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是我村扶贫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主要基于我村要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精准扶贫,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四支队伍”通力协作,严格按照《xx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规范执行,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使“脱贫摘帽”工作得以进展顺利。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区的木瓜润地带,距离xx镇东南部20公里,距离县城45公里。全村辖10个自然村,总人口353户1275人(2014年扶贫信息统计总人口351户,1215人)。党员38名(女党员3人),低保户20户62人(低保贫困户13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全村劳动力698人,常年外出劳动力320人。土地面积52070亩,其中耕地25800亩、林地17965亩、退耕还林8305亩。全村主导产业主要以洋芋、荞麦、油料、养殖为主。

201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19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13户46人,剔除1户4人。

201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15人,已脱贫享受政策10户35人。

201x年剔除1户2人,新纳入4户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33人,已脱贫享受政策23户83人,全村剩余贫困人口50户150人,201x年脱贫退出42户132人,未脱贫8户18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以及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达标情况

(一)、反复审核、精准识别

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整合“四支队伍”与帮扶干部一起入户审查清洗,认真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33人。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以来,我村因地制宜,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项目,根据《xx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细则具体指标为退出准则,确定脱贫退出户42户132人。全村年末剩余贫困人口为8户18人,占全村户籍总人口的1.48%

(二)、多种举措,增强脱贫效果

1、全村贫困户享受住房政策的53户,其中移民搬迁至新乐小区25户,东城惠民苑2户,集中搬迁7户,新型社区同步搬迁12户,新农村建设搬迁7户,全面实现贫困户家庭现有住房能安全居住

2、由县财政出资对全村31名学生进行资助,其中学前教育6人每人补助750元/学年、小学11人每人补助1000元/学年初中10人每人补助1250元/学年、普通高中1人补助2500元/学年,大学3人一次性补助3000元/人,全村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3、对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按170元/人的标准统一代缴合疗、大病保险以及小额意外保险,对其中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联系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进行大病救助和二次报销,实现健康扶贫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201x年为贫困户和种植户发放化肥29.6吨、荞麦种子1500斤,用于洋芋、荞麦、小杂粮等种植:由榆林市农机安全监理所驻村工作队争取到本单位扶贫资金15万元,免费为贫困户、养殖户发放铡草机92台、播种机6台,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率

5、畜牧养殖业扶持25户。其中养殖户24户,每户补3000元;家庭农场1户,补30000元。

6、xx村风控小组机构健全,全村贫困户评级授信44户201x年已协调贷款14户80万元

7、争取投资实施退耕还林2400亩,聘用贫困户护林员1名,年工资1万元

8、创新培训方式,邀请相关培训人员进村入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种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种养殖技能

通过各种扶贫举措,我村201x年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7393.16元,占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8%。

(三)xx村有专业合作社7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

(四)、全村通沥青路9公里,xx村委会紧挨乡村道黄西路,群众出入非常方便

(五)、全村共计水厂363个、水窖363眼,其中201x年新硬化水厂117个、水窖117眼,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

(六)、全村配套变压器10座,全部农户接通生活用电并正常使用,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七)、建立健全标准化卫生室64平米,并且“四室分离”,配备1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由于我村地势相对平坦,较合适发展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产业,多渠道的提高农民收入。但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经济来源、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自给自足也完全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模式,提升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议对今后扶贫的重点仍然放在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在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在资金上给予特别扶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向上争取产业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在我村落地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扩大贫困农民就业脱贫。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我村的产业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形成良性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民生工程惠及贫困农民的利益导向机制,激励农民自身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转变农民的发展理念、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

三是继续抓好我村脱贫后续巩固工作

第二篇: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杨宇新

韩川村位于宫前乡中部,下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179户,570口人,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10.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60亩。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全村贫困户共86户、244人。其中前组12户、27人,中组12户、26人,后组25户、76人。张山沟组7户、24人,师家山组8户、20人,前河组4户、15人,后河组7户、29人,青石沟组7户、13人,岭南组4户、12人。2016年脱贫3户,10人,自然减少1户2人,2017年现有贫困户82户,232人,致贫原因调查情况。缺技术41户,146人;缺劳力24户,50人,因病12户24人;因残5户,12人。

