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度假推进整村脱贫的新探索

文章标题: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

**县位于豫西南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辖16个乡镇339个行政村,61万人,38万亩耕地。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一直比较贫困,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重淹没县和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2001年以来,我们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战略决策,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积极开展“移民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强力推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三村”244个,其中,移民新村6个,特色经济专业村130个,文明新村108个。一是通过“三村”建设,到200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70元,四年净增604元;gdp达到48.45亿元,人均7891元,四年净增254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96万元,人均154元,四年净增32元;贫困人口减至6.4万人,四年减少3.4万人二是通过“三村”建设,催生了林果、柞蚕、地毯、矿产、畜牧、食用菌六大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5以上,成为农民和县乡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三是通过“三村”建设,新修乡村公路8条350多公里,硬化进村入户道路310公里,实现了电力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解决了4万人和1.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有26个村达到了沼气化村的标准,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我们开展“三村”建设,实施整村推进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今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在**召开,李省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探索“三村”建设的背景

**县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但效果不够理想,到2000年底,全县仍有9.8万贫困人口,特别是深山区、库区贫困群众,缺衣少食,生活极为困难,还有不少农户脱贫后,由于没有致富项目,容易因灾、因病返贫。对此,我们心情十分沉重,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带着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对以往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回顾,深刻地认识到上级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战略决策,是改善当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最有效、最彻底、最根本的途径。但**是一个集深山、浅山、丘陵、平原、水库为一体,有着“一山一淹”特殊县情的贫困县,各行政村经济基础、发展条件、自然环境极不相同,千差万别。如一些村经过前些年的扶贫开发,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些村虽然已初步解决了温饱,但层次较低,极不稳定;还有部分村地处深山区和鸭河口水库淹没区,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极差,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脱贫难度很大。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通过认真的研究,认为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效果,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必须从**的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施治的原则,按照“划分类别,因村制宜,分步实施”的思路,通过创建移民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文明新村这三种形式,达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实施“出山离库”计划,创建移民新村

针对散居、独居在海拔1000米以上深山区和鸭河口水库淹没区、占全县贫困人口80以上的特困群体,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出山离库”计划,实行整体搬迁,创建移民新村。为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科学地选择搬迁地址。以环境容量分析、迁入地民意调查、提供宅基地和可耕地数量等方面为重点,确定最佳搬迁地址。二是制订适当的补贴政策。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和群众自筹为主的原则,上级投入的资金实行按人补贴的办法,人均补助3000元崐左右,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资金重点用于移民的住房建设补贴和移民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专人专帐管理,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扶持资金发挥最佳的扶贫效果。三是切实搞好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是搞好与移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路、就医、子女入学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移民经济。为确保移民能够脱贫致富,我们以信贷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为主,积极组织和引导移民新上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项目,引导移民务工经商,增加移民的收入。如城郊乡上店移民新村,投入小额信贷扶贫资金50多万元,40户移民发展网箱养鱼250多箱,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超千元,基本实现了当年迁出,当年脱贫。目前,全县共新建移民

新村6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均年纯收入由搬迁前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已稳定地实现了脱贫目标。

(二)突出“一村一品”模式,创建特色经济专业村

在区域优势比较明显的行政村,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整村推进,形成“连片开发、一村一品”的区域格局,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一是示范引导。首先选择38个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三村”建设是创新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业税的降点、取消,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再催粮派款,农村干部到底干什么。通过“三村”建设,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并逐步从计划经济、领导经济、强制性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转变到争创“三村”,教育培训群众,带领、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上来,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加强,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掌握信息,参与市场,发展经济,争做新时期新型农民已蔚然成风。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开展“三村”建设、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更加努力地搞好我县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