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事迹材料
用心书写新时代的扶贫答卷
——明溪口镇大岩头村第一书记向仁健扶贫事迹
酉水河岸,一位中年男子在查看河水汛情,与一旁的村辅警小全说道“汛期如若不提前做好规划,及时监测,很容易增大返贫风险啊。”这位时刻心系着村民们的男子是明溪口镇大岩头村的第一书记,他来这里三年了。大岩头村是一个写满了土家、苗家先人痛与乐的村寨,也是决战脱贫的基层主战场之一。历史的酉水河岸村落,河窄水深、滩险浪急,滩滩有纤夫,岸岸有寡妇,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地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修建凤滩、高滩水电站,沿河村民整体后靠搬迁,由此落下穷根。三年间,向仁健将自己的心血和时间都用来探索如何带领这穷山恶水的村民们,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用心书写着能让自己和村民们满意的扶贫答卷。
·明初心干群合力结同心
2017年3月,向仁健从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来到明溪口镇大岩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单位一些同事不解问他“你当过乡党委书记、副局长,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还要去村里当第一书记。”,周遭的朋友和家人也劝他别去驻村,说如今扶贫工作费力不讨好。而他在面对不同的声音和部分群众质疑的眼光时,首先是明确自己的初心和方向,在脱贫攻坚战这场全国人民携手共战的战役中,他能奔赴“前线”,他自觉责任重大,使命荣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知道自己走这条路没错。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也是向仁健进村之后始终铭记在心的箴言。入村以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纸上谈兵,向仁健苦练内功,细研村情,勤走、多听、实看,与村干部一起每日起早贪黑,翻山越岭,上门串户,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只为尽快准确掌握一手村情资料。几月下来终于走完了大岩头全村17个组,461户197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36人。这次全面摸排向仁健也掌握了村里十分艰难困苦的真实情况,一是通讯难。村里无移动通讯基站,大部分组手机信号为盲区。如遇突发性疾病或事故,只能请人背到集镇,前几年就曾发生过因毒蛇咬伤致命的案例;二是行路难。村里有8个组不通公路,涉及135户645人,家里农产品卖不出去,外出全靠两条腿,当地人祖祖辈辈不论男女全部靠背篓背东西,据当地老人介绍,男人不用肩挑的原因是因为坡陡转不过弯;三是饮水难。有12个组255户1385人没有解决安全饮水,大一组、大二组、公山坡组近200户人家,平时一个组共用一口老水井,住户为争水源常年发生纠纷扯皮,天干季节通宵守水,有的农户不得不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背水吃,加之老水井位于村居下方,一到下雨天气,污水、猪屎、牛粪全部注入水井中,为了生存,当地人不得不接屋檐水用。向仁健说他依稀记得那天走到公山坡时,一位老婆婆眼泪婆娑对他说“如果哪个把组上水搞通了,那真要谢天谢地磕头感激。”。看着眼前这些村民们衣食住行都还困难重重的局面,向仁健感触颇深,在内心坚定了要努力的决心,并暗自发誓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重托。
几个月的走访再加几月的整理归档,向仁健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详实的贫困档案,制定了清晰的脱贫工作思路和帮扶目标,努力做到精准识别到户,措施精准到人,几月的走访摸排和信息采集,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不管是村支两委还是联村的镇干部,都和向仁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大岩头形成了全村一心拔穷根的统一战线和良好氛围,大家都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充满信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危房改造是个公认的难题,容易引发上访事件,楠木垭组石小华丈夫服刑,女儿上大学,儿子杨州职业学院学习,危房改造前,全家人只20平米的旧房,不得不常年居住娘家。危房改造确实难度很大,工作队和村里反复商量,最后组织工业园区企业募捐10万元,其中1.5万元资助石小华建房,同时村委会和工作队担保,预付押金1万元,其余部分待验收合格后全部付给施工队。通过这种方式,石小华、陈光国等5户特困户建起了新房,圆了家的梦想。
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人十分牵挂,印子岩组石玉玲,在湖南劳动人事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其父石崇军身患癌症,母亲癫痫,本人十分自卑,几次想放弃学业,向仁健了解情况后,带着工作队及时上门进行劝导,同时组织园区干部职工捐款1万多元,帮助解决学习费用,现在学校品学兼优。三年来组织园区捐款3万多元,资助了石玉玲、王明雪、
经纬为线,时间为鉴,初心不改,不负韶华。曾经贫困的大岩头村写满了当地群众的期盼与无奈,而今,路通了,水来了,通讯有了,贫困的大岩头村正面临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历经千年守候,山里人正迈上信息致富的高速通道,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向仁健将这一切归功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他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扶贫人,只希望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时代工程中,自己用心书写的答卷无愧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