二、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在2016年韩川村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共申报项目3个,一是韩川村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7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有道路硬化1.3公里(3米宽、0.18米厚);农户门前硬化2086.03平方米,0.15米厚;广场硬化1285.72平方米,0.15米厚;安装路灯6套。目前所有项目,包括道路硬化、农户门前、广场硬化和路灯安装已经于11月底全面完成,并初步通过区、乡相关部门验收。该项目实施后,彻底解决了韩川村部分群众出行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养殖小区项目,投资23万元(其中争取革命老区促进会项目建设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8万元)。目前已经建成牛舍6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可解决6户贫困户养殖肉牛的没有牛舍问题。三是核桃栽植项目,栽植核桃树250亩,该项目年前面积已经落实到户到地块,并进行了整地挖坑,今年2月份从卢氏购买优质核桃树苗15000株,由村干部组织贫困户实施,于今年3月份全部栽植完成。同时,在2016年积极实施了易地搬迁18户54人,其中县城安置4户11人,乡安置14户43人。教育扶持5户5人。其中师家山1户1人,青石沟1户1人,前组1户1人,中组2户2人。

三、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2017年韩川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将严格对照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标准,重点对照村”六通五有”和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有增收渠道”的要求。按照”长短结合、户户参与、多策并举、确保脱贫”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两大产业基地。一条主线。即到2017年底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目标。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完成村内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设,确保完成58户173人年底前搬进村内安置小区;二是村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村文化广场及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安装健身器材。两大大产业基地,即500头肉牛养殖基地和3000亩连翘采摘基地。

作为2017年工作重点的韩川村脱贫攻坚肉牛养殖基地位于宫前乡韩川村委南300米处。该养殖基地规划占地30亩,总投资221万元,分两期实施,2016年一期投资21万元(其中争取革命老区促进会项目建设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6万元),目前已经建成牛舍6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可解决6户贫困户养殖肉牛的没有牛舍问题。2017年计划实施的二期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投资73万元,企业自筹127万元,规划建设标准化牛舍1500平方米,储藏室500平方米,饲料青储室500平方米,粪化池200立方米,并建设办公用房100平方米,对基地内外道路进行硬化,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目前该项目正在顺利实施,计划于6月底建成,10月份以前肉牛进场。运作模式:由韩川村党支部进行招商,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70万元,作为韩川村集体投资,企业有偿使用基础设施;贫困户申请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购买肉牛,由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合同,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销售;企业计划发展肉牛养殖500头,实现规模化经营,规范化运作。该养殖基地建成后,一是企业可实现年利润50万元以上,二是韩川村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三是带动韩川村86户贫困户养殖肉牛,每年户均增收4000元,四是可以带动周边200余户贫困户种植玉米、牧草等1000亩,户均增收3000元,五是可以解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0人左右到养殖基地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每年人均2万元以上。从而实现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多赢。

3000亩连翘基地计划投资30万元,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对韩村村集中连片的3000亩野生连翘进行集中管护,在主要上山路口建设围栏,连翘成熟后组织贫苦户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以最大利用野生连翘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可实现产值200万元。三个基地建成后,可实现86户贫苦户人均增收8000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从而实现韩川村2017年贫困户顺利脱贫、贫困村成功摘帽。

另外针对该村长期以来,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发展缺乏动力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该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等、靠、要思想,推动村民风淳朴、村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全村干群齐努力,比模范、争致富的良好氛围,有力推进韩川村脱贫攻坚村工作,使群众从依靠政府,变为主动发力。2017年1月份,由韩川村党支部组织的韩川村第一届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正式打开大幕,本次活动以弘扬正气、传承美德为主题,以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为建设”文明韩川、和谐韩川、奋进韩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设立”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好妯娌”、”好邻居”和”致富能手”六种类型的道德模范。经过宣传发动、村民推荐、代表评比、支部决定等程序,最终评选出了8名群众为我村第一届道德模范,本活动已经于2月27日举行了颁奖大会,目前已经进入学习宣传阶段,努力在全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道德风尚,彻底转变我村的社会风气,全力推进韩川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我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我村广大干群的积极参与下,我们韩川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能够打一个漂亮仗。

