耳种植经验和意愿的贫困户,继续坚持以产业扶助为重点,由开发区出资扶助一部分贫困户发展黑木耳产业。首先对这些贫困户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如何培养,如何能够加大产能,对领取木耳菌的贫困户都要签字按手印,到年整的时候在进行统计,看这一年的投入是否有效,是否真真切切的帮助到贫困户;对于全体贫困户和全体村民;通过赠送科普图书等形式,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对于个别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主要通过深入交流、谈心谈话等途径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摒弃“等、靠、要”思想,让他们首先从思想上站起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开发区作为工业集中区,企业密集,在用人用工方面有着相当体量的需求,开发区作为包保企业,一直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与贫困户家中成年子女取得紧密联系,对于贫困户家庭成年子女尚未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可以优先到开发区企业应聘。通过这一举措,在帮助企业招工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

通过两年包保帮扶工作,55户贫困户已有40户分别于2018年和2017年实现脱贫,2年脱贫率达到72.7%。预计2018年15户待脱贫贫困户还会有较大比例实现脱贫,届时,2019年、2020年,脱贫包保帮扶任务将以巩固脱贫成果为主。

三年来,开发区通过帮助村屯维修道路、发展木耳产业、介绍劳务等各项措施,不仅使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他们发展的信心,为广大村民办了事实,得到了村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