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纪实3篇

【篇一】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xx县为让全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和强力推进。201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7.98%、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98%。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5%。

一、坚持“一个都不少”,做优义务教育控辍保学

一是加大学籍数据分析管理。学期一开学,立即部署各校核实在校学生与学籍平台数据,要求及时更新学生学籍信息,对辍学和疑似辍学学生信息进行清理,核实清楚每名学生的去向,做到不漏一人。对开学没有来报名的100名建档立卡等困难适龄学生立即查明原因,发现这些学生都属于正常转学。通过国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平台,动态掌握学生变动情况,发现学生流失,及时采取控辍保学措施。二是加大劝返复学工作力度。对69名疑似辍学的学生,于开学前的一个月,在“三帮一”的基础上增加一名结对帮扶干部劝返,认真落实劝返复学行动。经过劝返,69名疑似辍学学生中,除1人死亡之外,34人已返校就读,6人已送教上门,12人已休学,16人已初中毕业离校。对部分特殊在建档立卡等家庭学生,灵活实行“一生一案”。对那些劝返的对象已经过了义教年龄段,且同年级已经毕业的,我们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考试让其取得初中毕业证。三是加大特殊学生关爱工作。将全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控辍保学的范围,根据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通过特校就读、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安置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投入1500万元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今年12月可完成整体搬迁。全县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1所,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携手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指导。全面推行“点阵型”关爱机制,每年12月12日定为“全县留守儿童快乐日”。各学校、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加强家校联系,全面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二、着眼“一分都不少”,做细教育扶贫资金发放

一是狠抓精准摸底。xx县教育局坚持每学期组织1—2次贫困学生的摸底,比对学籍平台和扶贫数据库的信息、历次资助款发放记录,查漏补缺,确保县内四类困难学生“不漏一人”。协助各村委告知县外省内四类困难学生开具证明到学籍地申请助学补助,并处理好县外省外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学生学生受助。教育扶贫指挥部要求当地村委会发放告知书,书面通知这些家长。二是坚持发放规范。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资金发放严格按规定进行审核报批,发放数据实行县教育局与学校复核,再分别发放到学生资助卡、惠农一卡通和扶贫补贴明白卡。2019年,全县教育扶贫资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无一人漏发、错发、重发。三是争取社会助学。在确保主渠道畅通的同时,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大力提高扶贫助学的覆盖面与帮扶力度,仅2018年全县“伸出您的手,带一个孩子出山来”大型募捐活动,就争取社会助学金864万元,受益贫困学生11879人。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做强教育基础设施提升

一是在总体思路上优先谋划。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不动摇,统筹全面改薄、校安工程、合格学校建设等项目,2014年以来共投入改薄资金40107万元,创建合格学校(园)239所,为学生“上好学”打牢了根基。加大县城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启动xx县芙蓉学校和思源学校建设,预计2020年9月1日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就学困难,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二是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倾斜。倾斜乡镇幼儿园建设。2018年,启动建设蔡桥乡、长乐乡、黄亭市镇三所中心幼儿园等。2019年又立项塘渡口镇、罗城乡、金江乡中心幼儿园。倾斜消除大班额项目。去年全县投入1亿元消除超大班额项目,一次性清零411个超大班额,今年为7所农村大班额学校规划1600万元的项目,截至今年9月1日,全县超额完成省定322个大班额消除任务。倾斜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72所中小学校实现了“班班通”,配备了702套“班班通”教学终端,农村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县委、县政府同意一次性建成“三通两平台”项目,新建2148个班班通、新增学生电脑1472台、教师办公电脑4299台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与应用将使贫困山区孩子进一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倾斜高中教育提升。省级示范性高中县二中按“一校两区”的发展思路在县城建设新校区。占地300亩的县一中新校区2018年秋季学期整体搬迁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在校班级81个,在校学生达4663人。三是在教师队伍上狠抓培训。从2017年开始,我县依托“国培计划项目县”,采取送培、送教到校的方式,培训乡村教师1500人次。同时,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近两年选送1000余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市、省、国家骨干教师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借助浏阳市对口帮扶xx县的契机,开展“对口帮扶,携手奔小康”教育帮扶,让我县150名优秀校长、教师学习浏阳市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提高了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创新“千师访万户”,做实教育扶贫托底保障