第三篇: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办驻崖坑村帮扶干部共同努力下,崖坑村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狠抓“三率一度”、“产业就业”,突出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生活和谐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幸福崖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崖坑村位于黄埠镇北部7公处,辖区面积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0亩,山地面积9593亩,7个小组300户1135人,村两委干部3人,28名党员,3个党小组。按照七步法的要求,对照“七个不准”“四个从严”进行精准识别,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83人。全村因缺技术20户76人,占贫困人口的42%;缺劳力8户38人,占贫困人口的21%;因残12户36人,占贫困人口的19%;因病6户20人,占贫困人口的11%;其余因缺资金等3户13人,占7%。低保户31户73人,分散供养五保户3户,其中贫困户26户68人,占总数的93.2%,非贫困户5户5人。截止2018年底,崖坑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83人降至10人,2018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一)贫困户脱贫情况

1.已脱贫情况。通过实施十大扶贫政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照精准退出程序,截止2018年底,45户173人实现脱贫,贫困综合发生率为0.88%。分年度看,2015年度22户91人实现脱贫,2016年5户13人实现脱贫,2017年5户20人实现脱贫,2018年13户49人实现脱贫。

2.未脱贫情况。截止2018年底,全村有贫困人口4户10人因贫困程度深,劳动力严重不足或完全不具备劳动力的纯兜底户,将于2019、2020年相继脱贫。

(二)贫困村摘帽退出情况

崖坑村贫困村九大退出指标体系均全部达标。

1.贫困发生率。2018年贫困发生率为0.88%,低于2%,比2015年的16%,降低了15.2%。

2.交通方面。全村7个小组均完成一条3-3.5米以上通组水泥硬化公路,95%的村民修通入户路、入户便道。

3.饮水方面。吃水有保障,用水方式主要有山泉水、井水,水质均达标,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2018年,全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4.住房方面。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对居住在土坯房的7户贫困户、非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达到安全标准。

5.用电方面。户户通生活用电,并实现安全用电。

6.通讯方面。村委会所在地已通宽带网络;农户能收看到网络电视。

7.环境建设方面。7个25户以上自然村均有保洁员,全村共配备保洁员22名(含扶贫专岗);7个自然村均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收、运、处正常运转;95%以上农户享有无害化卫生厕所。

8.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成村卫生计生室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75平方米;9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和小舞台。

9.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67093.44元,来源于光伏发电站(15千瓦),受益17093.44元,龙头蔬菜基地分红5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上户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本村49户贫困户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1、落实产业扶贫政策。2017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有27户,共计养殖家禽852羽、养牛10头、养蜂37箱、养鱼4亩、油茶2亩、蔬菜种植4亩、水稻3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58695元;2018年全村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共有18户共计养殖家禽500羽,养牛1头,养蜂10箱,养鱼1亩,特色药材种植2.5亩,蔬菜瓜果种植4亩,油茶低改5亩,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400元。刘青蔬菜基地链接贫困户10户,每年带来租金收益17500元,提供贫困户就业1人;强旺油茶基地链接贫困户15户,每年带来收益45000元。

2、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我村有19户20人在生态扶贫专岗就业;2017年有37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享受金额16900元;2018年有39人享受务工交通补贴15900元,进行普惠性培训40人,92人次。

3、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无辍学情况,我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都有保障,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免收教辅资料费、平安保险费、作业本和一套校服费用,我村共有贫困学生43人,18人享有教育扶贫,其中学前教育补助(8人)、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4人)、高中减免学杂费用(2人,1人贫困户)、雨露计划(5人)等政策。

4、电力扶贫。为本村49户贫困户每月减免电费10度,共计5880元。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政策,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险,2017年我村有13人享受健康扶贫,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贫困户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2018年贫困户住院报销44人次,报销比例均超过90%。另150平方米卫生室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并配有村家庭签约医生李鹏英、曾凡铕为贫困户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体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第十届“两委”班子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继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做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在持续改变落后面貌过程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二龙的发展不断凝心聚力、鼓劲提神。

(二)持续扶持产业发展。立足村情,创新思路,抓住机遇,科学利用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巩固苗木花卉、黑豆种植的产业地位,利用***特有备件全力寻找促进村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之路,全面阻击返贫。

(三)持续改善发展环境。科学整合各项惠民政策,积极争取各种建设资金,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夯实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村级道路和农村电网等重要基石,为村民生产生活、干事创业、增收致富营造良好软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