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x区关于因病返贫情况的调查报告
1、研究背景与概况1.1调查内容
目前中国还有592个贫困县,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居民达9800多万,约占全国农村居民的10%,还有1500多万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有的地方返贫率高达20%,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湖北省贫困人口819.61万人,因病致贫、返贫占27%。xx2013年总人口数为55171人,农村人口数为32289人,年均人口纯收入5542元;贫困人口为9091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913人,参保率达98.04%。本次对xx特区的调查,旨在为我区建立在村医疗保健制度及卫生扶贫提供可靠的依据。
1.2调查对象
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本次调查的适用对象,而其中在近年内由于“因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
1.3调查方式
为了使得本报告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资料详实,我们采取了查阅、搜集资料、与卫计委等相关部门交流信息材料、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入户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2.1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
我区人口素质、文化素质的低下影响了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发挥。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包括半文盲)占调查人数的16.51%;小学文化(包括在校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14%;初中文化(包括在校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8%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占调查人数的24.31%。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2.8%,使其劳动力负担较重。
2.2致贫原因统计
因患疾病致贫是我区贫困户的主要原因(40.65%),如果加上缺乏劳动力中大部分因病而丧失劳动力或死亡的,其因病致贫、返贫率高达65%以上。他们大多是为家人看病,担负了昂贵医疗费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民的医药费用支出,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己承担。一旦患病住院(一次),都差不多要花去农民一家人一年或几年的收入,甚至负债累累。所以不少农民慢慢抱起了“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念头。
经过对我区农民调查,及各办事处妇联主任的询问中,得知现医保村民负担的比率过大,加之部分村老年人所占比率已超过20%,有病人群增多。现导致“看病难”、“医疗难”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在于农民对医疗费用承受能力的问题。合管办的数据显示该区2013年度因病住院人数为5398人,实际支出费用为1860万,农合实际补偿数仅为955.7万;大病住院人数229人,实际获得补偿率为47.4%。综合数据可分析,贫困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主要原因是医药费过高,而农民收入低,支付医药费能力有限所致。因此农民患病就诊,就会在贫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也会使刚刚脱贫的农民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
2.3就诊者医药费来源情况通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认真比对分析,发现贫困户就诊所用医药费主要来源是变卖家产,加上借、贷款近占了80%,用家中积蓄支付医药费的仅占了8.19%。农民一患病就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生活都有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农民患病就诊率较低。若贫困户一有人患病,近几年都不会走出贫困圈子。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试行)》,明年1月起正式实施。《通知》规定,因患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可申请“因病致贫”医疗救助。其中,有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白血病等15类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庭,每年最高可申领医疗救助资金8万元。(11月25日《新京报》)
客观来论,我国城乡居民加入医保的比例已然较高,用卫生部透露出来的数字就是已经达到了90%以上,可谓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大病医保制度,在搞了几年试点之后于今年也在我国各地全面铺开,“因病致贫”的几率,要比前些年低了许多。但是,医保制度的问题仍然非常明显:一是,报销比例过低,即便是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合并了,也存在报销比例过低、自负部分高昂的问题;二是,一些大病病种及用药并没有列入医保目录,而相关部门定的大病报销比例仅为50%,“大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在分级疹疗制度未落地之前,小病也容易在高级别医院花大价钱。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仍然存在“因病致贫”的很大可能。对这部分群体而言,医疗负担仍然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现象仍有可能随时出现。
北京明年起将实施的“因病致贫可申领救助”政策,就是针对以上权利漏洞打的一个补丁,是要从根上移除医疗负担过重这座大山。而最高可领8万元的利好,也确实能够减轻部分人的生活压力。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前段时间中央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的精神,尤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的精神。这种做法,没有把扶贫当成是“大锅饭”,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一种针对特别群体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扶贫方式,是让最该需要帮扶的群体得到社会与制度的关怀和雨露。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中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6年时间7000多万,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在这样的扶贫工作压力之下,最忌惮的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应该做到的就是精准扶贫,看看哪些人最需要帮助,并在根本上给予制度兜底。北京市搞的“因病致贫可申领救助”政策,应该为各地省市相关部门拿来借鉴和仿效。不可否认,北京是首都,许多先进的政策也都有实施的财政支撑与政策通道,有许多其他地方政府都不一定能有的资源,但是,对于能够体现中央精神、能够惠及百姓利益、能够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好政策,各地政府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调查内容随着xx年中国入世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国家针对医疗领域的财政支持占国民经济比率的日益缩小使得当今社会上“求医难、看病贵”的现象日渐突出。非凡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渐渐带有普遍现象。据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近1xx年来我国患病人次1xx年内增加7.1亿在每1xx年来医疗费用的增幅远大于居民收入增长三成人因病致贫。xx年以来医疗费每年上升14全国居民一年医疗负担达6xx年的17下降到13.4xx年又降至8.6。由于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也已成为社会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调查对象占中国人口比率近8xx年内由于“因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调
查方式为了使得本报告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资料详实我们采取了查阅、搜集资料并
在重视一般性的基础上兼顾典型性对手边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来完成此调查报告。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当前“因病致贫”的现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中国的一
句古话。人难免会得病过去有专家说农民医疗费用如达到个人年收入的7xx年人所占比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坦率的讲我国目前的医疗收费存在着虚高和行业暴利的情况。其收费标准已经超过了一般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这一问题即使是在居民收入高、医疗保障好的大城市也是一件令人头
疼的问题再加上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院和黑心药商在收费问题上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问
题造成的社会影响日益凸现。由于我国城乡差别很大社会资源分配并不均衡这一令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