今年以来,xx县组织全县6000余名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集中开展“千师访万户”活动。一是重点摸查6到15周岁适龄儿童底数

根据公安户籍系统数据,通过三轮“千师访万户”,完成对全县138042名适龄儿童的集中走访,其中核实在读人数136701名、已毕业或死亡人数1038名、已办理休学人数44名、劝返成功到校就读人数53名、开展送教上门人数206名,辍学人数为0名;二是摸清了适龄儿童中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底数。根据四类困难学生扶贫数据库,通过走访与数据比对相结合,核实了2019年秋季6到15周岁建档立卡等四类困难学生共23247名,其中建档立卡户人数22099名、农村低保人数576名、残疾儿童513名、特困供养59名。三是加强扶贫宣传,确保政策到户。走访教师向全县13万学生家庭发放《教育扶贫明白卡》,在各村活动中心、学校门口张贴政策宣传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精准扶贫和学生各类资助政策。教师入户走访对涉学贫困户,详细解读政策,让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四是拓展家校共育,架起爱心桥梁。走访对特殊学生家庭、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全覆盖,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子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采取针对性帮扶,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篇二】

xx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5所,在校中小学生82413人。幼儿园206所,在园幼儿28951人。目前我市户籍建档立卡学生为7042人,外县市户籍在我市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228人,约占全市学生人数的6%。

xx市教育扶贫点多、线广、面长,如何通过扶志、扶智来帮助这些贫困学子激发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燃起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从而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呢。一直以来,xx市教育局始终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干部教师凝心聚力、携手同行、攻坚克难,用爱心、责任心为贫困学子铺开求学之路,搭建梦想之桥。

一、资助全覆盖,求学有保障

xx市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小组,由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教育扶贫办公室主任,并增设了一名扶贫专职工作人员,多渠道筹集资金帮扶贫困生,杜绝因贫辍学现象发生。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加大资助力度,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落实了“国家资助+地方补天窗”的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资助面达到全覆盖。2018年,补贴建档立卡对象12357人次,发放就学资助共计1804万元。2019年,已为建档立卡四类学生12849人次,发放教育助学资经1318万元,确保各项教育扶贫资金在当学期发放到家长的扶贫明白折上。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也从公用经费中拿出3%-5%比例的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了重点资助。

二、帮扶走访勤,助学又暖心

坚持“一生一策”“一月一主题”,要求帮扶教师对贫困学生每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并将走访帮扶情况登记在《教育帮扶工作手册》上。教师们走村串户,对学校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普访,2018年,走访的教师达2800多人,受访学生4200多人次;2019年,4500多名教师对学校(幼儿园)辖区范围内建档立卡等四类贫困学生(幼儿)开展走访,共走访学生5500多人。2018年9月5日,xx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科教新报》专版报道xx市教育扶贫亮点工作《xx市:让教育点亮贫困的角落》。2018年10月17日,xx教育新闻网专题报道xx学生资助工作特色《xx:用责任与爱扬起贫困学子希望的风帆》。2019年1月30日,xx日报专题报道我市教育扶贫工作亮点《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三、改善薄弱学校条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努力改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先保障薄弱学校的建设经费,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支持力度。在“全面改薄”工作中以学校为单位落实“底线要求”,确保包括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基本教学和生活需要。近五年来,通过加大投入、新建学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积极化解城区和农村学校大班额、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方式,至2018年12月,全市学校20条底线达标率达100%。2014年-2018年“薄改计划”已累计投入资金29480万元,完成计划总投资任务的124.39%,校舍开工面积169937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112.89%。2014年—2018年校舍改造及新建项目已覆盖156所学校(含设备装备类),已竣工156所。其中改造建设校舍面积169937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56660平方米,改造围墙17000米,护坡坎10500立方米;添置图书30500册,课桌椅2150套,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等7740套、基本办学条件,校舍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和“慈善一日捐”活动,2018年共捐赠善款120.8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二是强化控流保学措施,寒、暑假前,该市对春、秋季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疑似辍学学生及时进行通报,落实控辍任务,压实控辍责任,扎实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和“送教上门”等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学生100%就学三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学生、贫困学生及控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留守儿童关爱监护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关爱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跟踪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切实加强了对问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关爱活动,捐款捐物,扶志扶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018年,xx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零,全市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有510人,入学率为81.8%。这些细微的变化和具体的数字,正是xx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最有力的诠释。